换热器组件和具有该换热器组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88646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和具有该换热器组件的空调器。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管和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换热管内部的第二换热管,第二换热管与第一换热管同轴设置,第一换热管具有第一冷媒进出口和第二冷媒进出口,第二换热管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换热器组件还包括局部加强层结构,局部加强层结构设置在第二换热管的与第一冷媒进出口和/或第二冷媒进出口相对应的部分以对第二换热管的强度进行局部加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第二换热管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器组件和具有该换热器组件的 空调器。
技术介绍
单元式空调器包括同轴式的换热器本体,换热器本体包括第一换热管和设置在第 一换热管内部的第二换热管。空调器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系统内部压力比较大,在高压力下 的冷媒流入换热器本体时对位于第一冷媒进出口周边的第二换热管具有很大的冲击力,机 组在长期运行时,在冷媒长时间高压力的不断累积冲击下,第二换热管会严重变形,甚至出 现裂漏,这样会使换热器组件严重失效,影响机组运行的可靠性,从而引起售后问题。 现有技术中,通过加厚第二换热管的管壁的壁厚来增加结构的强度,但上述第二 换热管的导热系数增大,从而导致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换热器组件和具有该换热器组件的空调器,可以提高第 二换热管的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换热器 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管和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换热管内部的第二换热管,第二换热管与第一 换热管同轴设置,第一换热管具有第一冷媒进出口和第二冷媒进出口,第二换热管具有进 液口和出液口,换热器组件还包括局部加强层结构,局部加强层结构设置在第二换热管的 与第一冷媒进出口和/或第二冷媒进出口相对应的部分以对第二换热管的强度进行局部 加强。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管包括:第一主管段;第一缩口段,第一缩口段设置在第一主 管段的一端且第一缩口段的直径小于第一主管段的直径;第二换热管包括第二主管段和设 置在第二主管段一端的第三主管段,第二主管段的远离第三主管段的一端伸出第一缩口段 的外部;局部加强层结构为衬套,衬套设置在第二换热管的内部,衬套具有与第二换热管连 通的轴向通孔,衬套的靠近第一缩口段的一端与第一缩口段的远离第一主管段的一端之间 具有距离L2,衬套的靠近第一冷媒进出口的一端与第一冷媒进出口的轴线之间具有距离 L3〇 进一步地,距离L2大于等于2_。 进一步地,第一缩口段的长度Ll大于等于8mm。 进一步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第一冷媒进出管,第一冷媒进出管设置在第一冷媒 进出口处并与第一冷媒进出口连通并同轴设置,距离L3大于等于第一冷媒进出管的内径 D0 进一步地,衬套的强度满足下述条件: ^ πΟ?Ρ Α??^τ. 其中,D为第一冷媒进出管的内径,P为第一冷媒进出口处的气压,σ为第二换热 管的许用应力,A为第二换热管的受力面积。 进一步地,衬套的厚度d大于等于3mm。 进一步地,局部加强层结构包括截面为弧形的弧形板,弧形板设置在第一换热管 的朝向第一冷媒进出口的一侧。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换热器组件,换 热器组件为前述的换热器组件。 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管和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 换热管的内部的第二换热管,第二换热管与第一换热管同轴设置,第一换热管具有第一冷 媒进出口和第二冷媒进出口,第二换热管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换热器组件还包括局部加 强层结构,局部加强层结构设置在第二换热管的与第一冷媒进出口和/或第二冷媒进出口 相对应的部分以对第二换热管的强度进行局部加强。通过上述设置,利用设置在第二换热 管内部的局部加强层结构可以提高第二换热管的与第一冷媒进出口和/或第二冷媒进出 口相对应的部分的局部强度,避免第二换热管的变形从而延长换热器组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 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2的B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换热管;11、第一冷媒进出口;12、第二冷媒进出口;13、第一主 管段;14、第一缩口段;2、第二换热管;21、第二主管段;22、第三主管段;3、衬套;4、第一冷 媒进出管;41、第四主管段;42、第一扩口段;5、进水管;6、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包括第 一换热管1和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换热管1的内部的第二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2与第一换 热管1同轴设置,第一换热管1具有第一冷媒进出口 11和第二冷媒进出口 12,第二换热管 2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换热器组件还包括局部加强层结构,局部加强层结构设置在第二换 热管2的与第一冷媒进出口 11和/或第二冷媒进出口 12相对应的部分以对第二换热管2 的强度进行局部加强。 通过上述设置,利用设置在第二换热管2内部的局部加强层结构可以提高第二换 热管2的与第一冷媒进出口 11和/或第二冷媒进出口 12相对应的部分的局部强度,避免 第二换热管2的变形从而延长换热器组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1包括第一主管段13和第一缩口 段14〇 其中,第一缩口段14设置在第一主管段13的一端且第一缩口段14的直径小于第 一主管段13的直径;第二换热管2包括第二主管段21和设置在第二主管段21 -端的第三 主管段22,第二主管段21的远离第三主管段22的一端伸出第一缩口段14的外部。 局部加强层结构为衬套3,衬套3设置在第二换热管2的内部,衬套3具有与第二 换热管2连通的轴向通孔,衬套3的靠近第一缩口段14的一端与第一缩口段14的远离第 一主管段13的一端之间具有距离L2,衬套3的靠近第一冷媒进出口 11的一端与第一冷媒 进出口 11的轴线之间具有距离L3。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二换热管2的外壁与第一换热管1的内壁之间形成便于冷 媒流动的流体通道,第一冷媒进出口 11和第二冷媒进出口 12设置在第一换热管1的管壁 上。 上述设置中,当冷媒通过第一冷媒进出口 11进入上述流体通道后,利用设置在第 二换热管2内部的衬套,可以有效降低冷媒的冲击力对第二换热管2的损害,防止第二换热 管2因上述冲击力的作用变形失效,从而延长换热器组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缩口段14的长度Ll大于等于 8mm 〇 上述设置中,将第一缩口段14的长度设置为大于等于8mm,可以使第一换热管1与 第二换热管2有足够的配合面,防止由于第一缩口段14的缩口长度过短、强度不够而使配 合处出现裂缝导致的冷媒泄漏问题,从而可以确保换热器组件的可靠性。 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衬套3的靠近第一缩口段14的一端与第一缩 口段14的远离第一主管段13的一端之间具有距离L2,优选地该距离L2大于等于2mm。 上述设置中,衬套3在第二换热管2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较长,上述设置可防止冷 媒对第二换热管2的冲击而造成的损坏,可以提高换热器组件的可靠性。 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换热器组件还包括第一冷媒进出管4,第一冷 媒进出管4设置在第一冷媒进出口 11处并与第一冷媒进出口 11连通并同轴设置,上述距 离L3大于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管(1)和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管(1)内部的第二换热管(2),所述第二换热管(2)与所述第一换热管(1)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1)具有第一冷媒进出口(11)和第二冷媒进出口(12),所述第二换热管(2)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局部加强层结构,所述局部加强层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管(2)的与所述第一冷媒进出口(11)和/或第二冷媒进出口(12)相对应的部分以对所述第二换热管(2)的强度进行局部加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育辉黄章义徐美俊徐萃端于宗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