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效飞列,其特征在于它由两节以上的飞机机身首尾相连组成,首节机身下部设有一台涡轮风扇发动机,末节机身的尾端上部设有飞机尾翼、下部设有两台涡轮风扇发动机,每节机身的上部设有一个额架,额架中连接一组绕流管及三角形的大后掠翼,它们提供地效飞列的升力。首节机身的前部设有锤型导航装置及激光探测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把航空领域的飞行原理及结构应用到列车上,使得所提供的地效飞列既具有火车载客量的特点,又具有飞机飞行速度快(时速可达800-1000km/小时)的特点,彻底改变了现在的交通格局,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交通时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将飞机的飞行原理嫁接到列车上 形成的一种利用地效,并在地下航线高速飞行的飞行列车。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也在不断的加快,其中所涉 及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交通问题。 一般情况下,远距离出行时,乘坐飞机或 火车是较好的选择,但若距离遥远时,因火车速度太慢而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飞 机速度虽然较快,但其成本较高,而且飞机载客量也较小,它不能像乘坐火车那样 方便,因此它不能像火车那样被广泛的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使它即具有列车载客量大的特 点,又具有飞机飞行速度快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效飞列,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它由两节以上的飞机机身首尾相连组 成,首节机身的前端上部设有驾驶舱、下部设有一台涡轮风扇发动机,末节机身的 尾端上部设有尾翼、下部设有两台涡轮风扇发动机,每节机身的上部前端分别设有 一个额架,额架中连接一组绕流管,每节机身的上部分别设有一个大后掠翼,每节 机身的两侧分别铰接一组可展开及收回的耳翼,每节机身的底部设计为拱形底部, 机身底部还设有可升降的起落架。根据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一列地效飞列的飞机机身可以采用榫铆插接结构连接 有3 — 5节。每节飞机机身的下部都设有相通的拱形通道,以利发生马赫锥效应; 所述的额架前端和两侧设有开口、中后部设有筋板,筋板上连接一组绕流管,根据 马格努斯效应原理,可以生产一定的升力。所述的大后掠翼为三角形的超临界翼型, 大后掠翼的三角形前端与额架尾部相连、三角形末端设有向下尖锐凸起的下洗角, 高速气流经过下洗角向下冲洗时,并产生一定的地效升力。同理,所述的耳翼前部 为三角形、中后部为矩形,耳翼中部设有三道向下凸起的下洗角。在首节机身的前部设有锤型导航器及激光探测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制造出的地效飞列,最好在专用的地下航线中使用,航 道中设置有相应的导航设施。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把航空领域的飞行原理及结构应用到列车上,使地效飞列即具有火车载客量大的特点,又具有飞机飞行速度快(800-1000km/小时)的特点,彻底改变了现在的交通格局,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交通时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第一节机身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最后一节机身尾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额架及大后掠翼的结构示意图;阁5是大后掠翼的俯视图;图6是大后掠翼与机身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一节机身上铰接的一组(三个)耳翼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左视图(图中耳翼为展开状态);图9是耳翼的俯视图;图IO是侧视图;图11是额架结构剖视图;图12是绕流管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13是图11的左视图;图14是第一节机身的俯视图;图15是图1所示的隧道的A—A横截面剖视图;图16是两节机身的连接结构剖视图;图17是导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中的锤型导航器的结构图;图19是设置于航道中的锤型导航器与导轨相配合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地效飞列配合使用的地下航线的规划设置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效飞列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一、机身及推力系统如图K图2、图3所示,整体地效飞列由飞机流线型的首节机身8、中间机身15和末节机身14组成。首节机身8与中间机身15,以及 中间机身15末节机身14的连接部10,均所示采用榫铆插接结构连接,具体结构 如图16所示,在一对前后机身横梁10a中开有连接孔,连接孔中分别设置连接块 10b、 10e,它们分别用螺栓连接于横梁10a中。连接块10b中设有球孔,连接块 10e中设有锥形套10f,锥形套10f中设置一个相配合的锥体10d,锥体10d的右端 设有球体10c,它与连接块10b中的球孔相配合。锥形套10f中设有一组弹性销10m, 它与锥体10d上的销孔对应配合。连接块10e—侧还设置一个箱体10h,其中设置 有传动轴10n及其相连的齿轮传动机构,传动轴10n的右端与锥体10d连接配合, 当齿轮传动机构带动传动轴10n转动一定角度,使锥体10d也转动一定角度,弹性 销10m便插入锥体10d中的销孔中,使连接块10b、 10e连接,最终使机身横梁10a 连接。如图1所示,首节机身8的头部1为锥形并设置有驾驶舱2,首节机身8的下 部前端中间部分设置一台涡轮风扇发动机16,首节机身下部的两边分别设有一个 可升降的起落架8a。中间机身15的底部分别设有可升降的起落架15a,末节机身 14的底部分别设有可升降的起落架14a,末节机身14尾部上端设有由方向舵11和 升降舵13组成的尾翼,末节机身14尾部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涡轮风扇发动机12。 所述的发动机除提供所需的推力外,还提供车内所需的电力。为了使地效飞列获得 充分的升力,所述每节机身的底部设计成拱形,如图15中的P所示,以利引发半 马赫锥效应,利用地效,提高地效飞列的升阻比,最终使地效飞列的经济性大为提 咼。二、升力系统如图l、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效飞列的升力系统,包括 设置在每节机身上部前端的额架4以及设置在机身上部的长三角形的大大后掠翼9,额架4靠筋板4a中开设的夹板4c连接于机身上部的连接座8e上(如图11、图 13所示)。如图4、图5、图6所示,大后掠翼9为超临界翼型,大后掠翼的三角 形前端与额架尾部相连、三角形末端设有向下尖锐凸起的下洗角。大后掠翼9的下 面设有一对矩形开口槽9c,它插接在连接于机身上的基座9a中,大后掠翼9的前 端插接并固定于额架4的尾部。如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每节机身的两侧分别铰接一组三个可以展开 或收回的耳翼9n,图7中的耳翼为收回状态、图8中的耳翼为展开状态。如图9、 图10所示,耳翼前部为三角形、中后部为矩形,耳翼中后部设有三道向下尖锐凸起的下洗角9m,如图10中箭头所示,高速气流经过下洗角向下冲洗时,便产生一 定的地效升力。额架4的形状如图4、图ll、图13、图14所示,其前部为圆弧形框架,类似 于额头的形状,其前端中部设有开口,前端两侧也设有开口,中后部收縮成垂直的 筋板4a,筋板4a上端连接一组(三个)三角形的绕流管6,用设置在筋板4a上面 的盖板4b连接固定。如图12所示,绕流管6为三角形结构,绕流管的每个边上分 别设有直线型的开口缝隙6a,从绕流管开口缝隙喷出的高压气流围绕绕流管形成 高压绕流Q,根据马格努斯效应原理,便产生一定的向上升力,如图13、图14所 示。后面的绕流管与前面绕流管形成一种叠加连接状态,并且它们是相互联通的。三、导航系统如图l、图2、图4所示,首节机身的额架上端连接一个支架 5,支架5的的末端设有锤型导航器与设置在航道17内的导轨7相配合,以便使机 身随时保持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导航系统的具体结构如图17、图18、图19所示, 支架5铰接一对连杆5a,连杆5a的端部连接一个横杆5b,横杆5b的端部分别连 接一个锤型导航器5c,它与设置在航道17上部的导轨7滑动配合。锤型导航器5c 的具体结构如图18所示,其外形类似于仿锤型,其内部设有超导电磁线圈5d。如 图19所示,导轨7内每隔一段距离沿着横截面圆周呈"8"字形均布设有三组超导 线圈7a,它产生与锤型导航器5c相对应的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效飞列,其特征在于它由两节以上的飞机状的流线型机身首尾相连组成,首节机身的前端上部设有驾驶舱、下部设有一台涡轮风扇发动机,末节机身的尾端上部设有飞机尾翼、下部设有两台涡轮风扇发动机,每节机身的上部前端分别设有一个额架,额架中连接一组绕流管,每节机身的上部分别设有一个大后掠翼,每节机身的两侧分别铰接一组可展收的耳翼,每节机身的底部为拱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龙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龙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