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度控制的炒茶机,包括机架,固定在机架上的炒锅,驱动所述炒锅往复运动的驱动电机和控制系统,所述炒锅下方设有加热机构,所述炒锅内设置有若干个理条槽,所述理条槽的中心设有一湿度探头,所述湿度探头与湿度控制器连接,所述湿度控制器固定在机架上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湿度探头准确测量炒锅上方的湿度,从而达到控制茶叶的炒制时间更加精确的目的,提高了茶叶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炒茶机
,特别是一种湿度控制的炒茶机。【
技术介绍
】炒茶机主要包括机架,固定在机架上的炒锅,驱动所述炒锅往复运动的驱动电机和控制系统,炒锅下方设置加热机构,利用在炒锅来回移动进行炒制。运用现有的炒茶机对茶叶炒制,一般采用操作人手工控制炒茶机停止和运行的手段来控制炒制时间和茶叶含水量,这种方式依赖于操作人员丰富的炒茶经验,对操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无法适用于初学者。为了更加方便了控制茶叶炒制时间,有技术人员在炒锅上安装温度传感器,然而这种结构的炒茶机只能测量炒锅的温度,无法准确的测量出茶叶中的温度,存在较大的误差,实际适用效果较差,时间控制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湿度控制的炒茶机,能够利用湿度测量,准确控制炒制时间,提高茶叶炒制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湿度控制的炒茶机,包括机架,固定在机架上的炒锅,驱动所述炒锅往复运动的驱动电机和控制系统,所述炒锅下方设有加热机构,所述炒锅内设置有若干个理条槽,所述理条槽的中心设有一湿度探头,所述湿度探头与湿度控制器连接,所述湿度控制器固定在机架上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茶叶炒制过程实际是控制其湿度的过程,采用上述方案后,湿度探头能够准确测量炒锅上方的湿度,精确控制茶叶的炒制时间,提尚茶叶成品质量。作为优选,所述湿度探头由固定支架固定在理条槽的中心。结构简单,具有湿度探头安装方便的优点。作为优选,所述加热机构包括依次叠合的散热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散热层用于贴合在炒锅的底面,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设有电热丝。由电热丝发热替代传统燃烧燃料的方式,降低了能源消耗,散热层具有散热作用,将电热丝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炒锅上,同时采用散热层能使散热更加均匀,在炒锅打开后,加热机构依旧贴合在炒锅底面,热量不易散发,能够长时间保持炒锅的温度,提高炒制效率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系统包括pic处理器,所述pic处理器上连接驱动模块、出料翻锅模块、湿度传感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显示模块。作为优选,所述温度控制模块与电热丝连接,驱动模块与驱动电机连接,湿度传感模块与湿度控制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加热机构的下方设置将所述加热机构固定在炒茶机炒锅下方的保温层。保温层不但能够将加热机构固定在炒锅下方,而且能够防止热量散失,保持炒锅的温度。作为优选,所述保温层为石棉网,石棉网外包覆有铁皮。铁皮将石棉网包裹住,使其固定,间接将加热机构固定在炒锅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绝缘层为第一云母片,第二绝缘层为第二云母片,所述散热层为铝片。云母片具有绝缘、导热和耐高温的特征,保证热量正常输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湿度探头准确测量炒锅上方的湿度,从而达到控制茶叶的炒制时间更加精确的目的,提高了茶叶成品质量。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中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图3是本技术中炒锅和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炒锅、21-理条槽、3-驱动电机、4-加热机构、41-散热层、42-第一绝缘层、43-第二绝缘层、44-电热丝、5-湿度探头、6-湿度控制器、7-固定支架、8-保温层、9-铁皮。【【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包括机架1,固定在机架I上的炒锅2,驱动所述炒锅2往复运动的驱动电机3和控制系统,所述炒锅2下方设有加热机构4,所述炒锅2内设置有若干个理条槽21,所述理条槽21的中心设有一湿度探头5,所述湿度探头5与湿度控制器6连接,所述湿度控制器6固定在机架I上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湿度探头5由固定支架7固定在理条槽21的中心。具体的,所述加热机构4包括依次叠合的散热层41、第一绝缘层42和第二绝缘层43,所述散热层41用于贴合在炒锅2的底面,所述第一绝缘层42和第二绝缘层43之间设有电热丝44。所述加热机构4的下方设置将所述加热机构4固定在炒茶机炒锅2下方的保温层8。所述保温层8为石棉网,石棉网外包覆有铁皮9。所述第一绝缘层42为第一云母片,第二绝缘层43为第二云母片,所述散热层41为铝片。具体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pic处理器,所述pic处理器上连接驱动模块、出料翻锅模块、湿度传感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显示模块。所述温度控制模块与电热丝44连接,驱动模块与驱动电机3连接,湿度传感模块与湿度控制器6连接。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湿度控制的炒茶机,包括机架(1),固定在机架(I)上的炒锅(2),驱动所述炒锅⑵往复运动的驱动电机⑶和控制系统,所述炒锅⑵下方设有加热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2)内设置有若干个理条槽(21),所述理条槽(21)的中心设有一湿度探头(5),所述湿度探头(5)与湿度控制器(6)连接,所述湿度控制器(6)固定在机架(I)上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度控制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探头(5)由固定支架(X)固定在理条槽(21)的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度控制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4)包括依次叠合的散热层(41)、第一绝缘层(42)和第二绝缘层(43),所述散热层(41)用于贴合在炒锅(2)的底面,所述第一绝缘层(42)和第二绝缘层(43)之间设有电热丝(4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湿度控制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pic处理器,所述Plc处理器上连接驱动模块、出料翻锅模块、湿度传感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显不丰旲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湿度控制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模块与电热丝(44)连接,驱动模块与驱动电机(3)连接,湿度传感模块与湿度控制器(6)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度控制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4)的下方设置将所述加热机构(4)固定在炒茶机炒锅(2)下方的保温层(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湿度控制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8)为石棉网,石棉网外包覆有铁皮(9)。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湿度控制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42)为第一云母片,第二绝缘层(43)为第二云母片,所述散热层(41)为铝片。【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湿度控制的炒茶机,包括机架,固定在机架上的炒锅,驱动所述炒锅往复运动的驱动电机和控制系统,所述炒锅下方设有加热机构,所述炒锅内设置有若干个理条槽,所述理条槽的中心设有一湿度探头,所述湿度探头与湿度控制器连接,所述湿度控制器固定在机架上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本技术利用湿度探头准确测量炒锅上方的湿度,从而达到控制茶叶的炒制时间更加精确的目的,提高了茶叶成品质量。【IPC分类】A23F3-06【公开号】CN204335708【申请号】CN201420810969【专利技术人】卢寿增, 卢潇 【申请人】松阳县古市车木厂【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申请日】2014年12月1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湿度控制的炒茶机,包括机架(1),固定在机架(1)上的炒锅(2),驱动所述炒锅(2)往复运动的驱动电机(3)和控制系统,所述炒锅(2)下方设有加热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2)内设置有若干个理条槽(21),所述理条槽(21)的中心设有一湿度探头(5),所述湿度探头(5)与湿度控制器(6)连接,所述湿度控制器(6)固定在机架(1)上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寿增,卢潇,
申请(专利权)人:松阳县古市车木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