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胜发专利>正文

气垫管道快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8322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垫管道快车,它由供气装置、气道、气阀、气室、路面、传感器、车体、推进板、转向板、管棚等组成。路面安装在管棚内,路面上均匀地开有许多气孔,一定区域内的气孔依次通过气室、气阀和气道相通;气道由供气装置供给压缩空气;各个区域附近安装传感器;传感器检测车体的位置,并控制相应的气阀,使得车体下面和前方一定区域内的气孔有气流喷出,而其它的气孔没有气流喷出;从气孔喷出的气流在车体和路面之间形成气垫,气垫支撑车体在路面上运行,并推动车体上的推进板或者转向板,给车体产生推力或者转向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轻便快捷、安全可靠、能耗低、噪音小、无空气污染、不受天气影响等优点,可用作交通工具或物质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运输工具,特别涉及一种由路面产生气垫供车体运行的气垫管道快车
技术介绍
目前的气垫车、气垫船都是自身携带燃油,自身产生气垫,噪声大、稳定性差,虽然在军事、娱乐等方面上得到一定应用,但很难成为人们的日常交通工具。人们实际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火车(含地铁和轻轨),有些地方也出现了磁悬浮车等新型交通工具。汽车也需要自身携带燃油,增加了自身的重量,因而增加了运输过程中能量的消耗,而且燃烧燃油产生空气污染,成为现代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汽车交通还容易堵车、容易发生车祸、停车困难;遇到风尘、大雾、雨雪等天气,汽车出行困难;另外,石油越来越枯竭是任何国家不容忽视的战略问题。火车(含地铁和轻轨)交通系统投资大、噪声大,对于个人需要的灵活性也不尽人意。磁悬浮车由于技术难度大、结构复杂、成本高,不容易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代交通系统对日益贫乏的石油的依赖,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提高交通的安全性、灵活性和快捷性,方便人们在各种天气出行,节约能源,降低噪声,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由路面产生气垫供车体运行的气垫管道快车。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垫管道快车由供气装置、气道、气阀、气室、路面、传感器、车体、推进板、转向板、管棚等组成。路面安装在管棚内,路面上均匀地开有许多气孔,一定区域内的气孔依次通过气室、气阀和气道相通;气道由供气装置供给压缩空气,并且保持一定的压力。各个区域附近安装传感器;传感器检测车体的位置,并控制相应的气阀,使得车体下面和前方一定区域内的气孔有气流喷出,而其它区域内的气孔没有气流喷出,从而节约压缩空气,节约能量;从气孔喷出的气流在车体和路面之间形成气垫,气垫支撑车体在路面上运行。车体安装有推进板和转向板,从气孔喷出来的气流喷到推进板和转向板上,会产生向前(或向后)的推力和转向力,向前的推力推动车体前行,向后的推力用来减速,转向力使车体转向;调节推进板、转向板的倾斜度可以调节推力和转向力的大小。车体上表面成流线型,以减少空气阻力。管棚可以防止灰尘、雨雪等对路面上气孔的堵塞,同时保证车体在各种天气下都能正常运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运行阻力小,速度快,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推广;车体采用轻材料制造,重量小,能耗低;没有汽车的底盘、变速箱、动力系统等笨重结构,体积小,空间需求少,可以减少城市堵车和停车问题;供气装置可以安装在较远的地方并进行隔音,噪声小;天气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很少;可以采用电能、风能等能源,车体在运行中不燃烧燃油,压缩空气来自大气,可以直接排放,没有空气污染,可以根本解决现代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又利于减轻石油危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二个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局部纵向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沿图1中A-A方向的横向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1和图2中的标号说明1-气道 2-供气装置 3、5、7-气阀4、6、8-气室9、11、13-传感器 10-路面12-车体14-推进板15-管棚图3中的标号说明 1-路面 2-车体3-转向板4-推进板a、b、…、j-路面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气垫管道快车主要由供气装置2、气道1、路面10、气阀(3、5、7等)、气室(4、6、8)、传感器(9、11、13)、车体12、管棚15等组成。车体12上装有推进板14。供气装置2采用空气压缩机。气道1采用圆形钢管,铺设在地下,由供气装置2提供压缩空气,并且维持一定的气压。路面10由不锈钢制造,安装在管棚15内,管棚15由变色玻璃制造,可以根据外面太阳光线的强弱改变自身的透光性,帮助维持管棚15内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如图2所示,路面10的上表面由二个斜面和一个平面组成一个梯形的外表面,外表面上都均匀地开有许多细小的气孔。路面10下面是一些互不相通的气室(4、6、8,路面10和下面的各个气室紧密贴合。气室4上面区域内的气孔通过气室4、气阀3和气道1相通,气室6上面区域内的气孔通过气室6、气阀5和气道1相通,以此类推,每个气室上面区域内的气孔通过该气室以及该气室下面的气阀和气道1相通。车体12的下表面具有和路面10的上表面相吻合的二个斜面和一个平面。斜面有助于保持车体12和路面10之间气垫的压力。车体12后面装有一个可以调节倾斜度的推进板14。推进板14采用钢板或者塑料制造,。可以绕垂直于车体12前进方向的水平轴旋转车体12的上表面成流线型,以减少运行中空气阻力。车体12采用铝合金与玻璃制造。传感器(9、11、13)分别安装在气室(4、6、8)的旁边。由于本实施例采用光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具有发光端和接收端。每个传感器的发光端和接收端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各个气室的两边(如图2所示的13a和13b))。开始时,假设车体12停靠在气室4上面的区域。先开启气阀3,压缩空气从气道1通过气阀3进入气室4,再从气室4上面区域内的那些气孔喷出,喷出的气流在车体12下面形成气垫,同时喷出的气流喷到推进板14上,如果推进板14与路面10成一定的倾斜角,推进板14便会受到一个向上和和一个向前(或向后)的推力,向前的推力推动车体12前行,与车体12前进方向相反的向后推力可以用来刹车。调节推进板14的倾斜度可以调节向前(或向后)推力的大小,从而改变车体12的运行速度。如果推进板14平行或者垂直于路面10,便不能受到向前(或向后)推力,只受到向上的支撑力,主要用于停车时。当车体12驰到气室4附近的传感器13后,车体12便会挡住传感器13的发光端13a发出的光线,传感器13的接收端13b不能接收到光线,于是给和气室6相通的气阀5发送一个开启信号,气阀5便开启,压缩空气从气道1通过气阀5进入气室6,再从气室6上面区域内的气孔喷出,喷出的气流在气室6上面的区域形成气垫,供车体12运行。当车体12离开传感器13后,传感器13的接收端13b重新接收到发光端13a发出的光线,便发出信号关闭气阀3,于是气室4上面区域就没有气垫;依此类推,每当车体12到达某个气室上面的区域,该气室以及它前面的一个气室(或者多个气室,如果各个传感器控制开启时其前面的多个气阀开启时)的上面区域就会产生气垫,除此之外,其余区域都不产生气垫,这样可以节省压缩空气,从而节约能量,同时又能接力式地顶起并推动车体12不断前行。下面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气垫管道快车主要由路面1、车体2、以及省略未画出的气阀、气室、传感器、管棚、供气装置、气道等组成。车体2上装有转向板3和推进板4。路面1分成许多区域,分别用a、b、…、j等标示,每个区域下面分别有一个气室,各个气室和路面1紧密贴合。各个气室之间互不相通,并且分别通过不同的气阀和气道相通。供气装置采用空气压缩机,传感器采用光电式传感器。气道采用圆形钢管,铺设在地下,由空气压缩机等供气装置输入压缩空气,并且维持一定的气压。要求气道流量大,气压要求不是很高但要恒定,必要时可加装储气罐。路面1采用不锈钢制造,安装在管棚内。管棚采用变色玻璃制造,防止灰尘、雨雪等堵塞路面1上的气孔,同时保障在各种天气下,人们都可以照常出行。路面1的上表面是一平面,平直光滑,并且均匀地开有许多细小的气孔,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垫管道快车,它由供气装置、气道、气阀、气室、路面、传感器、车体、推进板、转向板、管棚等组成,其特征是:路面安装在管棚内,路面上均匀地开有许多气孔,一定区域内的气孔依次通过气室、气阀和气道相通;气道由供气装置供给压缩空气;各个区域附近安装传感器;传感器检测车体的位置,并控制相应的气阀,使得车体下面和前方一定区域内的气孔有气流喷出,而其它区域内的气孔没有气流喷出;从气孔喷出的气流在车体和路面之间形成气垫,气垫支撑车体在路面上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胜发
申请(专利权)人:袁胜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