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档执行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8122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0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档执行机构,即使将作为油压的供给源的油压控制装置和作为供给目的地的流体压力室配置在分开的位置,也能够确保良好的响应性和控制性。具备:分别对第1、第2活塞(33-1、33-2)施加流体压力的第1、第2流体压力室(34-1、34-2);用于对从油压源出来的工作油进行调压并进行供给的油压控制装置(5);分别从油压控制装置与第1、第2流体压力室连通的第1、第2油路(9-1、9-2);分别将第1、第2油路与第1、第2流体压力室连接起来的第1、第2连接部(38-1、38-2);以及分别设置于第1、第2连接部上的直径比第1、第2油路(9-1、9-2)的内径小的第1、第2节流孔部(36-1、36-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档执行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档执行机构,该换档执行机构通过对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在缸内的活塞施加流体压力,来利用该活塞驱动变速用的换档操作部件。
技术介绍
以往,存在这样的变速器,该变速器具备通过换档拨叉使同步套筒移动的结构的同步机构。并且,在这样的变速器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存在这样的变速器:具备用于驱动换档拨叉的换档执行机构。该换档执行机构具备:活塞,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在缸内;流体压力室,其在缸内被划分形成为与活塞对置,油压等流体压力被供给到该流体压力室;以及换档拨叉(换档操作部件),其被活塞驱动,通过借助于供给至流体压力室的流体压力而在缸内滑动的活塞,换档拨叉被沿换档方向(拨叉轴的轴向)驱动。可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换档执行机构中,用于驱动换档拨叉的换档执行机构、和用于控制向换档执行机构供给的油压的油压控制装置被设置成一体。并且,在油压控制装置内的油路上设置有节流孔部(小径部),该节流孔部(小径部)用于控制输送向换档执行机构的工作油的流量。与此相对,存在这样的情况:根据变速器内的输入轴或输出轴等旋转轴和齿轮的配置结构,油压控制装置和换档执行机构被配置在相互分离的位置。在该结构中,设置从油压控制装置与换档执行机构连接的油压管(油路),并将控制用的油压从油压控制装置通过该油压管供给至换档执行机构。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与以往结构相同,如果在油压控制装置内的油路上设置用于控制输送到换档执行机构的工作油的流量的节流孔部(小径部),则至工作油填充到连接换档执行机构与油压控制装置的油压管、和流体压力室为止会花费时间,可能无法确保换档执行机构的良好的响应性和控制性。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28031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档执行机构,即使是将作为油压的供给源的油压控制装置、和作为油压的供给目的地的换档执行机构的流体压力室配置在相互分离的位置的结构,也能够确保良好的响应性和控制性。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缸(35-1),其被配置在搭载于车辆上的变速器(1)的壳体(3)内;第1活塞(33-1)和第2活塞(33-2),它们在第1缸(35-1)内排列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第1流体压力室(34-1)和第2流体压力室(34-2),它们形成在第1缸(35-1)内,分别对第1活塞(33-1)和第2活塞(33-2)施加流体压力;第1轴(13-1),其被配置成其轴向与第1缸(35-1)的轴向平行;第1换档操作部件(12-1),其被支承于第1轴(13-1),并被插入配置在第1活塞(33-1)与第2活塞(33-2)之间,沿着第1轴(13-1)的轴向进行进退移动;油压控制装置(5),其对从油压源输出的工作油进行调压并进行供给;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它们从油压控制装置(5)分别与第1流体压力室(34-1)和第2流体压力室(34-2)连通;第1连接部(38-1)和第2连接部(38-2),它们分别将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与第1流体压力室(34-1)和第2流体压力室(34-2)连接起来;以及第1节流孔部(36-1)和第2节流孔部(36-2),它们分别设置于第1连接部(38-1)和第2连接部(38-2)且直径比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的内径小。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换档执行机构,能够起到下述效果。在分别连接第1、第2油路与第1、第2流体压力室的第1、第2连接部中,分别设置有直径比第1、第2油路的内径的第1、第2节流孔部,因此,在将工作油从油压控制装置供给至第1、第2流体压力室时,能够缩短工作油填充至第1、第2油路和第1、第2流体压力室的时间。由此,即使是将作为油压的供给源的油压控制装置和作为油压的供给目的地的换档执行机构的第1、第2流体压力室配置在相互分离的位置的结构,也能够确保换档执行机构的良好的响应性。通过设置第1、第2节流孔部,即使在车辆的驱动源和变速器为暂停(运转停止)状态时,工作油也会残留在第1、第2流体压力室内,由此,能够确保在从该暂停状态恢复后将工作油填充至第1、第2流体压力室时的响应性。通过在分别连接第1、第2油路和第1、第2流体压力室的第1、第2连接部设置第1、第2节流孔部,能够抑制工作油从第1、第2流体压力室返回油路侧。由此,能够利用残留在对置的流体压力室中的工作油的阻尼效果产生对抗换档执行机构的动作的反力,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伴随换档执行机构的动作的动作音(机械部件彼此的接触所造成的接触音等)。另外,在上述的换档执行机构中可以是,在变速器(1)的设置状态下,与油压控制装置(5)的铅直方向的高度位置相比,第1流体压力室(34-1)和第2流体压力室(34-2)的高度位置处于上侧,并且,第1节流孔部(36-1)和第2节流孔部(36-2)分别被配置成与第1流体压力室(34-1)和第2流体压力室(34-2)相邻。如上所述,在将作为工作油的供给源的油压控制装置配置在下侧、并将作为供给目的地的第1、第2流体压力室配置在上侧的情况下,工作油容易从第1、第2流体压力室侧返回第1、第2油路侧,而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换档执行机构中,由于在配置成与第1、第2流体压力室相邻的第1、第2连接部上分别设置有直径比第1、第2油路的内径小的第1、第2节流孔部,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工作油从第1、第2流体压力室返回第1、第2油路侧。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残留在对置的流体压力室中的工作油的阻尼效果,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伴随换档执行机构的动作的动作音。另外,在上述的换档执行机构中可以是,所述换档执行机构具备分别从第1流体压力室(34-1)和第2流体压力室(34-2)贯穿至外部的第1贯穿孔(37-1)和第2贯穿孔(37-2),第1贯穿孔(37-1)和第2贯穿孔(37-2)的直径分别被设定为比第1节流孔部(36-1)和第2节流孔部(36-2)的直径小的尺寸。根据该结构,由于设置第1、第2节流孔部而使得混入第1、第2流体压力室内的工作油中的空气难以排出至第1、第2流体压力室的外部,而通过设置有上述的第1、第2贯穿孔,即使是在初始起动时或长期暂停后的重新起动时在第1、第2流体压力室内的工作油中混入有空气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将该空气排出至第1、第2流体压力室的外部。另外,在上述的换档执行机构中可以是,在将第1缸(35-1)设置于变速器(1)的壳体(3)内的状态下,第1贯穿孔(37-1)和第2贯穿孔(37-2)被配置在比第1缸(35-1)的中心轴线(O1)高的位置。根据该结构,通过第1、第2贯穿孔被配置在比第1缸的中心轴线高的位置,能够经由该第1、第2贯穿孔将混入第1、第2流体压力室内的工作油中的空气有效地排出。由此,即使在将车辆长期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空气滞留在第1、第2流体压力室内。因此,能够提高长期放置后的重新起动时的起动响应性。另外,在上述的换档执行机构中可以是,所述换档执行机构具备:第2缸(35-2),其被配置成与第1缸(35-1)相邻;第3活塞(33-3)和第4活塞(33-4),它们在第2缸(35-2)内被排列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第3流体压力室(34-3)和第4流体压力室(34-4),它们形成在第2缸(35-2)内,分别对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换档执行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档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执行机构具备:第1缸,其被配置在搭载于车辆上的变速器的壳体内;第1活塞和第2活塞,它们在所述第1缸内排列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第1流体压力室和第2流体压力室,它们形成在所述第1缸内,分别对所述第1活塞和所述第2活塞施加流体压力;第1轴,其被配置成其轴向与所述第1缸的轴向平行;第1换档操作部件,其被支承于所述第1轴,并被插入配置在所述第1活塞与所述第2活塞之间,沿着所述第1轴的轴向进行进退移动;油压控制装置,其用于对从油压源输出的工作油进行调压并进行供给;第1油路和第2油路,它们从所述油压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1流体压力室和所述第2流体压力室连通;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它们分别将所述第1油路和所述第2油路与所述第1流体压力室和所述第2流体压力室连接起来;以及第1节流孔部和第2节流孔部,它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且直径比所述第1油路和所述第2油路的内径小。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1.08 JP 2013-2325631.一种换档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执行机构具备:第1缸,其被配置在搭载于车辆上的变速器的壳体内;第1活塞和第2活塞,它们在所述第1缸内排列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第1流体压力室和第2流体压力室,它们形成在所述第1缸内,分别对所述第1活塞和所述第2活塞施加流体压力;第1轴,其被配置成其轴向与所述第1缸的轴向平行;第1换档操作部件,其被支承于所述第1轴,并被插入配置在所述第1活塞与所述第2活塞之间,沿着所述第1轴的轴向进行进退移动;油压控制装置,其用于对从油压源输出的工作油进行调压并进行供给;第1油路和第2油路,它们从所述油压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1流体压力室和所述第2流体压力室连通;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所述第1连接部将所述第1油路与所述第1流体压力室连接起来,所述第2连接部将所述第2油路与所述第2流体压力室连接起来;以及第1节流孔部和第2节流孔部,它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且直径比所述第1油路和所述第2油路的内径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变速器的设置状态下,与所述油压控制装置的铅直方向的高度位置相比,所述第1流体压力室和所述第2流体压力室的高度位置处于上侧,并且,所述第1节流孔部和所述第2节流孔部分别被配置成与所述第1流体压力室和所述第2流体压力室相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档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执行机构具备分别从所述第1流体压力室和所述第2流体压力室贯穿至外部的第1贯穿孔和第2贯穿孔,所述第1贯穿孔和所述第2贯穿孔的直径分别被设定为比所述第1节流孔部和所述第2节流孔部的直径小的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档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1缸设置于所述变速器的壳体内的状态下,所述第1贯穿孔和所述第2贯穿孔被配置在比第1缸的中心轴线高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档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执行机构具备:第2缸,其被配置成与所述第1缸相邻;第3活塞和第4活塞,它们在所述第2缸内排列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第3流体压力室和第4流体压力室,它们形成在所述第2缸内,分别对所述第3活塞和所述第4活塞施加流体压力;第2轴,其被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友己冈崎祐治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