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及设置该按键的车载装置,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能够解决按键标识容易被摩擦掉而造成标识难以辨识的技术问题。该按键包括按键帽和按键座;按键帽设有帽墙,帽墙包围按键座,帽墙上设有缺口;按键帽和按键座之间设有第一、第二卡扣组件;第一卡扣组件支撑按键座,并使按键座与按键帽的帽顶之间留有间隙;第二卡扣组件压迫按键座,并使按键座靠近帽顶。该按键中,将按键帽和按键座连接在一起形成双层结构的按键,使用时能够避免对按键标识直接触摸,不会对按键标识产生摩擦,保证按键标识的辨识度;避免按压按键时在按键座与按键帽之间产生异音和划痕等不良现象,有效对按键标识进行保护。还涉及一种车载装置,包括按键平板,所述按键平板上设有前述的安装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及设置该按键的车载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载CD、车载收音机等车载影音娱乐系统,以及车载倒车影像和车载导航系统等均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而对这些车载装置的控制操作通常通过按键来实现,例如:音量大小的控制、频道选择、启动按钮等。通常,按键为单层按键结构。例如,公开号为CN 102737884A(优先权:TW100112437)的中国专利就公开了一种这样的按键结构,这种按键的表面直接裸露在外,用户操作时不断地触摸和按压,容易将按键表面喷涂的标识摩擦掉,从而不便于用户对按键进行辨识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以及设置该按键的车载装置,能够解决按键标识容易被摩擦掉而造成按键标识难以辨识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使用时所述按键与所述车载装置的按键平板连接,所述按键包括安装在一起的透明按键帽和不透明按键座;所述按键帽设有帽墙,所述帽墙包围所述按键座,所述帽墙上设有允许将所述按键座推入或拉出的缺口;所述按键帽和所述按键座之间设有第一卡扣组件和第二卡扣组件;所述第一卡扣组件支撑所述按键座,并使所述按键座与所述按键帽的帽顶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卡扣组件压迫所述按键座,并使所述按键座靠近所述帽顶。为了防止所述按键座向靠近所述帽顶的方向运动,并使所述按键座与所述帽顶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将所述第一卡扣组件的结构设置成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设在所述按键座的侧面,所述按键座与所述按键帽安装在一起后,所述第一凸起沿与所述帽顶平行的横向向所述帽墙包围的空间外部延伸;卡槽,所述卡槽设在所述帽墙上,并与所述第一凸起接触配合。具体的,所述帽墙由多个帽墙段沿所述帽顶的周向顺次连接而成,至少有两个所述帽墙段上设置所述卡槽。为了防止所述按键座向远离所述帽顶的方向运动,将所述第二卡扣组件的结构设置成包括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设在所述帽墙上,并沿与所述帽顶平行的横向向所述帽墙包围的空间内部延伸;所述按键座置于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帽顶之间的容置腔内。具体的,所述帽墙由多个帽墙段沿所述帽顶的周向顺次连接而成,至少有两个所述帽墙段上设置所述第二凸起。为了简化该按键的结构,所述帽墙由第一帽墙段、第二帽墙段和第三帽墙段沿所述帽顶的周向顺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帽墙段相对于所述第二帽墙段呈直角或钝角布置,所述第三帽墙段相对于所述第二帽墙段呈钝角布置。当所述按键帽与所述按键座安装好后,为了防止所述按键座滑出所述帽墙包围的空间,在所述按键帽与所述按键座之间还设有用来限制所述按键座滑出所述帽墙包围的空间的限位组件。具体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按键座远离所述帽顶方向的表面上,所述第一限位块设有用来引导所述按键座滑入、滑出所述帽墙包围的空间的导向斜面;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设在限位体上,所述限位体沿与所述帽顶平行的横向向所述帽墙包围的空间内部延伸。或/和,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按键座远离所述帽顶方向的表面上,所述按键座与所述按键帽安装在一起后,所述第二限位块与靠近所述缺口处的所述第二卡扣组件接触配合,以限制所述按键座滑出所述按键帽。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将透明按键帽和不透明按键座连接在一起形成双层结构的按键,在使用过程中,用户直接触压按键帽,从而避免对按键标识直接触摸,故不会对按键标识产生摩擦,保证按键标识的辨识度。此外,按键帽的帽墙上设有缺口,可以方便按键座的推入或拉出,安装方式非常简单、方便。在按键帽和按键座之间设有两个卡扣组件,第一卡扣组件用来支撑按键座,以对按键座靠近帽顶方向进行限位;第二卡扣组件用来对按键座向靠近帽顶方向施加压力,以对按键座远离帽顶方向进行限位,两个卡扣组件共同作用能够使按键座与按键帽稳固连接,并使按键座与帽顶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间隙,从而避免按压按键时在两者之间产生异音和划痕等不良现象。由此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按键结构能够有效对按键标识进行保护。一种车载装置,包括按键平板,所述按键平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上述按键。该车载装置具有上述按键的所有优点,故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述的按键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所述的按键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按键帽,2、按键座;11、帽墙,12、第二凸起,13、卡槽,14、限位体,15、帽顶;21、第一凸起,22、第一限位块,23、按压凸起部,24、铰接孔,25、铰接支座,26、第二限位块;111、第一帽墙段,112、第二帽墙段,113、第三帽墙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是一种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使用时按键与车载装置的按键平板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按键包括安装在一起的透明按键帽I和不透明按键座2。如图1-图3所示,按键帽I设有帽墙11,帽墙11包围按键座2,帽墙11上设有允许将按键座2推入或拉出的缺口。按键帽I和按键座2之间设有第一卡扣组件和第二卡扣组件;第一卡扣组件支撑按键座2,并使按键座2与按键帽I的帽顶15之间留有间隙;第二卡扣组件压迫按键座2,并使按键座2靠近帽顶15。本实施例中,将透明按键帽I和不透明按键座2连接在一起形成双层结构的按键。使用时,用户直接触压按键帽1,能够避免对按键标识直接触摸,因此不会对按键标识产生摩擦,从而保证按键标识的辨识度。此外,帽墙11上设有所述缺口,可以方便地将按键座2推入或拉出帽墙11包围的空间,安装方式非常简单、方便。在按键帽I和按键座2之间设有第一、第二卡扣组件,第一卡扣组件用来支撑按键座2,以对按键座2靠近帽顶15的方向进行限位;第二卡扣组件用来对按键座2向靠近帽顶15的方向施加压力,以对按键座2远离帽顶15的方向进行限位,第一、第二卡扣组件共同作用能够使按键座2与按键帽I稳固连接,并使按键座2与帽顶15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间隙,从而避免按压按键时在两者之间产生异音和划痕等不良现象。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第一^^扣组件包括第一凸起21和卡槽13。其中,第一凸起21设在按键座2的侧面,当按键座2与按键帽I安装在一起后,第一凸起21沿与帽顶15平行的横向向帽墙11包围的空间外部延伸;卡槽13设在帽墙11上,并与第一凸起21接触配合。将第一卡扣组件设置成第一凸起21与卡槽13的接触配合,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此外,卡槽13与第一凸起21配合后,卡槽13正好支撑第一凸起21,起到限位作用,能够避免按键座2向靠近帽顶15的方向运动,从而保证按键座2始终与帽顶15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正是由于该间隙的存在,当按动按键时,人手不会直接接触按键标识(按键标识设在按键座上),从而能够避免对按键标识的摩擦,使按键标识长期具有良好的辨识度;此外,当将按键帽I安装到按键座2上时,或按动按键帽I时,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载装置的按键,使用时所述按键与所述车载装置的按键平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安装在一起的透明按键帽和不透明按键座;所述按键帽设有帽墙,所述帽墙包围所述按键座,所述帽墙上设有允许将所述按键座推入或拉出的缺口;所述按键帽和所述按键座之间设有第一卡扣组件和第二卡扣组件;所述第一卡扣组件支撑所述按键座,并使所述按键座与所述按键帽的帽顶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卡扣组件压迫所述按键座,并使所述按键座靠近所述帽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友信,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歌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