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继动阀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652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继动阀总成,包括上阀体和下阀体,所述上阀体的端口内连接有进气接头,进气接头上开有第一控制口,所述下阀体内设置有继动活塞,还包括膜片和第二控制口,所述第二控制口开在上阀体上,所述膜片的一面与第一控制口相通,另一面与第二控制口相通,膜片在压力作用下可以左右移动,当膜片移动到最左端时,第一控制口与与继动活塞的顶部空间相通,当膜片移动到最右端时,第二控制口与继动活塞的顶部空间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消双向阀,在上阀体上增加一个控制口,通过膜片将两个控制口分隔开,由气压带动膜片移动,实现双向阀的功能;从而有效防止了制动叠加。结构简单,成本低,行车制动时解除制动速度快。(*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动系统,尤其涉及汽车继动阀总成
技术介绍
继动阀用于向制动气室快速增压和降压,它能够加速行车制动和/或驻车制动系统的制动响应。为防止气制动阀与手控阀的的制动叠加,目前继动阀的控制口上都接有一个双向阀,通过双向阀来防止制动叠加。这种传统的继动阀因为要接一个双向阀,其结构较复杂,使整个制动系统的成本较高;行车制动时解除制动的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汽车继动阀总成,取消了双向阀,结构简单,成本低,行车制动时解除制动速度快。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继动阀总成,包括上阀体和下阀体,所述上阀体的端口内连接有进气接头,进气接头上开有第一控制口,所述下阀体内设置有继动活塞,还包括膜片和第二控制口,所述第二控制口开在上阀体上,所述膜片的一面与第一控制口相通,另一面与第二控制口相通,膜片在压力作用下可以左右移动,当膜片移动到最左端时,第一控制口与与继动活塞的顶部空间相通,当膜片移动到最右端时,第二控制口与继动活塞的顶部空间相通。作为优选,还包括O型密封圈,所述上阀体与进气接头之间通过O型密封圈密封。作为优选,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在第二控制口上,在压力作用下盖板可弹性打开。作为优选,所述盖板的一端固定在上阀体上,另一端不固定。作为优选,第一控制口与第二控制口相互垂直。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控制口接气制动阀,第二控制口接手控阀。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控制口接气制动阀,第二控制口直接与大气相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取消双向阀,在上阀体上增加一个控制口,通过膜片将两个控制口分隔开,当第一控制口进气时,膜片在气压作用下向左移动关闭第二控制口;当第二控制口进气时,膜片在气压作用下向右移动关闭第一控制口;从而有效防止了制动叠加。本技术取消了双向阀,简化了结构,成本低,驻车制动有效防止了制动叠加,行车制动时解除制动速度快。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汽车继动阀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图1是本技术一种汽车继动阀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上阀体2和下阀体6,所述上阀体2的端口内连接有进气接头4,进气接头4上开有第一控制口41,所述下阀体6内设置有继动活塞7,还包括膜片3和第二控制口42,所述第二控制口42开在上阀体2上,所述膜片3的一面与第一控制口41相通,另一面与第二控制口42相通,膜片3在压力作用下可以左右移动,当膜片3移动到最左端时,第一控制口41与与继动活塞7的顶部空间相通,当膜片3移动到最右端时,第二控制口42与继动活塞7的顶部空间相通。为满足系统的密封性要求,还设置有O型密封圈5,所述上阀体2与进气接头4之间通过O型密封圈5密封,以防止气压从上阀体2与进气接头4的连接处泄露,影响制动效果。作为优选,第一控制口41与第二控制口42相互垂直设置,中间用膜片3相隔。本技术汽车继动阀总成根据第一控制口41和第二控制口42的不同接法具有两种用途,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本实施例是用于驻车制动的。第一控制口41接气制动阀,第二控制口42接手控阀。可以防止制动叠加,具有双向阀的作用。因而在第一控制口41处可以取消双向阀,简化结构。当第一控制口41进气时,膜片3在气压作用下向左移动关闭第二控制口42,压缩空气通过通道E作用在继动活塞7上,推动继动活塞7下移,打开进气阀门关闭排气阀门,汽车处于制动状态。当第二控制口42进气时,膜片3在气压作用下向右移动关闭第一控制口41,压缩空气通过通道E作用在继动活塞7上,推动继动活塞7下移,打开进气阀门关闭排气阀门,汽车处于制动状态。从而可以防止制动叠加,具有双向阀的作用。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是增加了盖板1,同时第一控制口41和第二控制口42的接法与实施例一不同。第一控制口41接气制动阀,第二控制口42直接与大气相通。本实施例用于行车制动。盖板1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灰尘进入制动系统。盖板1盖在第二控制口42上,在压力作用下盖板1可弹性打开。所述盖板1的一端固定在上阀体2上,另一端不固定,通过折弯设置在上阀体2的凹槽内。当第一控制口41进气时,推动膜片3向左移动关闭第二控制口42,压缩空气通过通道E作用在继动活塞7上,推动继动活塞7下移,打开进气阀门关闭排气阀门,汽车处于制动状态。解除制动时,膜片3右移,气流通过第二控制口42直接排放,具有快放作用。从而加快了解除制动的速度。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结构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继动阀总成,包括上阀体(2)和下阀体(6),所述上阀体(2)的端口内连接有进气接头(4),进气接头(4)上开有第一控制口(41),所述下阀体(6)内设置有继动活塞(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膜片(3)和第二控制口(42),所述第二控制口(42)开在上阀体(2)上,所述膜片(3)的一面与第一控制口(41)相通,另一面与第二控制口(42)相通,膜片(3)在压力作用下可以左右移动,当膜片(3)移动到最左端时,第一控制口(41)与与继动活塞(7)的顶部空间相通,当膜片(3)移动到最右端时,第二控制口(42)与继动活塞(7)的顶部空间相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继动阀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O型密封圈(5),所述上阀体(2)与进气接头(4)之间通过O型密封圈(5)密封。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继动阀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1),所述盖板(1)盖在第二控制口(42)上,在压力作用下盖板(1)可弹性打开。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继动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的一端固定在上阀体(2)上,另一端不固定。5.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种汽车继动阀总成,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口(41)与第二控制口(42)相互垂直。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继动阀总成,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口(41)与第二控制口(42)相互垂直。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继动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口(41)接气制动阀,第二控制口(42)接手控阀。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继动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口(41)接气制动阀,第二控制口(42)直接与大气相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继动阀总成,包括上阀体和下阀体,所述上阀体的端口内连接有进气接头,进气接头上开有第一控制口,所述下阀体内设置有继动活塞,还包括膜片和第二控制口,所述第二控制口开在上阀体上,所述膜片的一面与第一控制口相通,另一面与第二控制口相通,膜片在压力作用下可以左右移动,当膜片移动到最左端时,第一控制口与与继动活塞的顶部空间相通,当膜片移动到最右端时,第二控制口与继动活塞的顶部空间相通。本技术取消双向阀,在上阀体上增加一个控制口,通过膜片将两个控制口分隔开,由气压带动膜片移动,实现双向阀的功能;从而有效防止了制动叠加。结构简单,成本低,行车制动时解除制动速度快。文档编号B60T15/12GK2920765SQ20062010500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2日专利技术者陈刚强, 傅雪芹, 金王强 申请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继动阀总成,包括上阀体(2)和下阀体(6),所述上阀体(2)的端口内连接有进气接头(4),进气接头(4)上开有第一控制口(41),所述下阀体(6)内设置有继动活塞(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膜片(3)和第二控制口(42),所述第二控制口(42)开在上阀体(2)上,所述膜片(3)的一面与第一控制口(41)相通,另一面与第二控制口(42)相通,膜片(3)在压力作用下可以左右移动,当膜片(3)移动到最左端时,第一控制口(41)与与继动活塞(7)的顶部空间相通,当膜片(3)移动到最右端时,第二控制口(42)与继动活塞(7)的顶部空间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强傅雪芹金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万安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