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铁军专利>正文

一种减震放气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4922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5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放气阀门,包括阀体、阀芯、阀帽、上密封圈、下密封圈以及压簧,所述阀体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连通的通孔,阀芯插设在所述通孔内,阀芯的下端开设有一圈下凹槽,所述下密封圈卡入下凹槽内,通孔的下段通过下密封圈密封,通孔的下段的径向尺寸大于通孔的中段的径向尺寸,从而在通孔的下段与通孔的中段之间形成第一过渡面,阀体的上段的外壁开设有上凹槽,所述上密封圈卡入上凹槽内,阀帽开设有设置有下开口的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对现有的减震装置进行改造,改造方便,成本低,而且通过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形成了双重密封效果,提高了密封状态下,可以减小减震器装置内的空气对减震效果的负面影响以及对保护油封的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放气阀门
技术介绍
为了缓和与衰减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因道路凹凸不平受到的冲击和震动,保证行车的平顺性与舒适性,有利于提高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和操纵的稳定性,摩托车上均设置有减震器装置。减震器装置在高速震动缓冲过程中,减震器装置会由于负压会进入很多空气,从而影响了减震器装置的减震效果,并且在减震器装置频繁反复地压缩内部的空气的过程中,会伤害减震器装置的保护油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减震放气阀门,该减震放气阀门可帮助减震器装置减小减震器装置内的空气对减震效果的负面影响以及对保护油封的破坏。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放气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芯、阀帽、上密封圈、下密封圈以及压簧,所述阀体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连通的通孔,阀芯插设在所述通孔内,阀芯的下端开设有一圈下凹槽,所述下密封圈卡入下凹槽内,通孔的下段通过下密封圈密封,通孔的下段的径向尺寸大于通孔的中段的径向尺寸,从而在通孔的下段与通孔的中段之间形成第一过渡面,阀体的上段的外壁开设有上凹槽,所述上密封圈卡入上凹槽内,阀帽开设有设置有下开口的空腔,阀体的上段设置于空腔内,阀芯的上端固定在阀帽上,压簧位于通孔内并套设在阀芯上,压簧的下端和上端分别抵在阀体和阀帽上,空腔的内壁上段的外径大于上密封圈的外径,空腔的内壁下段的外径小于上密封圈的外径,从而通过上密封圈密封空腔的内壁下段,阀体的下段外壁开设有用于连接减震装置的第二外螺纹。采用这种结构,,摩托车的减震装置上开设螺纹孔后,阀体的下段的第二外螺纹可直接拧在摩托车的减震装置,并在减震装置的内部空间压缩到最低时,按下阀帽,阀芯随即向下运动,下密封圈离开通孔,上密封圈脱离空腔的内壁下段,减震装置的内部空间的压缩气体通过减震放气阀门排出,本减震放气阀门不仅安装方便,不仅适合对现有的减震装置进行改造,改造方便,成本低,而且通过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形成了双重密封效果,提高了密封状态下,减震放气阀门的密封效果。从而可以实现可以减小减震器装置内的空气对减震效果的负面影响以及对保护油封的破坏。作为优选,阀芯外壁与通孔的中段的内壁之间为用于放气的间隙。采用该间隙排气的方式,结构较为简单,加工制造更为方便。作为优选,通孔的上段的径向尺寸大于通孔的中段的径向尺寸,从而在通孔的上段与通孔的中段之间形成第二过渡面,压簧的下端抵在第二过渡面上。采用这种结构,加工方便,成本低。作为优选,空腔内设置有一体式固定在阀帽上的连接柱,连接柱的下端开设有第一螺纹连接孔,阀芯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阀芯的上端和螺纹连接孔通过螺纹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实现,阀帽和阀芯的固定连接,方便组装。作为优选,阀体的上端面开设有向下开设的1-10个第三凹槽。作为优选,阀体的上设置有用于与扳手配合的六角段,所述六角段的截面成六边形。采用这种结构,方便通过扳手卡入六角段,从而将减震放气阀门拧入减震装置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摩托车的减震装置上开设螺纹孔后,阀体的下段的第二外螺纹可直接拧在摩托车的减震装置,并在减震装置的内部空间压缩到最低时,按下阀帽,阀芯随即向下运动,下密封圈离开通孔,上密封圈脱离空腔的内壁下段,减震装置的内部空间的压缩气体通过减震放气阀门排出,从而可以实现可以减小减震器装置内的空气对减震效果的负面影响以及对保护油封的破坏。本减震放气阀门不仅安装方便,不仅适合对现有的减震装置进行改造,改造方便,成本低,而且通过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形成了双重密封效果,提高了密封状态下,减震放气阀门的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减震放气阀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减震放气阀门的密封状态下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减震放气阀门的排气状态下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减震放气阀门去掉阀帽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减震放气阀门,包括阀体1、阀芯2、阀帽3、上密封圈4、下密封圈5以及压簧6,所述阀体I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连通的通孔11,阀芯2插设在所述通孔11内,阀芯2的下端开设有一圈下凹槽,所述下密封圈5卡入下凹槽内,通孔11的下段通过下密封圈5密封,通孔11的下段的径向尺寸大于通孔11的中段的径向尺寸,从而在通孔11的下段与通孔11的中段之间形成第一过渡面111,阀体I的上段的外壁开设有上凹槽,所述上密封圈4卡入上凹槽内,阀帽3开设有设置有下开口的空腔,阀体I的上段设置于空腔内,阀芯2的上端固定在阀帽3上,压簧6位于通孔11内并套设在阀芯2上,压簧6的下端和上端分别抵在阀体I和阀帽3上,空腔的内壁上段的外径大于上密封圈4的外径,空腔的内壁下段的外径小于上密封圈4的外径,从而通过上密封圈4密封空腔的内壁下段,阀体I的下段外壁开设有用于连接减震装置的第二外螺纹14。阀芯2外壁与通孔11的中段的内壁之间为用于放气的间隙。通孔11的上段的径向尺寸大于通孔11的中段的径向尺寸,从而在通孔11的上段与通孔11的中段之间形成第二过渡面112,压簧6的下端抵在第二过渡面112上。空腔内设置有一体式固定在阀帽3上的连接柱31,连接柱的下端开设有第一螺纹连接孔,阀芯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阀芯2的上端和螺纹连接孔通过螺纹连接。阀体I的上端面开设有向下开设的1-10个第三凹槽12。阀体I的上设置有用于与扳手配合的六角段13,所述六角段13的截面成六边形。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减震放气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芯、阀帽、上密封圈、下密封圈以及压簧,所述阀体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连通的通孔,阀芯插设在所述通孔内,阀芯的下端开设有一圈下凹槽,所述下密封圈卡入下凹槽内,通孔的下段通过下密封圈密封,通孔的下段的径向尺寸大于通孔的中段的径向尺寸,从而在通孔的下段与通孔的中段之间形成第一过渡面,阀体的上段的外壁开设有上凹槽,所述上密封圈卡入上凹槽内,阀帽开设有设置有下开口的空腔,阀体的上段设置于空腔内,阀芯的上端固定在阀帽上,压簧位于通孔内并套设在阀芯上,压簧的下端和上端分别抵在阀体和阀帽上,空腔的内壁上段的外径大于上密封圈的外径,空腔的内壁下段的外径小于上密封圈的外径,从而通过上密封圈密封空腔的内壁下段,阀体的下段外壁开设有用于连接减震装置的第二外螺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放气阀门,其特征在于:阀芯外壁与通孔的中段的内壁之间为用于放气的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放气阀门,其特征在于:通孔的上段的径向尺寸大于通孔的中段的径向尺寸,从而在通孔的上段与通孔的中段之间形成第二过渡面,压簧的下端抵在第二过渡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放气阀门,其特征在于:空腔内设置有一体式固定在阀帽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放气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芯、阀帽、上密封圈、下密封圈以及压簧,所述阀体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连通的通孔,阀芯插设在所述通孔内,阀芯的下端开设有一圈下凹槽,所述下密封圈卡入下凹槽内,通孔的下段通过下密封圈密封,通孔的下段的径向尺寸大于通孔的中段的径向尺寸,从而在通孔的下段与通孔的中段之间形成第一过渡面,阀体的上段的外壁开设有上凹槽,所述上密封圈卡入上凹槽内,阀帽开设有设置有下开口的空腔,阀体的上段设置于空腔内,阀芯的上端固定在阀帽上,压簧位于通孔内并套设在阀芯上,压簧的下端和上端分别抵在阀体和阀帽上,空腔的内壁上段的外径大于上密封圈的外径,空腔的内壁下段的外径小于上密封圈的外径,从而通过上密封圈密封空腔的内壁下段,阀体的下段外壁开设有用于连接减震装置的第二外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铁军
申请(专利权)人:张铁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