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形拉链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4747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5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隐形拉链头,包括拉头本体、马钩、铜管、弹性元件及拉片,拉头本体包括下板、导柱、上板及连接部,上板设有钩部通孔,连接部设有容纳凹槽及盲孔,连接部的顶部设有拉头鼻梁,拉头鼻梁上设有铜管通孔,所述马钩包括枢转部及钩部,钩部上穿有拉片并伸入钩部通孔,枢转部放置于容纳凹槽内,马钩与拉头鼻梁枢接,枢转部的前部底面设有限位斜面,容纳凹槽的前端设有与限位斜面适配的斜面台阶,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限位斜面与斜面台阶紧密接触且马钩的钩部与所述钩部通孔之间存在间隙。该隐形拉链头组装后,马钩限位良好,隐形拉链头经过表面处理后,仍能确保限位精准,马钩不会卡死并且转动灵活,马钩自锁性能及解锁性能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链头,特别涉及一种隐形拉链头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大都数的隐形拉链头都是依靠设置在隐形拉链头上的马钩的钩部尖端卡在拉链的链牙缝隙里,实现隐形拉链头的自锁,现有技术中,有许多隐形拉链头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如下情况:(I)组装完成的隐形拉链头,马钩卡死或者转动不灵活;(2)组装完成的隐形拉链头,马钩未卡死,转动也灵活,但是,隐形拉链头在经过表面处理(如喷漆或电镀封釉)之后,出现马钩卡死或着转动不灵活。上述两种不良情况都会导致在隐形拉链头的生产过程中,造成浪费,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而造成上述两种不良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隐形拉链头的马钩限位不良,马钩会产生窜动,导致马钩钩部尖端与拉头本体上的钩部通孔内壁贴死,使马钩卡死或转动不灵,因而有必要设计开发出马钩限位精准的隐形拉链头,尤其是组装完成的隐形拉链头在经过表面处理之后,仍能确保马钩不会卡死且转动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隐形拉链头,该隐形拉链头组装后,马钩限位良好,隐形拉链头经过表面处理后,仍能确保限位精准,马钩不会卡死并且转动灵活,马钩自锁性能及解锁性能良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隐形拉链头,包括拉头本体、马钩、铜管、弹性元件及拉片,所述拉头本体包括下板、导柱、上板及连接部,上板设有钩部通孔,连接部设有用于放置组装马钩的容纳凹槽,该容纳凹槽底部设有放置弹性元件的盲孔,连接部的顶部设有拉头鼻梁,拉头鼻梁上设有铜管通孔,所述马钩包括枢转部及钩部,钩部上穿有拉片并伸入钩部通孔,枢转部放置于容纳凹槽内,枢转部的中部设有连接通孔,枢转部的后部底面与弹性元件抵接,铜管依次穿过铜管通孔及连接通孔将马钩与拉头鼻梁枢接,枢转部的前部底面设有限位斜面,容纳凹槽的前端设有与限位斜面适配的斜面台阶,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限位斜面与斜面台阶紧密接触并且马钩的钩部与所述钩部通孔之间存在间隙。进一步地,所述马钩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马钩的钩部穿过上板的钩部通孔,马钩处于自锁状态,限位斜面与斜面台阶紧密接触;马钩在拉片的拉力作用下,马钩绕铜管转动,马钩处于解锁状态,限位斜面与斜面台阶分离。进一步地,马钩处于自锁状态时,所述钩部与所述钩部通孔的左侧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于钩部与钩部通孔的右侧内壁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所述斜面台阶与容纳凹槽的底面平行面夹角为20-50度。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柱状压簧。进一步地,所述拉头本体一体制造成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隐形拉链头组装后,隐形拉链头在铜管、限位斜面及斜面台阶的共同作用下,马钩限位良好,隐形拉链头经过表面处理后,仍能确保限位精准,钩部与钩部通孔之间仍存在间隙,马钩在自锁或解锁时,不会卡死并且转动灵活,马钩自锁或解锁性能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马钩处于自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马钩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的A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隐形拉链头,包括拉头本体1、马钩2、铜管3、弹性元件4及拉片5,所述拉头本体I采用模具一体制造成型,拉头本体I包括下板11、导柱12、上板13及连接部14,上板13 —体成型有钩部通孔131,连接部14 一体成型有用于组装放置马钩2的枢转部21的容纳凹槽141,该容纳凹槽141的前端一体成型有斜面台阶145,斜面台阶145与容纳凹槽141的底面的平行面夹角β优选为20-50度,容纳凹槽141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放置弹性元件4的盲孔142,弹性元件4优选为柱状弹簧,连接部14的顶部一体成型有拉头鼻梁143,拉头鼻梁143上一体成型有铜管通孔144,所述马钩2采用模具或者锻压一体制造成型,马钩2包括枢转部21及钩部22,枢转部21的中部一体成型有连接通孔211,枢转部21的前部底面设有限位斜面212,限位斜面212与斜面台阶145相适配。组装该隐形拉链头时,先将弹性元件4放进盲孔142,再将马钩2的钩部22穿过拉片5并且钩部22的尖端伸入所述的钩部通孔131,并且马钩2的枢转部21刚好置于容纳凹槽141内,枢转部21的后部底面与弹性元件4抵接,铜管3依次穿过铜管通孔144及连接通孔211,然后扣压铜管3,使铜管3固定在拉头鼻梁143上,确保马钩2与拉头鼻梁143枢接良好、转动灵活,此时,该隐形拉链头组装完成。在钩部22与上板13配合下,拉片5灵活的悬挂在钩部22上。在弹性元件4的作用下,限位斜面212与斜面台阶145紧密接触配合,钩部22穿过上板13的钩部通孔131,钩部22的尖端伸入拉链的链牙缝隙,此时,马钩2处于自锁状态,马钩2的钩部22与所述钩部通孔131之间存在间隙,钩部22与钩部通孔131的左侧内壁之间的间隙a小于钩部22与钩部通孔131的右侧内壁之间的间隙b (左侧、右侧方向参照图3的左右方向),马钩2处于自锁状态,该隐形拉链头就定在拉链上无法滑动,要拉动该隐形拉链头在拉链上滑动时,拉住拉片5,马钩2在拉片5的拉力作用下,马钩2绕铜管3转动,马钩2处于解锁状态,限位斜面212与斜面台阶145分离,钩部22的尖端离开拉链的链牙缝隙,此时,可以拉着该隐形拉链头在拉链上滑动;滑动完成,松开拉片5后,马钩2在弹性元件4的作用下,自动回到自锁状态。该隐形拉链头组装完成后,隐形拉链头在铜管3、限位斜面212及斜面台阶145的共同作用下,马钩2限位精准,马钩2不会产生窜动,钩部22与钩部通孔131之间存在间隙,隐形拉链头经过表面处理(如喷漆或电镀封釉)后,该隐形拉链头仍能确保马钩2限位精准,钩部22与钩部通孔131之间仍存在间隙,马钩2在自锁或解锁时,不会卡死并且转动灵活,马钩2自锁或解锁性能良好。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隐形拉链头,包括拉头本体、马钩、铜管、弹性元件及拉片,所述拉头本体包括下板、导柱、上板及连接部,上板设有钩部通孔,连接部设有用于放置组装马钩的容纳凹槽,该容纳凹槽底部设有放置弹性元件的盲孔,连接部的顶部设有拉头鼻梁,拉头鼻梁上设有铜管通孔,所述马钩包括枢转部及钩部,钩部上穿有拉片并伸入钩部通孔,枢转部放置于容纳凹槽内,枢转部的中部设有连接通孔,枢转部的后部底面与弹性元件抵接,铜管依次穿过铜管通孔及连接通孔将马钩与拉头鼻梁枢接,其特征在于,枢转部的前部底面设有限位斜面,容纳凹槽的前端设有与限位斜面适配的斜面台阶,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限位斜面与斜面台阶紧密接触并且马钩的钩部与所述钩部通孔之间存在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形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钩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马钩的钩部穿过上板的钩部通孔,马钩处于自锁状态,限位斜面与斜面台阶紧密接触;马钩在拉片的拉力作用下,马钩绕铜管转动,马钩处于解锁状态,限位斜面与斜面台阶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隐形拉链头,其特征在于:马钩处于自锁状态时,所述钩部与所述钩部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形拉链头,包括拉头本体、马钩、铜管、弹性元件及拉片,所述拉头本体包括下板、导柱、上板及连接部,上板设有钩部通孔,连接部设有用于放置组装马钩的容纳凹槽,该容纳凹槽底部设有放置弹性元件的盲孔,连接部的顶部设有拉头鼻梁,拉头鼻梁上设有铜管通孔,所述马钩包括枢转部及钩部,钩部上穿有拉片并伸入钩部通孔,枢转部放置于容纳凹槽内,枢转部的中部设有连接通孔,枢转部的后部底面与弹性元件抵接,铜管依次穿过铜管通孔及连接通孔将马钩与拉头鼻梁枢接,其特征在于,枢转部的前部底面设有限位斜面,容纳凹槽的前端设有与限位斜面适配的斜面台阶,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限位斜面与斜面台阶紧密接触并且马钩的钩部与所述钩部通孔之间存在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秀忠张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