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仪表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3329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5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仪表线束,包括N条仪表接线,每条仪表接线包括线壳,所述线壳包括若干个线壳分段,同一根线壳上相邻的两个线壳分段之间通过形变部接续连接,该仪表线束自身带有固定其位置并且引导走向的结构,能够保证线束的安装牢固、接线可靠、走线清晰并且相互之间不发生错位,并且安装到纯电动汽车的仪表台时可以不借助线束架,有利于节约仪表台内部空间,适应了纯电动汽车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仪表线束
技术介绍
纯电动汽车完全以车载可充电电池作为电源,利用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车轮行驶。随着化石能源日益萎缩以及环境保护重要性逐渐凸显,能够实现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日益受到整个汽车行业的关注,是未来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为了适应纯电动汽车的特点以及加强驾车操控的灵活性,纯电动汽车的驾驶室仪表台与传统汽车相比存在一定的区别。纯电动汽车仪表台的显示项目要多于传统汽车,具体来说,其包括的显示项目如下:车速、里程、转速、车门状态、ABS状态、安全带状态、系统故障警告、整车电压状态、电流状态、温度、荷电状态、剩余电量状态、充电连接提示、充电电量提示、过热故障警告等。因而,纯电动汽车的仪表台结构和设施都更加复杂,接通到该仪表台的线束数量和类型都有所增加,这使得在生产和维修时,线束的连接、走线和调整都变得更加困难和易错。为了避免在纯电动汽车仪表盘接线处由于大量线束的交错甚至缠绕而带来的各种不便和损坏风险,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线束架结构来固定和引导线束,从而限制其错位和理顺线路走向。但是,线束架结构势必会占用汽车仪表台内部一定的空间,而纯电动汽车的仪表台因为需要设置面积较大的显示面板和较多的操控装置,其空间本身已经非常紧张。另外,线束架自身的拆卸和固定也比较麻烦,在生产和维修过程中会给工程人员的操作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仪表线束,该仪表线束自身带有固定其位置并且引导走向的结构,能够保证线束的安装牢固、接线可靠、走线清晰并且相互之间不发生错位,并且安装到纯电动汽车的仪表台时可以不借助线束架,有利于节约仪表台内部空间,适应了纯电动汽车的需要。本技术所述的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仪表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N条仪表接线,每条仪表接线包括线壳,所述线壳包括若干个线壳分段,同一根线壳上相邻的两个线壳分段之间通过形变部接续连接;每个线壳分段的第一外表面具有卡槽,并且与该第一外表面相对的第二外表面具有与所述卡槽形状相匹配的凸榫;当两条仪表接线相邻安装时,其中一条仪表接线的线壳分段的凸榫嵌入至另一条仪表接线的线壳分段的卡槽内;每根线壳的一部分所述线壳分段的第三外表面和/或第四外表面上设置用于在仪表台内部固定该仪表接线的安装结构;每根线壳的所述线壳分段和形变部内部具有连通的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用于供连接仪表盘的线缆延伸;并且每根线壳中未设置所述安装结构的线壳分段的所述第三外表面和第四外表面上具有贯通走线孔,从而所述线缆从贯通走线孔中引出。优选的是,所述线壳上相邻的两个线壳分段之间的结合部通过凹陷构成所述形变部。优选的是,所述安装结构为双面胶合结构。优选的是,所述安装结构为挂钩结构。优选的是,具有所述安装结构的线壳分段和具有所述贯通走线孔的线壳分段彼此相间隔地分布。优选的是,所述卡槽具有圆弧下凹面,并且所述凸榫具有与所述圆弧下凹面相契合的圆弧凸出。优选的是,每段具有贯通走线孔的所述线壳分段的第三外表面和第四外表面上分别具有至少两个贯通走线孔。本技术的仪表线束安装于纯电动汽车的仪表台内部空间当中,通过双面胶合结构或者挂钩固定,可以支持在不使用架体的条件下集成和引导较多数量的线缆,形成仪表线束,保证了线束的安装牢固、接线可靠、走线清晰并且相互之间不发生错位,有利于节约仪表台内部空间,适应了纯电动汽车的需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仪表线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相邻线壳分段结合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介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仪表线束,其结构如图1所示。为了清楚,图1中所示出的线束只包括三条并排的仪表接线,但实际上,为了适应纯电动汽车仪表盘显示车速、里程、转速、车门状态、ABS状态、安全带状态、系统故障警告、整车电压状态、电流状态、温度、荷电状态、剩余电量状态、充电连接提示、充电电量提示、过热故障警告等信息以及执行各种操控的需要,该线束可以由更多的仪表接线构成;而且,除了图1所示的单层并列的线束构型外,也可以组成多层并列的线束构型。如图1所示,每条仪表接线包括线壳I。线壳I采用橡胶等绝缘和具有形变能力的材料构成,每根所述线壳I包括若干个线壳分段101,同一根线壳上相邻的两个线壳分段101之间通过形变部102接续连接;所述线壳上相邻的两个线壳分段101之间的结合部通过凹陷构成所述形变部102,由于凹陷降低了整体的应力,因而使得形变部102容易发生弯曲,也就易于根据需要而调整整个线束的延伸走向。每个线壳分段101的第一外表面具有卡槽103,并且与该第一外表面相对的第二外表面具有与所述卡槽形状相匹配的凸榫104 ;当两条仪表接线相邻安装时,其中一条仪表接线的线壳分段的凸榫104嵌入至另一条仪表接线的线壳分段的卡槽103内。这样,通过卡槽和凸榫的相互配合,一是限定了线束中各条仪表接线的空间位置,避免了错位和缠绕,二是通过仪表接线之间的相互咬合,使得整个线束紧密结合的程度得到较大增强,提高了安装的可靠性。如图2所示,所述卡槽103具有圆弧下凹面,并且所述凸榫104具有与所述圆弧下凹面相契合的圆弧凸出。每根线壳的一部分所述线壳分段101的第三外表面和/或第四外表面上设置用于在仪表台内部固定该仪表接线的安装结构105,该安装结构105可以为双面胶合结构,通过胶合于仪表台内壁而实现安装,或者,所述安装结构105也可以为挂钩结构,这种情况下需要在仪表台内壁的特定位置设置与挂钩结构配套的挂环。每根线壳I的所述线壳分段101和形变部102内部具有连通的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用于供连接仪表盘的线缆延伸。并且,每根线壳中未设置所述安装结构105的线壳分段101的所述第三外表面和第四外表面上具有贯通走线孔106,从而所述线缆从贯通走线孔中引出,这样不同的线缆可以在适当的位置被引出,从而实现与各仪表的连接。如图1所示,具有所述安装结构105的线壳分段101和具有所述贯通走线孔106的线壳分段101彼此相间隔地分布。为了加强线缆引出的灵活性,每段具有贯通走线孔106的所述线壳分段101的第三外表面和第四外表面上分别具有至少两个贯通走线孔106,分别位于线壳分段101的中部和末端。可见,本技术的仪表线束安装于纯电动汽车的仪表台内部空间当中,通过双面胶合结构或者挂钩固定,可以支持在不使用架体的条件下集成和引导较多数量的线缆,形成仪表线束,保证了线束的安装牢固、接线可靠、走线清晰并且相互之间不发生错位,有利于节约仪表台内部空间,适应了纯电动汽车的需要。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足以限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增减、替换、变换或改进,而所有这些增减、替换、变换或改进后的技术方案,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仪表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N条仪表接线,每条仪表接线包括线壳,所述线壳包括若干个线壳分段,同一根线壳上相邻的两个线壳分段之间通过形变部接续连接;每个线壳分段的第一外表面具有卡槽,并且与该第一外表面相对的第二外表面具有与所述卡槽形状相匹配的凸榫;当两条仪表接线相邻安装时,其中一条仪表接线的线壳分段的凸榫嵌入至另一条仪表接线的线壳分段的卡槽内;每根线壳的一部分所述线壳分段的第三外表面和/或第四外表面上设置用于在仪表台内部固定该仪表接线的安装结构;每根线壳的所述线壳分段和形变部内部具有连通的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用于供连接仪表盘的线缆延伸;并且每根线壳中未设置所述安装结构的线壳分段的所述第三外表面和第四外表面上具有贯通走线孔,从而所述线缆从贯通走线孔中引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正明曹青青高凌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衡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