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明轨电梯,由顶箱、提升机构、控制装置、松绳超载检测装置、棘轮式安全防护装置、网格式稳定装置、位置检测传感器及轿厢构成。网格式稳定装置的上端与顶箱联结,下端与轿厢联结,网格式稳定装置在水平及垂直滑道的约束下使轿厢在运动或静止时不产生明显的水平晃动,保证了轿厢在不安装轨道时仍能保持平稳。棘轮式安全防护装置在提升钢丝绳处于空载或正常负荷时棘轮与棘爪脱开,棘轮自由转动,不影响轿厢的运行;当提升钢丝绳松懈时,棘爪与棘轮结合,安全钢丝绳拉住轿厢,松绳传感器使控制装置断电,轿厢不能下行,防止轿厢的倾斜或自由坠落;当提升钢丝绳超载时,超载传感器使控制装置断电,轿厢不能运行。从而保证了电梯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垂直运输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阁楼或底商垂直运输的无明轨电梯。
技术介绍
目前,居民楼的阁楼与下层或商铺的底层与上层间通常采用旋转或倾斜的步梯作为上下层之间的通道,其缺点是阁楼的下层或商铺的底层空间占用较大,老、幼及病患者或货物上下不便且安全性差,盗贼容易从阁楼入室作案。因此,在保证安全上下楼的同时保证财产的安全、有效地利用居室空间便成了使用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方便、安全地上下楼并能有效地利用居室或商铺空间且下层内无轨道的电梯。本技术是由顶箱、提升机构、提升钢丝绳、控制装置、松绳超载检测装置、棘轮式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钢丝绳、网格式稳定装置、上升极限位置检测传感器、下降极限位置检测传感器及轿厢构成;其特征在于:提升机构、控制装置、松绳超载检测装置、棘轮式安全防护装置螺栓联接于顶箱内的平台上;网格式稳定装置上侧一端与固定在顶箱内侧后上方的上耳板铰接,上侧另一端经轴及滑块与固定在顶箱内侧面前上方的上水平滑道滑动联接,下侧与上铰接端对应的一端与固定在轿厢外顶部的下耳板铰接,且上下耳板的几何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下侧另一端与固定在轿厢上的下水平滑道滑动联接,与铰接端在同一铅垂线上的侧面端头通过轴及滑块与固定在顶箱内侧面后部的垂直滑道滑动配合,两组网格式稳定装置分别位于顶箱内的两侧;对称的两组安全钢丝绳的上端分别固定并缠绕在棘轮式安全防护装置两端的两个安全卷筒上,下端固定在轿厢的顶部两侧;对称的两组提升钢丝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并缠绕在提升机构的两个同轴卷筒上,另一端经过轿厢顶部两侧的滑轮、穿过松绳超载检测装置后固定在顶箱的顶部;两套松绳超载检测装置经联杆分别与棘轮式安全防护装置的两个棘爪铰接;松绳超载检测装置、提升机构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上升极限位置检测传感器和下降极限位置检测传感器位于顶箱内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阁楼或商铺上层地面洞口的正上方固定顶箱。顶箱内的平台上分别固定提升机构、控制装置、棘轮式安全防护装置和两套松绳超载检测装置。网格式稳定装置的上端与顶箱联结,下端与轿厢联结,网格式稳定装置在水平及垂直滑道的约束下使轿厢在运动或静止时不产生明显的水平晃动,保证了轿厢在不安装轨道时仍能保持平稳。棘轮式安全防护装置在提升钢丝绳处于空载或正常负荷时棘轮与棘爪脱开,棘轮自由转动,不影响轿厢的运行;当提升钢丝绳松懈时,棘爪与棘轮结合,安全钢丝绳拉住轿厢,防止轿厢的倾斜或自由坠落,松绳传感器使控制装置断电,轿厢不能下行;当提升钢丝绳超载时,超载传感器使控制装置断电,轿厢不能运行,防止提升钢丝绳因超载而拉断。从而保证了电梯的安全运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能有效地利用居室或商铺空间并且在下层没有轨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网格式稳定装置安装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棘轮式安全装置及松绳超载安装关系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轿厢提升到上一层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轿厢升降过程中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轿厢下降到下一层时的示意图。图中I顶箱,2提升机构,3松绳超载检测装置,4棘轮式安全防护装置,5平台,6网格式稳定装置,7垂直滑道,8提升钢丝绳,9安全钢丝绳,10下水平滑道,11螺栓,12底脚,13轿厢,14上水平滑道,15上耳板,16滑轮,17上升极限位置传感器,18下降极限位置传感器,19下耳板,20控制装置,21棘爪,22安全卷筒,23空心轴,24联杆,25松绳传感器,26超载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可以看出本技术的顶箱1、提升机构2、提升钢丝绳8、控制装置20、松绳超载检测装置3、棘轮式安全防护装置4、安全钢丝绳9、网格式稳定装置6、上升极限位置检测传感器17、下降极限位置检测传感器18及轿厢13之间的相互联结关系。下面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从图1及图2可以看出,在上层地面洞口的正上方顶箱I的底脚12与楼板通过螺栓11固定。顶箱I内的平台5上分别固定提升机构2、控制装置20、棘轮式安全防护装置4和两套松绳超载检测装置3 ;两条上水平滑道14分别固定于顶箱I两侧面的前上方;两个上耳板15位于顶箱I两侧面的后上方;两条垂直滑道7分别固定于顶箱I后部的两侧。网格式稳定装置6上侧一端与上耳板15铰接,上侧另一端经轴及滑块与上水平滑道14滑动联接,与上铰接端垂直对应的下侧一端与固定在轿厢13外顶部的下耳板19铰接,下侧另一端与固定在轿厢上的下水平滑道10滑动联接,与铰接端在同一垂线上的侧面端头通过轴及滑块与垂直滑道7滑动配合,两组网格式稳定装置6分别位于顶箱I内的两侧;对称的两组安全钢丝绳9的上端分别固定并缠绕在棘轮式安全防护装置4两个安全卷筒22上,下端固定在轿厢的顶部I上面两侧,两个安全卷筒22位于空心轴23的两端;对称的两组提升钢丝绳8的一端分别固定并缠绕在提升机构的两个同轴卷筒上,另一端经过轿厢13顶部两侧的滑轮16、穿过松绳超载检测装置3后固定在顶箱I的顶部;两套松绳超载检测装置3经联杆24分别与棘轮式安全防护装置4的两个棘爪21铰接。从图3可以看出,空载时由于轿厢13的自重提升钢丝绳8被拉紧,松绳超载检测装置通过联杆24将棘轮式安全防护装置4的棘爪21从棘轮的齿间拉出,不再具有棘轮结构的单向功能。松绳超载检测装置3上的松绳传感器25及超载传感器26不发出信号。当轿厢13处于下极限位置时,由于下降极限位置传感器18发出极限位置信号,控制装置20即使行到下行指令,轿厢13也不能下行。控制装置20得到上行指令后,控制提升机构2通过提升钢丝绳8带动轿厢13向上正常运动,直至到达设定的上升极限位置时,上升极限位置传感器17发出到位信号,停止提升机构2的运动,轿厢13不再上升。在轿厢13上升过程中,安全钢丝绳9在安全卷筒22的储能释放作用下收回到安全卷筒22上,同时网格式稳定装置6在轿厢13上升的推动下向上收起,由于网格式稳定装置6上部两端点所构成的直线与下部两端点所构成的直线始终平行,且网格式稳定装置6的一侧端点受到垂直滑道7的约束,使轿厢13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平稳。当轿厢处于上极限位置时,由于上升极限位置传感器17发出极限位置信号,控制装置20即使行到上升指令,轿厢13也不能上行。控制装置20得到下行指令后,控制提升机构2通过提升钢丝绳8带动轿厢13向下正常运动,直至到达设定的下降位置时,下降极限位置传感器18发出到位信号,停止提升机构2的运动,轿厢13不再下降。下降过程中,安全钢丝绳9从安全卷筒22上放出,同时给安全卷筒22储能,此时网格式稳定装置6在轿厢13下降的拉动下向下展开,由于网格式稳定装置6上部两端点所构成的直线与下部两端点所构成的直线始终平行,且网格式稳定装置6的一侧端点受到垂直滑道7的约束,使轿厢13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平稳。当轿厢13内加载有不超过额定值的负荷时,松绳超载检测装置3通过联杆24使棘轮式安全防护装置4的棘爪21与棘轮的距离更大,棘轮不受棘爪21的约束,松绳超载检测装置3上的松绳传感器25及超载传感器26仍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无明轨电梯是由顶箱、提升机构、提升钢丝绳、控制装置、松绳超载检测装置、棘轮式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钢丝绳、网格式稳定装置、上升极限位置检测传感器、下降极限位置检测传感器及轿厢构成;其特征在于:提升机构、控制装置、松绳超载检测装置、棘轮式安全防护装置螺栓联接于顶箱内的平台上;网格式稳定装置上侧一端与固定在顶箱内侧后上方的上耳板铰接,上侧另一端经轴及滑块与固定在顶箱内侧面前上方的上水平滑道滑动联接,下侧与上铰接端对应的一端与固定在轿厢外顶部的下耳板铰接,且上下耳板的几何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下侧另一端与固定在轿厢上的下水平滑道滑动联接,与铰接端在同一铅垂线上的侧面端头通过轴及滑块与固定在顶箱内侧面后部的垂直滑道滑动配合,两组网格式稳定装置分别位于顶箱内的两侧;对称的两组安全钢丝绳的上端分别固定并缠绕在棘轮式安全防护装置两端的两个安全卷筒上,下端固定在轿厢的顶部两侧;对称的两组提升钢丝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并缠绕在提升机构的两个同轴卷筒上,另一端经过轿厢顶部两侧的滑轮、穿过松绳超载检测装置后固定在顶箱的顶部;两套松绳超载检测装置经联杆分别与棘轮式安全防护装置的两个棘爪铰接;松绳超载检测装置、提升机构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上升极限位置检测传感器和下降极限位置检测传感器位于顶箱内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者宸旭,者渝芸,者中林,韩萍,
申请(专利权)人:者宸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