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制动摩擦力转换为前进动力的刹车装置,其结构是在制动底板的外侧固接有制动泵,制动泵的活塞杆固接在推进杆上,推进杆穿过制动底板伸进到制动鼓的内腔中、末端固接有压盘,压盘套装在制动鼓轴头上,制动鼓轴头上固接有刹车片,在后桥位于制动鼓的内腔段上套装有带有摩擦片的弹簧装置和主动定向转动齿轮,弹簧装置固定在后桥上,在制动底板的内侧固接有分离轴和中间轴,分离轴上套装有离合器和从动定向转动齿轮,中间轴上套装有中间齿轮,离合器由控制机构控制其啮合或脱开,在制动鼓的对应位置处装有与中间齿轮啮合的齿圈。这种刹车装置,在制动时,能将制动摩擦所产生的力转换为前进的动力。(*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刹车装置,更具体说是一种将制动摩擦力转换为前进动力的刹车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障碍物或红灯时要刹车制动,使车辆减速和停止。传统的刹车装置,包括制动底版和制动鼓,在制动鼓的内腔中装有刹车片。这种传统的刹车装置,只是将车辆前进的动能通过摩擦力部分消耗掉使车辆减速或全部消耗掉使车辆停止,不能将该摩擦力二次利用、转换为车辆重新起步时的前进动力,从而不能充分利用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制动摩擦力转换为前进动力的刹车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所提供的将制动摩擦力转换为前进动力的刹车装置,包括制动踏板、制动底版和制动鼓,制动底版套装在后桥上,制动鼓套装在半轴上,其结构特点是在制动底版的外侧固接有制动泵,制动泵的活塞杆固接在推进杆上,推进杆穿过制动底版伸进到制动鼓的内腔中,推进杆的末端固接有压盘,压盘通过轴套套装在制动鼓轴头上,在制动鼓轴头上通过一弹性体固接有刹车片,在后桥位于制动鼓的内腔段上通过轴套套装有带有摩擦片的弹簧装置和主动定向转动齿轮,弹簧装置通过固定销固定在后桥上,在制动底版的内侧固接有分离轴和中间轴,分离轴上套装有离合器和与主动定向转动齿轮啮合的从动定向转动齿轮,中间轴上套装有通过离合器控制与从动定向转动齿轮啮合或脱开的中间齿轮,离合器由控制机构控制其啮合或脱开,在制动鼓的对应位置处装有与中间齿轮啮合的齿圈。上述的弹簧装置包括带有碟式摩擦片的软弹簧装置和带有圈式摩擦片的硬弹簧装置,与之对应的主动定向转动齿轮包括由软弹簧带动的第一主动定向转动齿轮和由硬弹簧带动的第二主动定向转动齿轮,其中第一主动定向转动齿轮通过轴承套装在内轴套上,软弹簧装置通过一弹性支撑片也套装在内轴套上,该内轴套套装在后桥上,第二主动定向转动齿轮和硬弹簧装置各通过轴承套装在外轴套上,外轴套套装在内轴套上。上述的控制机构包括固接在制动底版内侧的液压泵和/或电磁推拉阀。这种将制动摩擦力转换为前进动力的刹车装置适用于汽车、电瓶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既可内置,也可外置,内置可装在车毂内。本技术所提供的将制动摩擦力转换为前进动力的刹车装置的工作原理是1、制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制动时踏下制动踏板,在制动泵的作用下推进杆推动压盘压向刹车片,转动的刹车片产生位移,先与静止的碟式摩擦片接触后、再与静止的圈式摩擦片接触,产生制动力,由于碟式摩擦片固接在软弹簧装置上,圈式摩擦片固接在硬弹簧装置上,制动所产生的力使软弹簧装置和硬弹簧装置正转,产生形变储能,此时,第一主动定向转动齿轮和第二主动定向转动齿轮不转;2、重新启动或提速松开制动踏板,制动泵停止工作,推进杆、压盘、刹车片回位,刹车片与碟式摩擦片和圈式摩擦片脱离接触,软弹簧装置和硬弹簧装置反转释放储存的能量,通过内轴套和外轴套带动第一主动定向转动齿轮和第二主动定向转动齿轮反转,从动定向转动齿轮正转,中间齿轮反转,齿圈正转,将制动摩擦所产生的力转换为前进的动力;3、倒车先通过控制机构分离离合器,齿圈反转,中间齿轮正转,从动定向转动齿轮不转。通过上面的叙述得知,在车辆上安装本技术所提供的刹车装置,在制动时,能将制动摩擦所产生的力转换为前进的动力,不但使重新启动或提速的车辆提速快,而且节约了能源,车辆成年累月的在路上行驶,每天要经历无数次的刹车制动,每次刹车制动所储存的能量再用于重新启动或提速,节约的能源数量是相当可观的。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说明,附图画出的是实施例所述的将制动摩擦力转换为前进动力的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制动鼓,2为制动泵,3为推进杆,4为分离轴承,5为刹车片,6为碟式摩擦片,7为软弹簧装置,8为圈式摩擦片,9为硬弹簧装置,10为弹性体,11为固定销,12为固定销,13为第二定向转动齿轮,14为第一定向转动齿轮,15为从动定向转动齿轮,16为离合器,17为电磁推拉阀,18为液压泵,19为液压油管,20为液压油管,21为半轴,22为齿圈,23为中间齿轮,24为制动踏板,25为中间轴,26为外轴套,27为内轴套,28为制动底版,29为后桥,30为支架,31为弹性支撑片,32为分离轴,33为压盘,实线弧形箭头代表正转,虚线弧形箭头代表反转。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实施例所述的将制动摩擦力转换为前进动力的刹车装置,包括制动踏板24、制动底版28和制动鼓1,制动底版28与支架30连接并套装在后桥29上,制动鼓1套装在半轴21上,在制动底版28的外侧固接有制动泵2,制动泵2的活塞杆固接在与支架30连接的推进杆3上,推进杆3穿过制动底版28伸进到制动鼓1的内腔中,推进杆3的末端固接有压盘33,压盘33通过轴套套装在制动鼓轴头上,制动鼓轴头上通过一弹性体10固接有刹车片5,在后桥29位于制动鼓1的内腔段上通过轴套套装有带有摩擦片的弹簧装置和主动定向转动齿轮,刹车片5与压盘33之间装有分离轴承4,弹簧装置通过固定销11和12固定在后桥29上,弹簧装置包括带有碟式摩擦片6的软弹簧装置7和带有圈式摩擦片8的硬弹簧装置9,与之对应的主动定向转动齿轮包括由软弹簧带动的第一主动定向转动齿轮14和由硬弹簧带动的第二主动定向转动齿轮13,其中第一主动定向转动齿轮14通过轴承套装在内轴套27上,软弹簧装置7通过一弹性支撑片31也套装在内轴套27上,该内轴套27套装在后桥29上,第二主动定向转动齿轮13和硬弹簧装置9各通过轴承套装在外轴套26上,外轴套26套装在内轴套27上,在制动底版28的内侧固接有分离轴32和中间轴25,分离轴32上套装有离合器16和与主动定向转动齿轮啮合的从动定向转动齿轮15,中间轴25上套装有通过离合器16控制与从动定向转动齿轮15啮合或脱开的中间齿轮23,离合器16由控制机构控制其啮合或脱开,在制动鼓1的对应位置处装有与中间齿轮23啮合的齿圈22,控制机构包括固接在制动底版28内侧的液压泵18和/或电磁推拉阀17。权利要求1.一种将制动摩擦力转换为前进动力的刹车装置,包括制动踏板(24)、制动底版(28)和制动鼓(1),制动底版(28)套装在后桥(29)上,制动鼓(1)套装在半轴(21)上,其特征是在制动底版(28)的外侧固接有制动泵(2),制动泵(2)的活塞杆固接在推进杆(3)上,推进杆(3)穿过制动底版(28)伸进到制动鼓(1)的内腔中,推进杆(3)的末端固接有压盘(33),压盘(33)通过轴套套装在制动鼓轴头上,在制动鼓轴头上通过一弹性体(10)固接有刹车片(5),在后桥(29)位于制动鼓(1)的内腔段上通过轴套套装有带有摩擦片的弹簧装置和主动定向转动齿轮,弹簧装置通过固定销固定在后桥(29)上,在制动底版(28)的内侧固接有分离轴(32)和中间轴(25),分离轴(32)上套装有离合器(16)和与主动定向转动齿轮啮合的从动定向转动齿轮(15),中间轴(25)上套装有通过离合器(16)控制与从动定向转动齿轮(15)啮合或脱开的中间齿轮(23),离合器(16)由控制机构控制其啮合或脱开,在制动鼓(1)的对应位置处装有与中间齿轮(23)啮合的齿圈(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制动摩擦力转换为前进动力的刹车装置,其特征是弹簧装置包括带有碟式摩擦片(6)的软弹簧装置(7)和带有圈式摩擦片(8)的硬弹簧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将制动摩擦力转换为前进动力的刹车装置,包括制动踏板(24)、制动底版(28)和制动鼓(1),制动底版(28)套装在后桥(29)上,制动鼓(1)套装在半轴(21)上,其特征是在制动底版(28)的外侧固接有制动泵(2),制动泵(2)的活塞杆固接在推进杆(3)上,推进杆(3)穿过制动底版(28)伸进到制动鼓(1)的内腔中,推进杆(3)的末端固接有压盘(33),压盘(33)通过轴套套装在制动鼓轴头上,在制动鼓轴头上通过一弹性体(10)固接有刹车片(5),在后桥(29)位于制动鼓(1)的内腔段上通过轴套套装有带有摩擦片的弹簧装置和主动定向转动齿轮,弹簧装置通过固定销固定在后桥(29)上,在制动底版(28)的内侧固接有分离轴(32)和中间轴(25),分离轴(32)上套装有离合器(16)和与主动定向转动齿轮啮合的从动定向转动齿轮(15),中间轴(25)上套装有通过离合器(16)控制与从动定向转动齿轮(15)啮合或脱开的中间齿轮(23),离合器(16)由控制机构控制其啮合或脱开,在制动鼓(1)的对应位置处装有与中间齿轮(23)啮合的齿圈(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焕光,
申请(专利权)人:王焕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