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一峰专利>正文

一种塑料检查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0609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料检查井,所述塑料检查井包括分体设置的一个基座筒、一个底座和若干个锥形筒,所述基座筒直径与井盖座直径相配,所述底座直径大于所述基座筒的直径,所述若干个锥形筒设置在所述底座和基座筒之间形成过渡,所述基座筒与锥形筒、锥形筒与锥形筒及锥形筒与底座之间设有套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塑料检查井由于采取了一个基座筒、一个底座和若干个锥形筒分体设置的结构,所述基座筒与锥形筒、锥形筒与锥形筒及锥形筒与底座之间设有套接结构,运输时可以在分开的状态下进行,体积大为缩小;使用时,将各部分通过套接结构相互套接成一体,非常方便。(*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市政排水设施,具体是涉及一种塑料检查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推进,城乡道路下遍及各种管道,如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路灯线路等系统管道,检查井就是为了对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管线的维修、安装方便而设置的。一般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便于定期检查。传统的检查井都是以粘土实心砖、水泥及沙石为原料,采用现场手工制作的方式,费时、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下,质量不可控,毁田取土不环保,并且寿命短,无法重复使用。为了避免上述问题,近年来发展了塑料检查井,塑料检查井采用高分子材料为原料,在工厂中预制后在现场安装,施工效率高,质量上乘,使用寿命长且节省土地。但是不足的是,正因为是采取工厂预制的方式生产,由于塑料检查井井筒都是通过模具一体注塑成型,体积较大,运输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整体高度可灵活调整、适应性强的塑料检查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料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检查井包括分体设置的一个基座筒、一个底座和若干个锥形筒,所述基座筒直径与井盖座直径相配,所述底座直径大于所述基座筒的直径,所述若干个锥形筒设置在所述底座和基座筒之间形成过渡,所述基座筒与锥形筒、锥形筒与锥形筒及锥形筒与底座之间设有套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塑料检查井由于采取了一个基座筒、一个底座和若干个锥形筒分体设置的结构,所述基座筒与锥形筒、锥形筒与锥形筒及锥形筒与底座之间设有套接结构,运输时可以在分开的状态下进行,体积大为缩小;使用时,将各部分通过套接结构相互套接成一体,非常方便。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结构立体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俯视图;附图4为附图3 A-A结构剖视图;附图5为附图4 I部局放大图;附图6为直筒具体实施例不意图之一;附图7为直筒具体实施例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塑料检查井包括分体设置的一个基座筒1、一个底座4和若干个锥形筒2,一般设有1-3个;所述基座筒I直径与井盖座8直径相配,使得井盖座可以放置在基座筒I的上端口上,所述底座4的底部封闭,所述底座4直径大于所述基座筒I的直径,这样可以让检查井下部的空间较大,方便工人操作。所述若干个锥形筒2设置在所述底座4和基座筒I之间形成过渡,所述基座筒I与锥形筒2、锥形筒2与锥形筒2及锥形筒2与底座4之间设有套接结构。如图4-5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基座筒I和锥形筒2的下端筒口均设有一圈直径较大的卡圈6,所述卡圈6的内径与所述基座筒I和锥形筒2所要套接的下方的筒体上端筒口外径间隙配合由此构成所述套接结构,卡圈6与其余筒体连接处形成限位台阶,组装时,由下至上,从上方逐个套接。为了加强密闭性,防止漏水,所述限位台阶上优选还设有密封环7。由于不同场合如供电、给水、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等检查井对深度要求并不相同,现有的塑料检查井不能灵活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整体的高度,适应性不强,为了提高检查井的适应性,塑料检查井优选还设有若干个直筒3,一般设有1-3个,所述直筒3直径与所述基座筒I相配,所述直筒3与锥形筒2之间设有套接结构。同样地,在所述直筒3的下端筒口设有一圈直径较大的卡圈6,所述卡圈6的内径与直筒3所要套接的筒体上端筒口外径间隙配合由此构成所述套接结构。如图3-7所示,为了便于工人上下检查井,在所述基座筒1、锥形筒2及直筒3的内壁上固定设有U形攀爬杆5,U形攀爬杆5的两个端部分别各自固定在所述基座筒1、锥形筒2及直筒3的内壁上,U形攀爬杆5优选为一体注塑固定。【主权项】1.一种塑料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检查井包括分体设置的一个基座筒、一个底座和若干个锥形筒,所述基座筒直径与井盖座直径相配,所述底座直径大于所述基座筒的直径,所述若干个锥形筒设置在所述底座和基座筒之间形成过渡,所述基座筒与锥形筒、锥形筒与锥形筒及锥形筒与底座之间设有套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筒和锥形筒的内壁上固定设有U形攀爬杆,U形攀爬杆的两个端部固定在所述基座筒和锥形筒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塑料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筒和锥形筒的下端筒口设有一圈直径较大的卡圈,所述卡圈的内径与所述基座筒和锥形筒所要套接的筒体上端筒口外径间隙配合由此构成所述套接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检查井,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若干个直筒,所述直筒直径与所述基座筒相配,所述直筒与锥形筒之间设有套接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料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筒的内壁上固定设有U形攀爬杆,U形攀爬杆的两个端部固定在所述直筒的内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塑料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筒的下端筒口设有一圈直径较大的卡圈,所述卡圈的内径与直筒所要套接的筒体上端筒口外径间隙配合由此构成所述套接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塑料检查井,所述塑料检查井包括分体设置的一个基座筒、一个底座和若干个锥形筒,所述基座筒直径与井盖座直径相配,所述底座直径大于所述基座筒的直径,所述若干个锥形筒设置在所述底座和基座筒之间形成过渡,所述基座筒与锥形筒、锥形筒与锥形筒及锥形筒与底座之间设有套接结构。本技术的塑料检查井由于采取了一个基座筒、一个底座和若干个锥形筒分体设置的结构,所述基座筒与锥形筒、锥形筒与锥形筒及锥形筒与底座之间设有套接结构,运输时可以在分开的状态下进行,体积大为缩小;使用时,将各部分通过套接结构相互套接成一体,非常方便。【IPC分类】E03F5-02, E02D29-12【公开号】CN204326105【申请号】CN201420811125【专利技术人】王一峰 【申请人】王一峰【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申请日】2014年12月1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检查井包括分体设置的一个基座筒、一个底座和若干个锥形筒,所述基座筒直径与井盖座直径相配,所述底座直径大于所述基座筒的直径,所述若干个锥形筒设置在所述底座和基座筒之间形成过渡,所述基座筒与锥形筒、锥形筒与锥形筒及锥形筒与底座之间设有套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峰
申请(专利权)人:王一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