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缸系统卸荷回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460200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缸系统卸荷回路,主要由油箱、过滤器、液压泵、管道、三位四通换向阀Ⅰ、手柄Ⅰ、活塞杆Ⅰ、液压缸Ⅰ、活塞Ⅰ、三位二通换向阀Ⅰ、手柄Ⅱ、三位四通换向阀Ⅱ、活塞杆Ⅱ、活塞Ⅱ、液压缸Ⅱ、三位二通换向阀Ⅱ和溢流阀组成,所述过滤器入口与油箱连接,出口与液压泵连接,所述液压泵出口分别连接三位四通换向阀Ⅰ、三位四通换向阀Ⅱ和溢流阀,所述溢流阀出口处连通油箱,三位四通阀Ⅰ与液压缸Ⅰ串联,三位四通阀Ⅱ与液压缸Ⅱ串联,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Ⅰ和三位二通换向阀Ⅰ相连,三位四通换向阀Ⅱ和三位二通换向阀Ⅱ相连。有益效果:液压泵的卸荷压力不受液压缸数量的影响,卸荷过程安全可靠,卸荷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卸荷回路,特别涉及一种多缸系统卸荷回路
技术介绍
卸荷回路的功用是在液压泵驱动电动机不频繁启闭的情况下,使液压泵在功率损耗接近零的情况下运转,以减少功率损耗,降低系统发热延长液压泵和电动机的寿命。液压泵的卸荷有流量卸荷和压力卸荷两种,前者主要是使用变量泵,使泵仅为补偿泄漏而以最小流量运转,此方法比较简单,但泵仍处在高压状态下运行,磨损比较严重,压力卸荷的方法是使泵在接近零压下运转,因此压力卸荷应用广泛。但当液压缸较多、控制油路较长时,应用普通的压力卸荷回路会使液压泵的卸荷压力增加,影响卸荷效果,增加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当液压缸较多、控制油路较长时,应用普通的压力卸荷回路会使液压泵的卸荷压力增加,影响卸荷效果,造成安全隐患的现状,提出一种不受液压缸数量影响的多缸系统卸荷回路。其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缸系统卸荷回路,主要由油箱、过滤器、液压泵、管道、三位四通换向阀1、手柄1、活塞杆1、液压缸1、活塞1、三位二通换向阀1、手柄I1、三位四通换向阀I1、活塞杆I1、活塞I1、液压缸I1、三位二通换向阀II和溢流阀组成,所述过滤器入口与油箱连接,出口与液压泵连接,所述液压泵出口分别连接三位四通换向阀1、三位四通换向阀II和溢流阀,所述溢流阀出口处连通油箱,三位四通阀I与液压缸I串联,三位四通阀II与液压缸II串联,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I和三位二通换向阀I相连,三位四通换向阀II和三位二通换向阀II相连。所述的液压泵为定量叶片泵,材料为铝合金,其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的总效率为93%。所述的过滤器为网式过滤器,其滤芯以不锈钢为过滤材料,在周围开有很多孔的金属筒形骨架上,包着两层不锈钢丝网。所述的活塞与液压缸内壁之间设置有聚氨脂橡胶密封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液压泵的卸荷压力不受液压缸数量的影响,卸荷过程安全可靠,卸荷效率得到明显提高。【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上图中:1.油箱、2.过滤器、3.液压泵、4.管道、5.三位四通换向阀1、6.手柄1、7.活塞杆1、8.液压缸1、9.活塞1、10.三位二通换向阀1、11.手柄I1、12.三位四通换向阀I1、13.活塞杆I1、14.活塞I1、15.液压缸I1、16.三位二通换向阀I1、17.溢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由油箱(1)、过滤器(2)、液压泵(3)、管道(4)、三位四通换向阀I (5)、手柄I (6)、活塞杆I (7)、液压缸I (8)、活塞I (9)、三位二通换向阀I (10)、手柄II (11)、三位四通换向阀II (12)、活塞杆II (13)、活塞II (14)、液压缸II (15)、三位二通换向阀II (16)和溢流阀(17)组成,所述过滤器(2)入口与油箱(I)连接,出口与液压泵(3)连接,所述液压泵(3)出口分别连接三位四通换向阀I (5)、三位四通换向阀II (12)和溢流阀(17),所述溢流阀(17)出口处连通油箱(1),三位四通换向阀I (5)与液压缸I (8)串联,三位四通换向阀II (12)与液压缸II (15)串联,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I(5)和三位二通换向阀I (10)相连,三位四通换向阀II (12)和三位二通换向阀II (16)相连。所述的液压泵(3)为定量叶片泵,材料为铝合金,其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的总效率为93%。所述的过滤器(2)为网式过滤器,其滤芯以不锈钢为过滤材料,在周围开有很多孔的金属筒形骨架上,包着两层不锈钢丝网。所述的活塞I (9)与液压缸I (8)内壁之间、活塞II (14)与液压缸II (15)内壁之间设置有聚氨脂橡胶密封圈。当多缸系统需要卸荷时,手动控制手柄I (6)和手柄II (11),使得三位四通换向阀I (5)、三位两通换向阀I (10)、三位四通换向阀II (12)和三位两通换向阀II (16)都处于中间位置,液压泵(3)输出的部分高压油经三位四通换向阀I (5)、三位四通换向阀II(12)流回油箱(I),部分流经溢流阀(17),溢流阀(17)流出的液压油一部分直接流回油箱(I),一部分通过三位二通换向阀I (10)流经三位二通换向阀II (16)流回油箱(1),从而使液压泵(3)处于无载荷运转状态,达到卸荷的目的。特别的,一种多缸系统卸荷回路,能使液压泵(3)在各个液压缸都处于停止位置时自动卸荷;而当任一液压缸要求动作时立即由卸荷状态自动转换成工作状态。当各个液压缸都停止时,各个换向阀都处于中间位置,这时溢流阀(17)的远程控制油路穿过各个三位二通换向阀而接通油箱(I),使液压泵(3)卸荷。当其中某个液压缸要求工作时,它的换向阀便不再处于中间位置,溢流阀(17)的远程控制油路被切断,液压泵(3)立即恢复其压力油的供应。【主权项】1.一种多缸系统卸荷回路,其特征在于:由油箱(1)、过滤器(2)、液压泵(3)、管道(4)、三位四通换向阀I (5)、手柄I (6)、活塞杆I (7)、液压缸I (8)、活塞I (9)、三位二通换向阀I (10)、手柄II (11)、三位四通换向阀II (12)、活塞杆II (13)、活塞II (14)、液压缸II (15)、三位二通换向阀II (16)和溢流阀(17)组成,所述过滤器(2)入口与油箱(I)连接,出口与液压泵(3)连接,所述液压泵(3)出口分别连接三位四通换向阀I (5)、三位四通换向阀II (12)和溢流阀(17),所述溢流阀(17)出口处连通油箱(1),三位四通换向阀I (5)与液压缸I (8)串联,三位四通换向阀II (12)与液压缸II (15)串联,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I (5)和三位二通换向阀I (10)相连,三位四通换向阀II (12)和三位二通换向阀II (16)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缸系统卸荷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泵(3)为定量叶片泵,材料为铝合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缸系统卸荷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器(2)为网式过滤器,其滤芯以不锈钢为过滤材料,在周围开有很多孔的金属筒形骨架上,包着两层不锈钢丝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缸系统卸荷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I(9)与液压缸I⑶内壁之间、活塞II (14)与液压缸II (15)内壁之间设置有聚氨脂橡胶密封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缸系统卸荷回路,主要由油箱、过滤器、液压泵、管道、三位四通换向阀Ⅰ、手柄Ⅰ、活塞杆Ⅰ、液压缸Ⅰ、活塞Ⅰ、三位二通换向阀Ⅰ、手柄Ⅱ、三位四通换向阀Ⅱ、活塞杆Ⅱ、活塞Ⅱ、液压缸Ⅱ、三位二通换向阀Ⅱ和溢流阀组成,所述过滤器入口与油箱连接,出口与液压泵连接,所述液压泵出口分别连接三位四通换向阀Ⅰ、三位四通换向阀Ⅱ和溢流阀,所述溢流阀出口处连通油箱,三位四通阀Ⅰ与液压缸Ⅰ串联,三位四通阀Ⅱ与液压缸Ⅱ串联,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Ⅰ和三位二通换向阀Ⅰ相连,三位四通换向阀Ⅱ和三位二通换向阀Ⅱ相连。有益效果:液压泵的卸荷压力不受液压缸数量的影响,卸荷过程安全可靠,卸荷效率得到明显提高。【IPC分类】F15B11-17, F15B13-06【公开号】CN204327633【申请号】CN20142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缸系统卸荷回路,其特征在于:由油箱(1)、过滤器(2)、液压泵(3)、管道(4)、三位四通换向阀Ⅰ(5)、手柄Ⅰ(6)、活塞杆Ⅰ(7)、液压缸Ⅰ(8)、活塞Ⅰ(9)、三位二通换向阀Ⅰ(10)、手柄Ⅱ(11)、三位四通换向阀Ⅱ(12)、活塞杆Ⅱ(13)、活塞Ⅱ(14)、液压缸Ⅱ(15)、三位二通换向阀Ⅱ(16)和溢流阀(17)组成,所述过滤器(2)入口与油箱(1)连接,出口与液压泵(3)连接,所述液压泵(3)出口分别连接三位四通换向阀Ⅰ(5)、三位四通换向阀Ⅱ(12)和溢流阀(17),所述溢流阀(17)出口处连通油箱(1),三位四通换向阀Ⅰ(5)与液压缸Ⅰ(8)串联,三位四通换向阀Ⅱ(12)与液压缸Ⅱ(15)串联,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Ⅰ(5)和三位二通换向阀Ⅰ(10)相连,三位四通换向阀Ⅱ(12)和三位二通换向阀Ⅱ(16)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乐乐孟凡林康强董建莎侯华敬陈志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