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过冷装置的室内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5998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带过冷装置的室内机,室内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换热器、用于与室外机液管相连接的液管连接管,液管连接管与换热器相连接,液管连接管与换热器之间串联有过冷节流组件,过冷节流组件包括过冷器、第一节流部件,过冷器具有液管入口端、液管出口端、气管出口端以及气管出口端,液管入口端与液管连接管相连接,液管出口端与节流部件的入口相连接,气管入口端与节流部件的出口相连接,气管出口端与换热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本低,过冷之后的冷媒流到换热器进行制冷换热,冷量损失更小,不用更改任何软件控制,有效解决室外机出来冷媒过冷度不够产生的制冷冷媒异常音及热回收同时冷暖多联机的过冷度不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多联式空调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带过冷装置的室内机
技术介绍
随着现在市场对产品的噪音要求越来越苛刻,各厂商都在降低室内机的风量减小噪音,但是风量降低了噪音值降小了,随之而来的冷媒音显得比较突出了。日系厂家大多采用在室外侧增加过冷器的做法,增加液侧过冷度,以便流向内机的液态制冷剂具有稳定的过冷度,无闪发气体流经节流部件,降低冷媒流动噪音。但是增加过冷器导致大量冷媒旁通,降低了整机性能,同时控制比较复杂而且要在压力传感器的配合下参与控制,换热部件成本高,空间有限,而且控制成本增加。另外室外侧过冷器在排气温度较低的时候会被强制关闭。热回收空调系统,在一些热回收工况,室内机的液管侧没法保证过冷度,所以会造成冷媒音,所以一些会在切换阀盒增加过冷装置,这些过冷装置的原理类似室外机过冷装置(EXV+过冷盘管装置),成本很高,每阀盒连接的室内机越少,整个系统来说成本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带过冷装置的室内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带过冷装置的室内机,所述的室内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的机壳内的换热器、用于与室外机液管相连接的液管连接管,所述的液管连接管与所述的换热器相连接,所述的液管连接管与所述的换热器之间串联有过冷节流组件,所述的过冷节流组件包括过冷器、第一节流部件,所述的过冷器具有液管入口端、液管出口端、气管出口端以及气管出口端,所述的液管入口端与所述的液管连接管相连接,所述的液管出口端与所述的节流部件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的气管入口端与所述的节流部件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的气管出口端与所述的换热器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的过冷器、第一节流部件均设置在所述的机壳内。优选地,所述的过冷节流组件还包括第二节流部件,所述的第二节流部件连接在所述的过冷器的气管出口端与换热器之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过冷器、第一节流部件均设置在所述的机壳外,所述的第二节流部件设置在所述的机壳内。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二节流部件为电子膨胀阀。优选地,所述的过冷器为套管换热器。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节流部件为节流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成本低,过冷之后的冷媒流到换热器进行制冷换热,冷量损失更小,不用更改任何软件控制,有效解决室外机出来冷媒过冷度不够产生的制冷冷媒异常音及热回收同时冷暖多联机的过冷度不够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换热器;2、液管连接管;3、气管连接管;40、节流毛细管;41、电子膨胀阀;42、电子膨胀阀;5、过冷器;50、液管入口端;51、液管出口端;52、气管出口端;53、气管出口端;6、过滤器;7、电子膨胀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的一种自带过冷装置的室内机,该室内机为毛细管节流冷媒机。室内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换热器1、用于与室外机液管、气管相连接的液管连接管2、气管连接管3等,其中:液管连接管2与换热器I进行连接。液管连接管2与换热器I之间串联有过冷节流组件,过冷节流组件包括过冷器5、节流毛细管40,过冷器5可以选用如套管换热器。过冷器5、节流毛细管40均设置在机壳内,作为一个整体。过冷器5具有液管入口端50、液管出口端51、气管出口端52以及气管出口端53,液管入口端50与液管连接管2相连接,液管出口端51与节流毛细管40的入口相连接,气管入口端52与节流毛细管40的出口相连接,气管出口端53与换热器I相连接。液态冷媒进入室内机后,首先经过液管连接管2进入过冷器5,经过换热后,流向节流毛细管40,然后进入过冷器5的气管,再流至室内机换热器I。此方案较原室内机结构没有增加额外的节流部件,且对室内机原有的控制方案没有影响,更改方便。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的一种自带过冷装置的室内机,该室内机为EXV节流冷媒机。室内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换热器1、用于与室外机液管、气管相连接的液管连接管2、气管连接管3等,其中:液管连接管2与换热器I进行连接。液管连接管2与换热器I之间串联有过冷节流组件,过冷节流组件包括过冷器5、电子膨胀阀41,过冷器5可以选用如套管换热器。过冷器5、电子膨胀阀41均设置在机壳内,作为一个整体。过冷器5具有液管入口端50、液管出口端51、气管出口端52以及气管出口端53,液管入口端50与液管连接管2相连接,液管出口端51与电子膨胀阀41的入口相连接,气管入口端52与电子膨胀阀41的出口相连接,气管出口端53与换热器I相连接。此外在液管连接管2与液管入口端50、气管出口端53与换热器I之间分别设置有过滤器6。液态冷媒进入室内机后,首先经过液管连接管2进入过冷器5,经过换热后,流向电子膨胀阀41,然后进入过冷器5的气管,再流至室内机换热器I。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为对于带电子膨胀阀冷媒机的现场整改。室内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换热器1、用于与室外机液管、气管相连接的液管连接管2、气管连接管3等,其中:液管连接管2与换热器I进行连接。液管连接管2与换热器I之间串联有过冷节流组件,过冷节流组件包括过冷器5、第一节流部件以及第二节流部件,过冷器5可以选用如套管换热器,第一节流部件可以选用节流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7,第二节流部件为电子膨胀阀42。电子膨胀阀42设置在机壳内,与传统的带电子膨胀阀冷媒机一样,而过冷器5、电子膨胀阀7均设置在机壳外,可以作为外置或者整改后以获得过冷效果。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如下优势:1、即可对新机组可以作为一个选项,在一拖多的场合,仅需在噪音要求高的场合(如卧室)增加该选项,也可以作为一个标配件,对于家用多联机(< 12Hp)及单元机和家用空调,成本低;2、过冷之后的冷媒流到换热器进行制冷换热,冷量损失更小;3、对于单元机以及家用空调这样对成本有较高要求,控制部分没有EXV及压力传感器等部件的室内机,该过冷方案显得更优越;4、对于市场上带过冷器的产品,均为压力传感器控制,过冷部分还有EXV,还要增加几个传感器,另外由于结构限制,多用板式换热器用来做换热器,所以综合成本较高,本实施例则不带压力传感器,过冷增加的成本也不高;5、对于已有的产品市场整改,不用更改任何软件控制;6、对于三管路或者二管路同时冷暖多联机,室外机更没有办法控制室内机入口的过冷度,该方案可以很好的解决热回收同时冷暖多联机的过冷问题。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自带过冷装置的室内机,所述的室内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的机壳内的换热器、用于与室外机液管相连接的液管连接管,所述的液管连接管与所述的换热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管连接管与所述的换热器之间串联有过冷节流组件,所述的过冷节流组件包括过冷器、第一节流部件,所述的过冷器具有液管入口端、液管出口端、气管出口端以及气管出口端,所述的液管入口端与所述的液管连接管相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带过冷装置的室内机,所述的室内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的机壳内的换热器、用于与室外机液管相连接的液管连接管,所述的液管连接管与所述的换热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管连接管与所述的换热器之间串联有过冷节流组件,所述的过冷节流组件包括过冷器、第一节流部件,所述的过冷器具有液管入口端、液管出口端、气管出口端以及气管出口端,所述的液管入口端与所述的液管连接管相连接,所述的液管出口端与所述的节流部件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的气管入口端与所述的节流部件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的气管出口端与所述的换热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圣卢正君胡永詹跃航
申请(专利权)人: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