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架和强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57990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臂架和强夯机。该臂架包括:桁架臂;撑杆,其底端与所述桁架臂相连;拉紧机构,其一端与所述桁架臂的臂尾相连,另一端经由所述撑杆支撑后与所述桁架臂的臂头相连;并且,所述撑杆和拉紧机构均设置于所述桁架臂的远离吊重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臂架具有承载能力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臂架和强夯机
技术介绍
强夯机主要用于对松土进行压实处理,其工作原理大致为:起重设备反复将夯锤起吊到一定高度后释放夯锤,夯锤落入土中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和高应力,由此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压缩性、改善其抗震能力、消除湿陷性等。强夯机具有结构简单、施工周期短、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民用建筑、机场、码头、高速公路、人工岛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图1示出了现有的强夯机的结构,其桁架臂I’的臂尾铰接在车体5’的后部;变幅油缸3’底端铰接在车体5’的前部,顶端铰接在桁架臂I’中部,实现臂架的变幅;提升油缸2’固定在桁架臂I’下节臂上,钢丝绳通过滑轮组与吊重4’连接,实现夯击作业。桁架臂I’在工作过程中,臂架中心线a’、吊重作用线b’和变幅油缸作用线c’形成典型的悬臂梁结构,使得吊重4’对桁架臂I’产生了较大的弯矩,使得臂架的各主弦管、腹管以及接头等受力不均,臂架变形较大,严重制约了臂架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承载能力较高的臂架和强夯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臂架,用于强夯机,包括:桁架臂;撑杆,其底端与所述桁架臂相连;拉紧机构,其一端与所述桁架臂的臂尾相连,另一端经由所述撑杆支撑后与所述桁架臂的臂头相连;并且,所述撑杆和拉紧机构均设置于所述桁架臂的远离吊重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拉紧机构包括:第一拉紧部和第二拉紧部;所述第一拉紧部的一端与所述臂尾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撑杆铰接;所述第二拉紧部的第一端与所述臂头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撑杆铰接;所述撑杆底端与所述桁架臂铰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紧部和第二拉紧部均为拉板组件,所述拉板组件包括若干顺次铰接的拉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紧部和第二拉紧部分别为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进一步地,所述撑杆的头端设置有可容纳所述拉紧机构通过的承接槽;所述撑杆的底端与所述桁架臂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桁架臂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连接所述撑杆的连接座,所述撑杆选择性的与任一所述连接座相连;或者,所述撑杆沿其轴向长度可调。进一步地,所述拉紧机构的个数为两个;所述撑杆包括:两个竖杆,每一所述竖杆的布置方向与所述桁架臂的布置方向相垂直;设置于所述两个竖杆之间的横杆;每一所述竖杆的顶端均设置有支撑部;两个所述拉紧机构的一端均与所述臂尾相连,另一端分别经由两个所述支撑部后与所述臂头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为铰接板;或者,所述支撑部为设置有可容纳所述拉紧机构通过的承接槽的支撑座。进一步地,所述臂架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拉紧机构与所述臂头相连的一端与所述桁架臂夹角的第一角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所述桁架臂与水平面夹角的第二角度传感器。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强夯机,其设置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臂架。本技术提供一种臂架。该臂架设置有桁架臂、撑杆和拉紧机构。其中,拉紧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桁架臂的臂尾和臂头相连,其中部由与桁架臂相连的撑杆撑起,由此拉紧机构与桁架臂之间形成一定角度。臂架工作时受到吊重拉力,拉紧机构拉力,以及变幅油缸支撑力作用。由于拉紧机构与吊重位于桁架臂的不同侧,即拉紧机构作用线与吊重作用线位于桁架臂中心线的两侧,由此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小了臂头所受总拉力作用线与桁架臂中心线的夹角,进而降低桁架臂的弯矩,提高臂架的各主弦管、腹管以及接头受力均衡性,减少臂架的变形量,起到提高臂架的承载能力,延长臂架使用寿命的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的强夯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臂架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臂架中撑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 桁架臂2撑杆21竖杆22横杆23支撑部3拉紧机构31第一拉紧部 32第二拉紧部301拉板4吊重【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见图2,该图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臂架的结构,该臂架用于强夯机,具体包括:桁架臂I ;撑杆2,其底端与桁架臂I相连;拉紧机构3,其一端与桁架臂I的臂尾相连,另一端经由上述撑杆2支撑后与桁架臂I的臂头相连;并且,撑杆2和拉紧机构3均设置于桁架臂I的远离吊重4的一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臂架结构中,桁架臂I的结构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故兹不赘述。除桁架臂I外,该臂架还设置有拉紧机构3和撑杆2。其中,拉紧机构3的两端分别与桁架臂I的臂尾和臂头相连,其中部由与桁架臂I相连的撑杆2撑起,由此拉紧机构3与桁架臂I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由此使得拉紧机构3起到改善桁架臂I受力的作用。具体原理如下:请参见图2,桁架臂I工作过程中受到吊重拉力(沿吊重作用线b竖直向下),拉紧机构拉力(沿拉紧机构作用线d指向桁架臂臂尾方向),以及变幅油缸支撑力(沿变幅油缸作用线c竖直向上)。由于拉紧机构3与吊重4位于桁架臂I的不同侧(即拉紧机构3与用于绕出钢丝绳的臂头滑轮位于桁架臂I的不同侧),即拉紧机构作用线d与吊重作用线b位于桁架臂中心线a的两侧,由此减小臂头所受总拉力作用线与桁架臂中心线a的夹角,进而降低桁架臂的弯矩,提高臂架的各主弦管、腹管以及接头受力均衡性,减少臂架的变形量,起到提高臂架的承载能力,延长臂架使用寿命的效果。上述臂架结构中的撑杆2用于撑起拉紧机构3,起到改变拉紧机构3与桁架臂I角度的作用。并且,通过调整拉紧机构3 (与臂头相连的一端)与桁架臂I的角度,实现拉紧机构作用线d与吊重作用线b的合力作用线与桁架臂中心线a重合,此时桁架臂I所受弯矩最小。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支撑”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连接件支撑;通过面面接触支撑。对于通过连接件支撑的形式,上述拉紧机构3可以包括:第一拉紧部31和第二拉紧部32 ;第一拉紧部31的一端与桁架臂I的臂尾铰接,另一端与撑杆2铰接;第二拉紧部32的第一端与桁架臂I的臂头铰接,另一端与撑杆2铰接;撑杆2底端与桁架臂I铰接。上述铰接的铰轴布置方向可以与桁架在所在竖直面相垂直。具体而言,上述第一拉紧部31和第二拉紧部32可以均为拉板组件,该拉板组件包括若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臂架,用于强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臂(1);撑杆(2),其底端与所述桁架臂(1)相连;拉紧机构(3),其一端与所述桁架臂(1)的臂尾相连,另一端经由所述撑杆(2)支撑后与所述桁架臂(1)的臂头相连;并且,所述撑杆(2)和拉紧机构(3)均设置于所述桁架臂(1)的远离吊重(4)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吴志强戴春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