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华林专利>正文

机动车制动偏向调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562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制动偏向调整器,调整螺丝位于调整螺丝固定架中的调整孔内,齿形螺帽旋接在调整螺丝上,调整螺丝固定架被制动强板分为两部分且与制动强板铸为一体,一部分与调整螺丝匹配,一部分与制动板匹配。优点:一是制动蹄间的回位拉簧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能够调整该回位拉簧松紧度的调整装置,通过该装置调整调回位拉簧的松紧度,实现左右车轮同步刹车,从根本上解决了机动车刹车偏向的技术难题;二是采用本调整器,解决了生产厂家和修理厂家一直无法解决的制动偏向的技术难题,使同步刹车的技术难题变得简便、可靠,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制动偏向而造成的交通事故,确保人的生命安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刹车偏向调整器,属机动车刹车总成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授权公告号CN2468853Y、名称“机动车刹车装置”,该装置包括位于机动车车箱后部下方两侧与车箱底盘相连的两条弧形槽轨,该槽轨固定在槽轨板的内侧,两侧的槽轨板相对平行,槽轨弧形向车体后方弯曲,每一侧的两条槽轨平行,在相对的每对槽轨内横跨一根起落杆,前后的两根起落平行并有与其垂直的连杆连接,在后面的起落杆向下通过至少两根垂直的立杆连接与起落杆平行的刹车板,在前起落杆上连接刹车连动机构。其不足点无法解决二轮或四轮刹车一致性,易产生刹车跑偏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设计目的在不改动现有机动车刹车结构的前提下,在机动车制动蹄间的回位拉簧的两端各增加一机动车刹车偏向调整器,通过该调整器调整制动器间回位拉簧的松紧度,达到左右轮刹车同步,从根本上解决机动车刹车偏向的技术难题。设计方案现有的机动车车轮的刹车结构,由制动毂、刹车片(刹车摩擦片)、回位拉簧及刹车撬杆(凸轮)等构成。本技术是在不改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制动蹄间的回位拉簧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能够调整该回位拉簧松紧度的调整装置,通过该装置调整调回位拉簧的松紧度,从而实现左右刹车轮同步刹车,从根本上解决了机动车刹车偏向的技术难题。技术方案1机动车制动偏向调整器,调整螺丝(8)位于调整螺丝固定架(6)中的调整孔内,齿形螺帽(9)旋接在调整螺丝(8)上,调整螺丝固定架(6)被制动强板(3)分为两部分且与制动强板(3)铸为一体或呈分体,一分部与调整螺丝(8)匹配,一部分与制动板匹配。技术方案2由机动车制动偏向调整器构成的机动车新型制动蹄,它包括制动蹄(12),制动蹄(12)两蹄间设有制动偏向调整器(14),制动偏向调整器的中间为两根制动蹄回位拉簧(10),两根制动蹄回位拉簧的一端挂在调整螺丝(8)上,调整螺丝通过调整螺丝固定架(6)固定在制动板上、两根制动蹄回位拉簧的另一端分别与制动蹄的两蹄连接且回位拉簧的松紧度可调。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一是制动蹄间的回位拉簧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能够调整该回位拉簧松紧度的调整装置,通过该装置调整调回位拉簧的松紧度,实现左右车轮同步刹车,从根本上解决了机动车刹车偏向的技术难题;二是采用本调整器,解决了生产厂家和修理厂家一直无法解决的制动偏向的技术难题,使同步刹车的技术难题变得简便、可靠;三是采用本调整器能够快速解决制动偏向的难题,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制动偏向而造成的交通事故,确保人的生命安全;四是采用本调整器,能够减少轮胎的恶性摩损、延长制动系统的使用寿命;五是本专利技术构思新颖、独特、简单、实用,且造价低廉,易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与制动蹄匹配应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附图1和2。机动车制动偏向调整器,调整螺丝8的一端呈钩状7或开有挂孔,回位弹簧10钩在钩上或挂在孔内。调整螺丝8位于调整螺丝固定架6中的调整孔内,齿形螺帽9采用现有技术加工成形且旋接在调整螺丝8上,调整螺丝固定架6的形状与制动蹄相匹配,调整螺丝固定架6被制动强板3分为两个部分且与制动强板3铸为一体,一分部与调整螺丝8匹配(调整螺丝8位于调整螺丝固定架6中的调整孔内,通过调整螺丝8中的齿形螺帽9可调整制动蹄中回位拉簧10的松紧度),另一部分与制动板匹配(固定在制动蹄中制动板上)。调整螺丝固定架6与制动强板3的水平夹角α为53°~57°,目的与现有制动蹄12中回位拉簧的倾斜角度相匹配。实施例2参照附图3。由机动车制动偏向调整器构成的机动车制动蹄,它包括制动蹄12,刹车片11与制动蹄固接。制动蹄12两蹄间设有两个制动偏向调整器14,制动偏向调整器的中间为两根制动蹄回位拉簧10,两根制动蹄回位拉簧的一端挂在调整螺丝8的挂钩上或挂孔7内,调整螺丝通过制动强板固定在制动板上、两根制动蹄回位拉簧的另一端分别与制动蹄的两蹄连接且通过齿形螺帽即可调整回位拉簧的松紧度,进而实现刹车片11与制动毂13间的摩擦力大小的调整,即可解决轮刹车偏向的难题。。调整螺丝8的端部为回位拉簧的连接端,如钩状结构或孔状结构。制动蹄12的制作系现有技术,在此不作叙述。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技术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说明只是对本技术的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技术实质精神的专利技术创造,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制动偏向调整器,调整螺丝(8)位于调整螺丝固定架(6)中的调整孔内,齿形螺帽(9)旋接在调整螺丝(8)上,其特征是调整螺丝固定架(6)被制动强板(3)分为两部分且与制动强板(3)铸为一体或呈分体,一分部与调整螺丝(8)匹配,一部分与制动板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制动偏向调整器,其特征是调整螺丝固定架(6)与制动强板(3)的水平夹角α为53°~5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制动偏向调整器,其特征是调整螺丝(6)的一端呈钩状(7)或开有挂孔,回位弹簧(10)钩在钩上或挂在孔内。4.一种由机动车制动偏向调整器构成的机动车新型制动蹄,它包括制动蹄(12),其特征是制动蹄(12)两蹄间设有制动偏向调整器(14),制动偏向调整器的中间为两根制动蹄回位拉簧(10),两根制动蹄回位拉簧的一端挂在调整螺丝(8)上,调整螺丝通过调整螺丝固定架(6)固定在制动板上、两根制动蹄回位拉簧的另一端分别与制动蹄的两蹄连接且通过齿形螺帽即可调整回位拉簧的松紧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由机动车制动偏向调整器构成的机动车新型制动蹄,其特征是调整螺丝(8)的端部为回位拉簧的连接端。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制动偏向调整器,调整螺丝位于调整螺丝固定架中的调整孔内,齿形螺帽旋接在调整螺丝上,调整螺丝固定架被制动强板分为两部分且与制动强板铸为一体,一部分与调整螺丝匹配,一部分与制动板匹配。优点一是制动蹄间的回位拉簧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能够调整该回位拉簧松紧度的调整装置,通过该装置调整调回位拉簧的松紧度,实现左右车轮同步刹车,从根本上解决了机动车刹车偏向的技术难题;二是采用本调整器,解决了生产厂家和修理厂家一直无法解决的制动偏向的技术难题,使同步刹车的技术难题变得简便、可靠,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制动偏向而造成的交通事故,确保人的生命安全。文档编号B60T1/06GK2700188SQ20042000484公开日2005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7日专利技术者李华林, 李卫平 申请人:李华林, 李卫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制动偏向调整器,调整螺丝(8)位于调整螺丝固定架(6)中的调整孔内,齿形螺帽(9)旋接在调整螺丝(8)上,其特征是:调整螺丝固定架(6)被制动强板(3)分为两部分且与制动强板(3)铸为一体或呈分体,一分部与调整螺丝(8)匹配,一部分与制动板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林李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李华林李卫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