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火防止器,包括前端盖、后端盖、铜管、阻火体和止逆阀,所述铜管的两端分别与前端盖、后端盖连接,连接处分别有垫圈A、垫圈B,所述阻火体为圆筒状,阻火体两端口分别被前端盖和弹簧座封闭,所述弹簧两端分别抵在止逆阀和弹簧座上,使止逆阀封住气体入口,所述弹簧座上有复位装置,复位装置包括顶杆和压板,顶杆与压板垂直连接,所述弹簧座中心有顶杆孔,顶杆穿过顶杆孔,压板位于出气嘴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弹簧座上增设了一个复位装置,在发生回火现象时,复位装置的反应速度比弹簧早,同时配合弹簧的弹力作用,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回火防止器反应灵敏,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回火防止器,尤其涉及一种用在气割设备上的回火防止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回火防止器(也称回火保险器)有两种,即干式回火防止器和水封式回火防止器。这两种回火防止器工作原理和结构有所不同:水封式回火防止器在正常工作时,乙炔从底部进气口进入,顶开止回阀,经过滤清器从出气口进入焊(割)炬。发生回烧时,火焰从出气口倒罐,顶开橡胶膜,使燃烧火焰从放气口逸入空气中,另一方面燃烧火焰压力关闭止逆阀,切割气路,使火焰无法进入乙炔气发生装置,另外,筒体内的水也阻断了火焰的通路,起到保险的作用。其主要缺点是对燃烧压力较大的气流起不到阻止的作用,进而不能有效阻止回火,因此,这种类型的回火防止器现已很少有生产厂家在生产;而干式回火防止器其主要缺点是该类型的回火防止器内部的止逆阀是靠弹簧的弹力作用复位,由于弹簧长期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工作,存在弹簧失效的可能性,当弹簧失效时,止逆阀无法有效密封气体入口,存在回火至气罐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止逆阀复位速度快,安全可靠的回火防止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回火防止器,包括前端盖、后端盖、铜管、阻火体和止逆阀,所述铜管的两端分别与前端盖、后端盖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处分别有垫圈A、垫圈B,以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气体外泄;所述前端盖上有入气嘴,后端盖上有出气嘴;所述阻火体为圆筒状,采用的是80-120目不锈钢颗粒烧结制成的,阻火体两端口分别被前端盖和弹簧座封闭,所述弹簧两端分别抵在止逆阀和弹簧座上,在入气嘴处通入气体之前,使止逆阀封住气体入口 ;所述弹簧座上有复位装置,复位装置包括顶杆和压板,顶杆与压板垂直连接,弹簧座上有顶杆孔,复位装置上的顶杆穿过顶杆孔,抵在止逆阀上,压板位于出气嘴一侧,所述止逆阀上有环形垫圈,起到加强密封的效果。正常操作工况下,气体从入气嘴流入,在气压作用下,封住气体入口的止逆阀被顶开,并向气体出口一侧移动,同时复位装置也被止逆阀顶向气体出口一侧,复位装置上的压板的其极限位置位于限位钉处,限位钉的作用是防止压板越过弹簧座上的气孔,避免压板阻挡气体的出口 ;从止逆阀处流入的气体,流入阻火体内侧后穿过阻火体上的小孔,沿阻火体外壁与铜管内壁形成的空腔流动,然后流经弹簧座上的气孔,从后端盖上的出气嘴流出。在发生回火现象时,出气嘴处气体压力瞬间增大,压力首先作用在压板上,推动压板和顶杆向气体入口一侧移动,在顶杆的作用下迫使止逆阀向气体入口移动,同时,阻火体内侧的压力也在增大,与入气嘴一侧形成正压差,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止逆阀封住气体入口,阻止气体进入回火防止器中;回火的火焰窜到阻火体处,经过阻火体后火焰熄灭。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弹簧座上增设了一个复位装置,在发生回火现象时,复位装置的反应速度比弹簧早,同时配合弹簧的弹力作用,使本技术中的回火防止器反应灵敏,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示意图。图中:1、入气嘴;2、前端盖;3、垫圈A ;4、铜管;5、垫圈B ;6、后端盖;7、止逆阀;7a、环形垫圈;8、阻火体;9、弹簧;10、复位装置;10a、顶杆;10b、压板;11、弹簧座;lla、气孔;llb、顶杆孔;12、出气嘴;13、限位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示意图。所述一种回火防止器,包括前端盖2、后端盖6、铜管4、阻火体8和止逆阀7,所述铜管4的两端分别与前端盖2、后端盖6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处分别有垫圈A3、垫圈B5,以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气体外泄;所述前端盖2上有入气嘴1,后端盖6上有出气嘴12 ;所述阻火体8为圆筒状,采用的是80-120目不锈钢颗粒烧结制成的,阻火体8两端口分别被前端盖2和弹簧座11封闭,所述弹簧9两端分别抵在止逆阀7和弹簧座11上,在入气嘴I处通入气体之前,使止逆阀7封住气体入口 ;所述弹簧座11上有复位装置10,复位装置10包括顶杆1a和压板10b,顶杆1a与压板1b垂直连接,弹簧座11上有顶杆孔11b,复位装置10上的顶杆1a穿过顶杆孔11b,抵在止逆阀7上,压板1b位于出气嘴12 —侧,所述止逆阀7上有环形垫圈7a,起到加强密封的效果。正常操作工况下,气体从入气嘴I流入,在气压作用下,封住气体入口的止逆阀7被顶开,并向气体出口一侧移动,同时复位装置10也被止逆阀7顶向气体出口一侧,复位装置10上的压板1b的其极限位置位于限位钉13处,限位钉13的作用是防止压板1b越过弹簧座11上的气孔11a,避免压板1b阻挡气体的出口 ;从止逆阀7处流入的气体,流入阻火体8内侧后穿过阻火体8上的小孔,沿阻火体8外壁与铜管4内壁形成的空腔流动,然后流经弹簧座11上的气孔11a,从后端盖6上的出气嘴12流出。在发生回火现象时,出气嘴12处气体压力瞬间增大,压力首先作用在压板1b上,推动压板1b和顶杆1a向气体入口一侧移动,在顶杆1a的作用下迫使止逆阀7向气体入口移动,同时,阻火体8内侧的压力也在增大,与入气嘴I 一侧形成正压差,在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止逆阀7封住气体入口,阻止气体进入回火防止器中;回火的火焰窜到阻火体8处,经过阻火体8后火焰熄灭。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回火防止器,包括前端盖(2)、后端盖(6)、铜管(4)、阻火体(8)和止逆阀(7),所述铜管⑷的两端分别与前端盖(2)、后端盖(6)连接,连接处分别有垫圈A(3)、垫圈B (5),所述前端盖(2)为气体入口,后端盖(6)为气体出口,所述阻火体(8)为圆筒状,阻火体(8)两端口分别被前端盖(2)和弹簧座(11)封闭,所述弹簧(9)两端分别抵在止逆阀(7)和弹簧座(11)上,使止逆阀(7)封住气体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11)上有复位装置(10),复位装置(10)包括顶杆(1a)和压板(10b),顶杆(1a)与压板(1b)垂直连接,所述弹簧座(11)中心有顶杆孔(11b),顶杆(1a)穿过顶杆孔(11b),压板(1b)位于出气嘴(12) —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火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11)上有限位钉(13),限制压板(1b)的位置,使其不至于堵住弹簧座(11)上的气孔(11a)。【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回火防止器,包括前端盖、后端盖、铜管、阻火体和止逆阀,所述铜管的两端分别与前端盖、后端盖连接,连接处分别有垫圈A、垫圈B,所述阻火体为圆筒状,阻火体两端口分别被前端盖和弹簧座封闭,所述弹簧两端分别抵在止逆阀和弹簧座上,使止逆阀封住气体入口,所述弹簧座上有复位装置,复位装置包括顶杆和压板,顶杆与压板垂直连接,所述弹簧座中心有顶杆孔,顶杆穿过顶杆孔,压板位于出气嘴一侧,本技术通过在弹簧座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火防止器,包括前端盖(2)、后端盖(6)、铜管(4)、阻火体(8)和止逆阀(7),所述铜管(4)的两端分别与前端盖(2)、后端盖(6)连接,连接处分别有垫圈A(3)、垫圈B(5),所述前端盖(2)为气体入口,后端盖(6)为气体出口,所述阻火体(8)为圆筒状,阻火体(8)两端口分别被前端盖(2)和弹簧座(11)封闭,所述弹簧(9)两端分别抵在止逆阀(7)和弹簧座(11)上,使止逆阀(7)封住气体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11)上有复位装置(10),复位装置(10)包括顶杆(10a)和压板(10b),顶杆(10a)与压板(10b)垂直连接,所述弹簧座(11)中心有顶杆孔(11b),顶杆(10a)穿过顶杆孔(11b),压板(10b)位于出气嘴(12)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小景,李勇,卢建文,年成,李国明,孙晓明,王颖,罗云,高永胜,陈翠玲,蔡淑琴,王春旭,王永刚,罗立芳,张德祥,于长永,张强,李敏,王玉安,苏振波,赵和江,吴维峰,李贵勇,吴增昌,王鹏,谢玉章,李建刚,李红军,任虎,李文华,张汾琰,宫淑华,由海燕,董宝玉,
申请(专利权)人:董宝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