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连杆盖体的分离,尤其涉及一种连杆盖体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器底座1、第一离芯轴底座2、第一离芯轴3、第二离芯轴4、分离轴承5、第二离芯轴底座6、分离轴承底座7、分离轴承弹簧底座8、分离轴承套9、分离轴承弹簧10、分离轴承弹簧稳定套11、第一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2、第二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3、分离器底座卡槽14、分离轴承连接头15。(*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装配
,具体涉及汽车连杆盖体的分离,尤其涉及连杆盖体分尚器。
技术介绍
连杆是汽车发动机的一个重要零件,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生产线要求生产效率要高、投资要少,同时还要兼顾生产线的柔性。在连杆装配时,必须将连杆体盖分离,传统工艺是用铜棒敲击连杆盖内孔使连杆体盖分离,这种方法会导致大孔内壁碰伤,且生产效率低,不符合现代工业高效率发展要求。并且在现有技术中,连杆盖体分离器在工作的时候所受的震动很大,对于连杆盖体分离器的稳定性有很高要求,现有技术中的连杆盖体分离器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分离芯错位,汽缸松动等问题,就必须停车检修。如专利号为:201120480344.9,为:一种连杆盖体分离器的技术专利,摘要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杆盖体分离器,包括底板、分离块、第一分离芯轴、第二分离芯轴、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单向作用气缸;所述下固定板和分离块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单向作用气缸安装在上下固定板之间,单向作用气缸一端用固定板内孔台阶面定位,另一端用锁紧板将气缸压紧,单向作用气缸传动件嵌入分离块之中,并与分离块连接;所述第一分离芯轴设置在分离块上,第二分离芯轴设置在上固定板上。通过气压传动系统,第一分离芯轴在底板上向外运动,使连杆体盖分离,盖体分离后,第一分离芯轴复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连杆盖体分离器。连杆盖体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器底座1、第一离芯轴底座2、第一离芯轴3、第二离芯轴4、分离轴承5、第二离芯轴底座6、分离轴承底座7、分离轴承弹簧底座8、分离轴承套9、分离轴承弹簧10、分离轴承弹簧稳定套U、第一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2、第二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3、分离器底座卡槽14、分离轴承连接头15,所述的分离器底座I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分离器底座卡槽14,所述的第一离芯轴底座2设置在所述分离器底座I的左侧,所述的第一离芯轴3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离芯轴底座2上,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设置在所述的分离器底座I的右侧,所述的第二离芯轴4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上,所述的第一离芯轴底座2与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通过分离轴承5相连接,所述的分离轴承5的外侧设置有一层分离轴承套9,所述的分离轴承5的顶端设置有分离轴承连接头15,所述的分离轴5的尾部设置有分离器轴承底座7,所述分离器轴承底座7与分离轴承弹簧10相连接,所述的分离轴承弹簧10的尾部设置有分离轴承弹簧底座8,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上设置有第一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2,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上设置有第二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3。所述的分离轴承套9采用耐磨的柔软材料制成。所述的分离轴承弹簧10的制造标准为CB* 3064-79。所述的第一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2和第二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3内部均设置有橡胶缓冲垫圈。所述第一离芯轴3和第二离芯轴4的定位面表面粗糙度Ra ( 0.8。【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附图标记1.分离器底座、2.第一离芯轴底座、3第一离芯轴、4.第二离芯轴、5.分离轴承、6.第二离芯轴底座、7.分离轴承底座、8.分离轴承弹簧底座、9.分离轴承套、10.分离轴承弹簧、11.分离轴承弹簧稳定套、12.第一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3.第二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4.分离器底座卡槽、15.分离轴承连接头。【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连杆盖体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器底座(I)、第一离芯轴底座(2)、第一离芯轴(3)、第二离芯轴(4)、分离轴承(5)、第二离芯轴底座(6)、分离轴承底座(7)、分离轴承弹簧底座(8 )、分离轴承套(9 )、分离轴承弹簧(1 )、分离轴承弹簧稳定套(11)、第一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2)、第二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3)、分离器底座卡槽(14)、分离轴承连接头,所述的分离器底座(I)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分离器底座卡槽(14),所述的第一离芯轴底座(2 )设置在所述分离器底座(I)的左侧,所述的第一离芯轴(3 )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离芯轴底座(2)上,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设置在所述的分离器底座(I)的右侧,所述的第二离芯轴(4)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上,所述的第一离芯轴底座(2)与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通过分离轴承(5)相连接,所述的分离轴承(5)的外侧设置有一层分离轴承套(9),所述的分离轴承(5)的顶端设置有分离轴承连接头(15),所述的分离轴(5)的尾部设置有分离器轴承底座(7),所述分离器轴承底座(7)与分离轴承弹簧(10)相连接,所述的分离轴承弹簧(10)的尾部设置有分离轴承弹簧底座(8),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上设置有第一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2),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上设置有第二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3 ),所述的分离轴承套(9 )采用耐磨的柔软材料制成。实施例2:连杆盖体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器底座(I)、第一离芯轴底座(2)、第一离芯轴(3)、第二离芯轴(4)、分离轴承(5)、第二离芯轴底座(6)、分离轴承底座(7)、分离轴承弹簧底座(8 )、分离轴承套(9 )、分离轴承弹簧(1 )、分离轴承弹簧稳定套(11)、第一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2)、第二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3)、分离器底座卡槽(14)、分离轴承连接头(15),所述的分离器底座(I)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分离器底座卡槽(14),所述的第一离芯轴底座(2 )设置在所述分离器底座(I)的左侧,所述的第一离芯轴(3 )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离芯轴底座(2)上,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设置在所述的分离器底座(I)的右侧,所述的第二离芯轴(4)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上,所述的第一离芯轴底座(2)与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通过分离轴承(5)相连接,所述的分离轴承(5)的外侧设置有一层分离轴承套(9),所述的分离轴承(5)的顶端设置有分离轴承连接头(15),所述的分离轴(5)的尾部设置有分离器轴承底座(7),所述分离器轴承底座(7)与分离轴承弹簧(10)相连接,所述的分离轴承弹簧(10)的尾部设置有分离轴承弹簧底座(8),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上设置有第一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2),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上设置有第二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3 ),所述的分离轴承套(9 )采用耐磨的柔软材料制成。所述的分离轴承弹簧(10)的制造标准为CB* 3064-79。所述的第一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2)和第二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3)内部均设置有橡胶缓冲垫圈。所述第一离芯轴(3)和第二离芯轴(4)的定位面表面粗糙度Ra ( 0.8。【主权项】1.连杆盖体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器底座(I)、第一离芯轴底座(2)、第一离芯轴(3 )、第二离芯轴(4)、分离轴承(5 )、第二离芯轴底座(6 )、分离轴承底座(7 )、分离轴承弹簧底座(8 )、分离轴承套(9 )、分离轴承弹簧(1 )、分离轴承弹簧稳定套(11)、第一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2)、第二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3)、分离器底座卡槽(14)、分离轴承连接头(15),所述的分离器底座(I)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分离器底座卡槽(14),所述的第一离芯轴底座(2)设置在所述分离器底座(I)的左侧,所述的第一离芯轴(3)设置在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连杆盖体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器底座(1)、第一离芯轴底座(2)、第一离芯轴(3)、第二离芯轴(4)、分离轴承(5)、第二离芯轴底座(6)、分离轴承底座(7)、分离轴承弹簧底座(8)、分离轴承套(9)、分离轴承弹簧(10)、分离轴承弹簧稳定套(11)、第一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2)、第二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3)、分离器底座卡槽(14)、分离轴承连接头(15),所述的分离器底座(1)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分离器底座卡槽(14),所述的第一离芯轴底座(2)设置在所述分离器底座(1)的左侧,所述的第一离芯轴(3)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离芯轴底座(2)上,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设置在所述的分离器底座(1)的右侧,所述的第二离芯轴(4)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上,所述的第一离芯轴底座(2)与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通过分离轴承(5)相连接,所述的分离轴承(5)的外侧设置有一层分离轴承套(9),所述的分离轴承(5)的顶端设置有分离轴承连接头(15),所述的分离轴(5)的尾部设置有分离器轴承底座(7),所述分离器轴承底座(7)与分离轴承弹簧(10)相连接,所述的分离轴承弹簧(10)的尾部设置有分离轴承弹簧底座(8),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上设置有第一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2),所述的第二离芯轴底座(6)上设置有第二分离轴承稳定卡槽(13),所述的分离轴承套(9)采用耐磨的柔软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微,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阳光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