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电转接排、转接端子及焊机,所述导电转接排包括本体、焊机连接部及电缆连接部,所述焊机连接部和所述电缆连接部上设有通孔,且所述焊机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焊机输出端,所述电缆连接部电连接输出电缆,其中,所述焊机连接部是自所述本体第一侧朝向第一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电缆连接部是自所述本体第二侧朝向第二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为所述本体的相邻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避免电缆连接件与焊机机壳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焊机输出端的导电转接排、转接端子,以及焊机。
技术介绍
焊机通常包括正极和负极两个输出端,目前,国产大功率焊机通常通过每个输出端的两个输出端子并联输出电源,以达到焊机对输出电源的要求。当使用焊机进行焊接部件时,需要在一个焊机输出端的两个输出端子上分别连接一根输出电缆,或者通过在一个焊机输出端上增加转接端子,使该焊机输出端上的两个输出端子汇流,再连接到一根输出电缆线上。现有转接端子通常采用L型转接铜排11来实现,如图1所示。图2是装设现有转接端子的焊机输出端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装设现有转接端子的焊机输出端的侧视示意图。如图1、2及3所示,L型转接铜排11上共有三个圆孔,焊机连接部111的两个圆孔用于将L型转接铜排11固定在焊机13 —个焊机输出端的两个输出端子14上,并通过螺栓12固定,电缆连接部112的圆孔则用于将输出电缆端子15固定在L型转接铜排11上,且是通过螺栓16固定。现有的转接端子,虽然可以起到从焊机输出端的输出端子到输出电缆的汇流转接作用,但是仍存在一些缺陷。现有L型转接铜排11的焊机连接部111所在平面与其电缆连接部112所在平面呈直角。由于输出电缆很重,并且在焊机作业过程中输出电缆需要经常拖拽(由焊机的使用方式决定),L型转接铜排11的电缆连接部可能会发生变形、弯曲、下垂,如图3中L型转接铜排变形后的情形17所示,导致带电的电缆连接部螺栓与焊机机壳接触,使焊机机壳带电,产生安全隐患。为了去除上述安全隐患,厂家普遍通过添加附加设施固定输出电缆,导致焊接成本增加、操作复杂,甚至造成焊机移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转接排、转接端子及焊机,以解决现有转接端子弯曲变形后易使焊机机壳带电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转接排,适用于焊机输出端,该导电转接排包括本体、焊机连接部及电缆连接部,所述焊机连接部和所述电缆连接部上设有通孔,且所述焊机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焊机输出端,所述电缆连接部电连接输出电缆,其中,所述焊机连接部是自所述本体第一侧朝向第一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电缆连接部是自所述本体第二侧朝向第二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为所述本体的相邻两侧。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同或具有一夹角。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O?90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机连接部所在平面和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相交于第一交线,所述电缆连接部所在平面和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相交于第二交线,所述第一交线和所述第二交线相互垂直。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转接排是由铜材质一体形成的结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接端子,适用于焊机输出端,该转接端子包括至少两个前述的导电转接排。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端子包括两个镜像对称的所述导电转接排,所述两个导电转接排的电缆连接部相邻接而背靠背设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焊机,该焊机包括前述的导电转接排,所述导电转接排通过焊机连接件固定并电连接至所述焊机输出端的至少一个输出端子上;所述输出电缆通过电缆连接件固定并电连接至所述导电转接排;所述焊机连接件及/或所述电缆连接件为螺栓或螺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焊机,该焊机包括前述的转接端子,所述焊机输出端包括至少两个输出端子,至少两个所述焊机连接部分别电连接至少两个所述输出端子,至少两个所述电缆连接部电连接所述输出电缆。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机输出端包括第一所述输出端子和第二所述输出端子,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本体,所述转接端子包括第一所述导电转接排和第二所述导电转接排,其中,第一所述导电转接排和第二所述导电转接排分别通过第一焊机连接件和第二焊机连接件固定并电连接至第一所述输出端子和第二所述输出端子上;所述输出电缆通过所述电缆连接件固定并电连接至第一所述导电转接排和第二所述导电转接排;所述第一焊机连接件及/或所述第二焊机连接件及/或所述电缆连接件为螺栓或螺钉。本技术导电转接排的焊机连接部和电缆连接部位于本体相邻的两侧,焊机连接部不易因外力而扭曲变形,而且其中的本体可阻碍连接导电转接排和输出电缆的电缆连接件不伸至转接端子的向焊机侧,可以有效避免该连接件与焊机机壳接触。本技术转接端子的焊机连接部全部位于本体的同一侧,可完全将电缆连接件隔离至该本体远离焊机的一侧,进一步防止了电缆连接件触碰到焊机机壳。本技术的焊机因包含本技术实施例的导电转接排或转接端子,而可以显著避免焊机机壳带电,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焊机输出端转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装设现有转接端子的焊机输出端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装设现有转接端子的焊机输出端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导电转接排;图5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导电转接排;图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转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装设有图6所示转接端子的焊机输出端的俯视示意图;图8是装设有图6所示转接端子的焊机输出端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图4至图8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实施例的导电转接排可用作焊机输出端的电源转接件,主要包括本体、焊机连接部及电缆连接部。该导电转接排可由多种不同导电材质一体化或焊接制成,材质例如可以是铁或铜等金属材质。该焊机连接部和该电缆连接部上设有通孔/连接孔,且该导电转接排的焊机连接部固定及/或电连接至焊机输出端,该导电转接排的电缆连接部固定及/或电连接输出电缆。其中,该焊机连接部是自上述本体第一侧朝向第一方向延伸形成,该电缆连接部是自所述本体第二侧朝向第二方向延伸形成,而且,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为上述本体的相邻两侧。本技术实施例导电转接排的焊机连接部和电缆连接部位于本体的相邻两侧,焊机连接部和电缆连接部为非相对设置,其二者与本体形成的两条交线具有一个夹角,因而该导电转接排不易像现有L型转接铜排那样,在输出电缆重力或被拖拽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从而避免了使电缆连接件伸向焊机机壳。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导电转接排。如图4所示,导电转接排21包括焊机连接部211、电缆连接部212及本体213。焊机连接部211和电缆连接部212位于本体213相邻的两侧。换言之,焊机连接部211所在平面和本体213所在平面的交线214与电缆连接部212所在平面和本体213所在平面的交线215具有一个夹角,一个实施例中,该夹角可以是0°至90° (或者说是0°至180° )间的多个不同夹角,例如30°、60°及90°等。较佳地,交线214与交线215相互垂直。上述所举实施例中,即使由于外力作用,导电转接排21的本体213因相对于焊机连接部211发生弯曲而更靠近焊机机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转接排,适用于焊机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转接排包括本体、焊机连接部及电缆连接部,所述焊机连接部和所述电缆连接部上设有通孔,且所述焊机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焊机输出端,所述电缆连接部电连接输出电缆,其中,所述焊机连接部是自所述本体第一侧朝向第一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电缆连接部是自所述本体第二侧朝向第二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为所述本体的相邻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慧,程海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