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卤素化合物的聚氨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4472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3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过以下过程获得的聚氨酯:将(a)多异氰酸酯;(b)带有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c)催化剂;(d)具有2-15个碳原子且含有至少一个选自氧、氮、和硫的杂原子,并含有至少一个溴和/或氯原子的脂族烃;(e)任选地发泡剂;(f)任选地扩链剂和/或交联剂;和(g)任选地助剂和/或添加剂混合以形成反应混合物,并使所述反应混合物完成反应以形成聚氨酯,其中所述脂族烃(d)不包括磷酸酯、多磷酸酯、膦酸酯、或亚磷酸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制备此类聚氨酯的方法,及其在交通工具的内饰中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含有卤素化合物的聚氨酯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以下过程获得的聚氨酯:将(a)多异氰酸酯;(b)带有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c)催化剂;(d)具有2-15个碳原子且含有至少一个选自氧、氮、和硫的杂原子,并含有至少一个溴和/或氯原子的脂族烃;(e)任选地发泡剂;(f)任选地扩链剂和/或交联剂;和(g)任选地助剂和/或添加剂混合以形成反应混合物,并使所述反应混合物完成反应以形成聚氨酯,其中所述脂族烃(d)不包括磷酸酯、多磷酸酯、膦酸酯、或亚磷酸酯。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制备此类聚氨酯的方法,及其在交通工具的内饰中的用途。聚氨酯的特征在于它们的用途广泛。特别地,这些材料通常被用在汽车制造中,例如在汽车外壳中作为扰流板、顶部元件、或弹簧元件;以及在汽车内挂板中作为车顶包覆层(roofcladding)、车门包覆层(doorcladding)、电缆绝缘层、方向盘、控制按钮、座垫(seatcushioning)、或地毯的泡沫衬里、或用于其它组件(例如仪表盘)的那些。对用在汽车领域——尤其汽车内饰——的聚氨酯要求严格。因此,需要在汽车使用寿命内都不改变的优异的机械特性,目的在于在每个应用领域中聚氨酯不仅例如通过提供减震性能、消音性能、触觉性能、或稳定化性能而保持其日常使用功能,还提供其在突发事件中相关的安全功能,例如减弱机械撞击。在汽车中普遍存在的相关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极其苛刻,并加速聚氨酯的老化:在隔热期间温度能够达到零下10℃及以下、以及60℃以上、或甚至100℃以上的区域。相关的相对湿度水平最高可达100%。在这种苛刻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另一个要求为用在汽车内饰的聚氨酯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应尽可能少。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主要源于挥发性胺催化剂的使用。为了减少释放,所述挥发性胺催化剂全部地或某种程度地由可结合催化剂(incorporablecatalyst)替代。这类化合物催化聚氨酯反应,但同时也带有对异氰酸酯基呈反应性的基团,因此该催化剂牢固地结合至聚氨酯。但是,所述可结合的催化剂通常削弱产物聚氨酯的机械性能,尤其在热老化或在高湿度水平下——即在汽车内饰中经常遇到的条件下——热老化之后。这尤其对聚氨酯泡沫而言如此,其表面积显著大于压缩聚氨酯(compactpolyurethane)的表面积。氯化化合物在聚氨酯的生产中的用途是已知的:例如,WO2009/065826记载了氯化石蜡在整体聚氨酯泡沫生产中的用途。此处,氯化石蜡用于避免在大体积部件例如在基于聚酯醇和单乙二醇(作为扩链剂)的女士高跟鞋中的核心炭化。卤代的短链烃(例如氟氯碳化合物(fluorochlorocarbon,FCC))在聚氨酯泡沫生产中作为发泡剂的用途也是已知的。氟氯碳化合物的使用目前已被禁止,因为其具有破坏臭氧层的性质。氯化石蜡也被怀疑致癌,因此基本不再使用或在某些情况下已经禁止使用。磷系阻燃剂在聚氨酯中的用途也是已知的。所述有机磷阻燃剂主要基于磷酸酯、膦酸酯、或亚磷酸酯。所述酯的有机部分主要包括脂族烃或芳族烃,其也可以为卤代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与聚氨酯基体的结合大多欠佳,因此这类材料增大排放并产生令人不悦的气味。没有基于所述阻燃剂的老化性能改善的记载。US3,756,970也公开了卤源(例如氯化铵、溴化铵、氯化四甲铵、三溴苯酚、2-溴丙烷、2-溴丙醇、1,2-二溴丙烷、2,3-二溴丙烯、2,3-二溴丙醇、2-氯丙烷、2-氯丙醇、1,2-二氯丙烷、2,3-二氯丙烯、和2,3-二氯丙醇)与无机酸及粗制的、未经蒸馏的甲苯二胺光气化产品相结合的用途。此处,通过结合使用卤源与无机酸弥补了粗制甲苯二异氰酸酯的不利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善聚氨酯的老化性能,尤其是在高温和/或高温高湿下的老化性能。所述目的通过可以经由以下过程获得的聚氨酯实现:将(a)多异氰酸酯;(b)带有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c)催化剂;(d)具有2-15个碳原子且含有至少一个选自氧、氮、和硫的杂原子,并含有至少一个溴和/或氯原子的脂族烃;(e)任选地发泡剂;(f)任选地扩链剂和/或交联剂和(g)任选地助剂和/或添加剂混合以形成反应混合物,并使所述反应混合物完成反应以形成聚氨酯,其中所述脂族烃(d)不包括磷酸酯、多磷酸酯、膦酸酯、或亚磷酸酯。就本专利技术而言,术语聚氨酯涵盖所有已知的多异氰酸酯加聚产物。这些包括衍生自异氰酸酯与乙醇的加合物,并且它们还包括带有异氰酸酯结构、脲基甲酸酯结构、脲结构、碳二亚胺结构、脲酮亚胺结构、或缩二脲结构的改性聚氨酯,并且它们包括其它的异氰酸酯加合物。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尤其包括压缩多异氰酸酯加聚物,例如基于多异氰酸酯加聚物的热固性塑料和泡沫,例如软质泡沫、半硬质泡沫、硬质泡沫、或整体泡沫、以及聚氨酯涂层和粘合剂。就本专利技术而言,术语聚氨酯还涵盖含有聚氨酯和其它聚合物的聚合物共混物、以及由所述聚合物共混物制成的泡沫。优选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为除在本说明书下文中说明的聚氨酯单元组分(a)-(g)外不包含任何其它聚合物的聚氨酯泡沫或压缩聚氨酯。就本专利技术而言,术语聚氨酯泡沫涵盖根据DIN7726的泡沫。根据DIN53421/DINENISO604,本专利技术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在10%的压缩或压缩强度下的压缩应力值为15kPa以下、优选1-14kPa、且尤其是4-14kPa。根据DIN53421/DINENISO604,本专利技术的半硬质聚氨酯泡沫在10%的压缩下的压缩应力为大于15kPa至小于80kPa。根据DINISO4590,本专利技术的半硬质聚氨酯泡沫和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开孔因子优选大于85%,特别优选大于90%。关于本专利技术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和半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其它详细描述见于“Kunststoffhandbuch,Band7,Polyurethane”[塑料手册,第7卷,聚氨酯],CarlHanserVerlag,第3版,1993,第5章。本专利技术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在10%的压缩下的压缩应力大于或等于80kPa,优选大于或等于120kPa,尤其优选大于或等于150kPa。此外,根据DINISO4590,所述硬质聚氨酯泡沫的闭孔因子(closed-cellfactor)大于80%,优选大于90%。关于本专利技术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其它详细描述见于“Kunststoffhandbuch,Band7,Polyurethane”[塑料手册,第7卷,聚氨酯],CarlHanserVerlag,第3版,1993,第6章。就本专利技术而言,根据DIN7726,术语弹性聚氨酯泡沫包括根据DIN53577短暂变形达厚度的50%10分钟之后具有不超过其原始厚度2%的残余变形的聚氨酯泡沫。本说明书中涉及的该类材料可为硬质聚氨酯泡沫、半硬质聚氨酯泡沫、或软质聚氨酯泡沫。整体聚氨酯泡沫根据DIN7726包括由成型过程导致的边缘区的密度高于中心的聚氨酯泡沫。在本说明书中,中心和边缘区的平均的总体包膜密度(envelopedensity)优选大于100g/L。就本专利技术而言,整体聚氨酯泡沫也可包括硬质聚氨酯泡沫、半硬质聚氨酯泡沫、或软质聚氨酯泡沫。关于本专利技术的整体聚氨酯泡沫的其它详细描述可见于“Kunststoffhandbuch,Band7,Polyurethane”[塑料手册,第7卷,聚氨酯],CarlHanserVerlag,第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聚氨酯的方法,其通过混合(a)多异氰酸酯,(b)带有对异氰酸酯呈反应性的基团的聚合物,(c)包括可结合胺催化剂的催化剂,(d)具有2‑15个碳原子的含有至少一个选自氧、氮、和硫的杂原子,并含有至少一个溴和/或氯原子的脂族烃,和任选地(e)发泡剂,(f)扩链剂和/或交联剂,及(g)助剂和/或添加剂以形成反应混合物,并使所述反应混合物完成反应以形成聚氨酯而进行,其中所述脂族烃(d)不包括磷酸酯、多磷酸酯、膦酸酯、或亚磷酸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9.13 EP 12184330.4;2013.05.03 EP 13166517.61.一种生产聚氨酯的方法,其通过混合(a)多异氰酸酯,(b)带有对异氰酸酯呈反应性的基团的聚合物,(c)包括可结合胺催化剂的催化剂,其中所用的可结合催化剂包括除带有对异氰酸酯呈反应性的基团外还带有一个或多个脂族叔氨基的化合物,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叔氨基带有两个彼此独立选自甲基和乙基的基团、以及其它有机基团,(d)具有2-15个碳原子的含有至少一个选自氧、氮、和硫的杂原子,并含有至少一个溴和/或氯原子的脂族烃,和任选地(e)发泡剂,(f)扩链剂和/或交联剂,及(g)助剂和/或添加剂以形成反应混合物,并使所述反应混合物完成反应以形成聚氨酯而进行,其中所述脂族烃(d)选自1,3-二氯-2-丙醇、1,1,1-三氯-2-甲基-2-丙醇半水合物、2-[2-(2-氯乙氧基)乙氧基]乙醇、2-(2-氯乙氧基)乙醇、双(2-(2-氯乙氧基)乙基)醚、3-氯-1-丙醇、3-氯-2,2-二甲基-1-丙醇、1-氯-2-丙醇、3-溴-1-丙醇、4-氯-1-丁二醇、5-氯-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I·奥特罗马丁内斯U·哈迪克C·哈根
申请(专利权)人:巴斯夫欧洲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