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锅炉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44454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3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气锅炉燃烧器,包括锅炉本体和燃烧器本体,所述锅炉本体包括锅炉壳体,所述锅炉壳体内成型有加热腔,锅炉壳体上设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与加热腔连通;所述燃烧器本体包括燃烧器壳体,所述燃烧器壳体内上部设有筒体,燃烧器壳体内下部成型有第一混合室,所述筒体内上部为燃烧室,筒体内下部为第二混合室,所述燃烧室与加热腔连通,所述燃烧室内设有带若干燃烧孔的燃烧板,所述筒体的内部或外周设有若干空气通道,所述第一混合室连接有燃气管和空气增压装置;所述燃烧器壳体与锅炉壳体相互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置合理,使用寿命长,燃烧更充分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烧器
,特别涉及一种燃气锅炉燃烧器
技术介绍
燃气锅炉燃烧器是一种用燃气为源料的加热装置,为人们所熟知和常见。现有的锅炉燃烧器普遍设置是:一个燃气喷口,并在其附近设置有空气喷口,燃气和空气一同进入燃烧腔,在燃烧腔内混合并燃烧。现有技术因结构设置存在如下缺陷和不足:1.因为燃气未与空气进行充分混和,燃烧不充分,造成资源浪费;2.火焰口周围温度高,由于未设置冷却系统,长期时使用后,容易烧坏,导致使用寿命短。故现在技术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和缺陷,提出一种燃气锅炉燃烧器的方案,其方案结构简单,设置合理,燃气和空气能够充分混和,故而燃烧效果好;且燃烧口周围有冷却系统,故燃烧器寿命长,能效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燃气锅炉燃烧器,包括锅炉本体和燃烧器本体,所述锅炉本体包括锅炉壳体,所述锅炉壳体内成型有加热腔,锅炉壳体上设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与加热腔连通;所述燃烧器本体包括燃烧器壳体,所述燃烧器壳体内上部设有筒体,燃烧器壳体内下部成型有第一混合室,所述筒体内上部为燃烧室,筒体内下部为第二混合室,所述燃烧室与加热腔连通,所述第二混合室与第一混合室连通,所述燃烧室与第二混合室之间设置有缓压隔板,缓压隔板上设置有缓压通孔,所述第二混合室与燃烧室通过缓压通孔连通,所述燃烧室内设有带若干燃烧孔的燃烧板,所述筒体的内部或外周设有若干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的上端与加热腔连通,空气通道的下端与空气源连通,所述第一混合室连接有燃气管和空气增压装置;所述燃烧器壳体与锅炉壳体相互衔接。进一步地,所述空气通道的下端与第一混合室连通,所述燃气管内端设有喷口,所述喷口对准第二混合室。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混合室下方设有空气增压室,所述空气增压室与空气增压装置连通,所述空气通道下端与空气增压室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与第二混合室之间通过筒体的内壁直接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缓压隔板设置于筒体的下端口,所述缓压隔板的上下两侧分别为燃烧室和第一混合室。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与第一混合室直接连通,所述燃烧板的下侧为第一混合室。进一步地,所述筒体设于燃烧器壳体内上部的中央位置;所述燃烧板设于燃烧室的中部或上下两端口,燃烧板外沿与筒体紧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壳体内并列设置有多个筒体。进一步地,所述锅炉壳体内设有第一夹套,所述第一夹套上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均与第一夹套密闭连通;所述燃烧器壳体内设有第二夹套,所述第二夹套包围所述筒体,所述第二夹套上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与第二夹套密闭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通过管道密闭连接,所述第一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之间通过第一夹套和第二夹套密闭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锅炉壳体与燃烧器壳体一体设置,所述锅炉壳体内设有第一夹套,所述第一夹套上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夹套密闭连通;所述燃烧器壳体内设有第二夹套,所述第二夹套包围所述筒体,所述第二夹套上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与第二夹套密闭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之间通过第一夹套和第二夹套密闭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混合室内设置有第二扰流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混合室内设置有第一扰流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燃烧器本体内所设的筒体结构和空气通道为本技术的创造性结构,所述燃烧板设于筒体结构内部,这样设置,可使混合气在筒体内的燃烧室发生燃烧时受到筒体壁的保护而不受外部气流的干扰,故燃烧稳定,且火焰短,温度高;所述空气通道的设置可使燃气在第一混合室或第二混合室内混合时比例不需要很准确(这往往是预混式燃烧器的难点,需要很准确的混合比),只要设置或调节到燃气稍过量就行,而在燃烧室燃烧时,通过空气通道进入的空气会对过量未燃尽的燃气进行进一步混合燃烧,从而使燃烧更加稳定充分,燃烧热值高;如果未设置空气通道而直接用过量空气进行预混,则会造成火焰燃烧不稳定,火苗飘忽或脱离火口,使燃烧效果不理想。另外本技术在燃烧室外周设置了冷却系统,这使整体燃烧器部件处于低温状态,避免重要部件因温度过高而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还进一步利用多余热能,达到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O【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剖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四剖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锅炉本体;11、锅炉壳体;12、排放口; 13、第一夹套;131、第一进水口; 132、第一出水口; 14、加热腔; 15、管道;2、燃烧器本体; 21、燃烧器壳体; 22、筒体;220、燃烧孔;221、燃烧室;222、第二混合室;223、缓压隔板;224、缓压通孔;225、燃烧板;226、第二扰流片;23、空气通道;24、第一混合室;241、第一扰流片;25、燃气管;251、喷口;26、空气增压室;27、第二夹套;271、第二进水口; 272、第二出水口; 3、空气增压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为便于说明本技术于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则着重于优选的实施方案兹以具体的实施例来表达。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燃气锅炉燃烧器,包括锅炉本体I和燃烧器本体2,所述两部件配合设置,构成本技术主体结构。所述锅炉本体I包括锅炉壳体11,所述锅炉壳体11内成型有加热腔14,锅炉壳体11上设有排放口 12,所述排放口 12与加热腔14连通。另外,所述锅炉壳体11内设有第一夹套13,所述第一夹套13上设有第一进水口 131和第一出水口 132,所述第一进水口 131和第一出水口 132均与第一夹套13密闭连通。所述燃烧器本体2包括燃烧器壳体21,所述燃烧器壳体21内上部设有筒体22,燃烧器壳体21内下部成型有第一混合室24,所述筒体22内上部为燃烧室221,筒体22内下部为第二混合室222,所述燃烧室221与加热腔14连通,所述第二混合室222与第一混合室24连通,所述燃烧室221与第二混合室222之间设置有缓压隔板223,缓压隔板223上设置有缓压通孔224,所述第二混合室222与燃烧室221通过缓压通孔224连通,所述燃烧室221内设有带若干燃烧孔220的燃烧板225。另外,所述燃烧器壳体21内设有第二夹套27,所述第二夹套27包围所述筒体22,所述第二夹套27上设有第二进水口 271和第二出水口272,所述第二进水口 271和第二出水口 272均与第二夹套27密闭连通。所述锅炉本体I与燃烧器本体2配合装置,也就是说所述燃烧器壳体21与锅炉壳体11相互衔接,具体而言,所述燃烧器壳体21上端嵌入于锅炉壳体11下端并密闭设置,或者锅炉壳体11下端嵌入于燃烧器壳体21上端并密闭设置;当然,本实施例可追寻另一种实施方式,那就是所述锅炉壳体11与燃烧器壳体21 —体设置。当采取相互衔接设置时,所述第一出水口 132与第二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燃气锅炉燃烧器,包括锅炉本体(1)和燃烧器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本体(1)包括锅炉壳体(11),所述锅炉壳体(11)内成型有加热腔(14),锅炉壳体(11)上设有排放口(12),所述排放口(12)与加热腔(14)连通;所述燃烧器本体(2)包括燃烧器壳体(21),所述燃烧器壳体(21)内上部设有筒体(22),燃烧器壳体(21)内下部成型有第一混合室(24),所述筒体(22)内上部为燃烧室(221),筒体(22)内下部为第二混合室(222),所述燃烧室(221)与加热腔(14)连通,所述第二混合室(222)与第一混合室(24)连通,所述燃烧室(221)与第二混合室(222)之间设置有缓压隔板(223),缓压隔板(223)上设置有缓压通孔(224),所述第二混合室(222)与燃烧室(221)通过缓压通孔(224)连通,所述燃烧室(221)内设有带若干燃烧孔(220)的燃烧板(225),所述筒体(22)的内部或外周设有若干空气通道(23),所述空气通道(23)的上端与加热腔(14)连通,空气通道(23)的下端与空气源连通,所述第一混合室(24)连接有燃气管(25)和空气增压装置(3);所述燃烧器壳体(21)与锅炉壳体(11)相互衔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佩裕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多贝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