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大尺寸弯管类工件上热喷涂制备涂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443635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3 14:46
一种在大尺寸弯管类工件上热喷涂制备涂层的方法,先对弯管类工件的表面进行预处理,再采用特殊设计的弯管喷涂工装进行夹持固定,该喷涂工装主要包括工装主体、支撑架、马达、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主轴、副轴、固定套和防护板,工件通过固定套和紧固螺丝固定在主轴和副轴上并通过马达带动的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主轴和副轴的带动下作旋转运动。喷涂时,喷枪沿着A、B、C轨迹线分别喷涂一次为一个喷涂道次,重复多道次直到获得需要的涂层厚度,同时通过高速气幕对工件进行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确保弯管类工件的弧长方向和外圆周向上的涂层厚度、组织和性能均匀,能有效防止部件变形,尤其适用于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2m,长度小于2m,口径在30~140mm之间的大尺寸弯管类工件的热喷涂制备涂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大尺寸弯管类工件上热喷涂制备涂层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现代材料表面工程
的热喷涂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热喷涂技术在大尺寸弯管或弯棒类工件上制备涂层的方法。
技术介绍
热喷涂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早期的瑞士,随后的一百多年中大量成果不断涌现,包括各种热喷涂设备的研制、新的热喷涂材料的开发及新技术的应用。热喷涂技术是一种将涂层材料(粉末或丝材)送入某种热源(电弧、燃烧火焰、等离子体等)中熔化,并利用高速气流将其喷射到基体材料表面形成涂层的工艺。热喷涂涂层取材范围广,几乎所有的金属、合金、陶瓷乃至有机高分子材料均可喷涂,赋予基体耐磨损、耐腐蚀、耐高温和隔热等优良性能,并能对磨损、腐蚀或加工超差引起的零件尺寸减小进行修复,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方法几乎任何固体材料均可作为基体进行喷涂加工。既可以是大型构件的大面积喷涂,也可以是工件的局部喷涂。但是不管热喷涂的热源是何种形式,如电弧、火焰或等离子体等,均需要形成高速(几倍音速)气流,将材料喷射到基体表面形成涂层。这种工艺特点决定了对可喷涂工件的形状限制,一般来说,平板类或回旋体工件是适于喷涂的。平板类工件一般通过夹具固定,喷枪面向需要喷涂的部位沿着预定轨迹移动进行喷涂。回旋体工件一般通过转台围绕回旋轴按一定角速度旋转,喷枪沿着回旋轴向上下移动进行喷涂。这样喷涂角较大,可以保证涂层在基体上的结合力和厚度均匀性。实际上随着机器人技术和热喷涂设备的发展,热喷涂工艺通过计算机控制,编程和机器人操作能实现更加复杂型面的工件如异型面叶片的喷涂。但对于大尺寸弯管类工件的喷涂还是具有非常大的挑战。主要难点在于:一是普通圆柱管(棒)工件喷涂时,工件围绕中心轴旋转,喷枪沿着中心轴向往复移动进行喷涂即可。但弯管类工件的中心线是一段圆弧线,如果工件旋转轴选择不恰当,在弯管类工件的弧长方向和外圆周向上的涂层厚度很难保证一致,涂层组织和性能均匀性受到很大影响。二是大量弯管(棒)部件或属于薄壁管件或是长度/直径比很大,这类大尺寸工件的本身刚性有限,且对温度敏感,在进行喷涂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弯曲变形的问题,甚至会导致工件精度达不到规定要求。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涂层工艺对部件的热输入,防止部件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在大尺寸弯管类工件上热喷涂制备涂层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大尺寸弯管类工件固定和旋转的特殊喷涂工装、特殊设计的喷涂轨迹和气幕冷却方式,确保弯管类工件的弧长方向和外圆周向上的涂层厚度、组织和性能均匀,同时严格控制涂层工艺对工件的热输入,防止部件变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在大尺寸弯管类工件上热喷涂制备涂层的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对大尺寸弯管类工件的外表面进行清洁、非涂层部位的遮蔽和需喷涂部位的表面粗化;步骤二:采用特殊设计的弯管喷涂工装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步骤三:喷涂时,工件在弯管喷涂工装的带动下旋转,喷枪沿着特殊设计的轨迹运动,即沿着A轨迹线、B轨迹线和C轨迹线分别喷涂一次为一个喷涂道次,重复多道次直到获得需要的涂层厚度为止,喷涂的同时采用气幕冷却工件;步骤四:喷涂完成后,从弯管喷涂工装上拆卸工件,并对工件进行后续常规工艺处理后,如清洁检验、封孔等,即完成大尺寸弯管类工件上涂层的制备。其中,上述弯管喷涂工装主要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顶部的工装主体、设置在支撑架上且位于工装主体下方的马达、设置在马达转轴上的主动链轮及设置在工装主体上的从动链轮、主轴和副轴,其中所述主轴与从动链轮固定连接并通过轴承安装在工装主体的一端,所述副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工装主体的另一端,所述主轴和副轴同轴设置且相对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套,工件通过固定套和紧固螺丝固定在主轴和副轴上并在主轴的带动下作旋转运动,所述工装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带多个出气孔的冷却管,压缩空气通过冷却管上的多个出气孔吹出,形成高速流动的用于冷却工件的气幕,所述工装主体的两端还设置有防护板。上述主轴与副轴的间距d为:1/2L≥d≥1/3L,其中L为工件的长度。上述支撑架的高度不小于工件长度的一半。上述防护板的上边缘设置有螺丝卡槽,防护板左右平移到所需位置时通过穿置在螺丝卡槽内的螺丝实现固定。上述B轨迹线位于主轴和副轴的同一轴心线上,A轨迹线和C轨迹线对称位于B轨迹线的上下两侧,且A轨迹线与B轨迹线及B轨迹线与C轨迹线之间的距离,其中R为工件的曲率半径,L为工件的长度。克服热喷涂大尺寸弯管类工件的工艺难点,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显著优点:1)解决了大尺寸弯管类工件喷涂时的固定和旋转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大尺寸弯管类工件固定和旋转的特殊喷涂工装,喷涂工装可以根据工件的尺寸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动,普适性强;2)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喷涂轨迹,确保弯管类工件的弧长方向和外圆周向上的涂层厚度平均偏差不超过10%,涂层组织和性能均匀性好;3)采用了高速气幕冷却方式,再加上工件在特殊喷涂工装夹持下的旋转,可严格控制热喷涂工艺对工件的热输入,控制工件温度在100℃以下,可有效防止部件变形;4)本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曲率半径R大于或等于2m,长度L小于2m,口径D在30~140mm之间的大尺寸弯管(棒)类工件的热喷涂制备涂层,弧长方向和外圆周向上的涂层厚度平均偏差不超过10%。而尺寸在此范围外的类似工件在涂层厚度均匀性可适当放宽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依然适用;5)本专利技术特殊的固定和旋转方式,加上喷涂工艺对工件的热输入下,可以适用与薄壁(壁厚5mm)管件的喷涂,完全可以防止机械固定和喷涂造成的工件变形;6)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装置结构简单,部件更换方便,加工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弯管喷涂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大尺寸弯管类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喷涂轨迹和冷却结构示意图。图4为在Inconel合金基体上通过本专利技术制备Cu涂层的截面扫描电镜照片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在大尺寸弯管类工件上热喷涂制备涂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对大尺寸弯管类工件的表面进行清洁、非涂层部位的遮蔽和需喷涂部位的表面粗化;步骤二:采用特殊设计的弯管喷涂工装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步骤三:喷涂时,喷枪沿着特殊设计的轨迹运动,即沿着A轨迹线、B轨迹线和C轨迹线分别喷涂一次为一个喷涂道次,重复多道次直到获得需要的涂层厚度为止,喷涂的同时采用气幕冷却工件;步骤四:喷涂完成后,从弯管喷涂工装上拆卸工件,并对工件进行后续常规工艺处理后,如清洁检验、封孔等,即完成大尺寸弯管类工件上涂层的制备。其中,弯管喷涂工装(如图1所示)根据弯管类工件(如图2所示)的尺寸进行特殊设计。如图2所示的弯管类工件尺寸参数包括长度L、中心线曲率半径R、口径D和圆心角a,在本实施例中,工件尺寸参数包括长度L=1800mm、中心线曲率半径R=2100mm、口径D=80mm和圆心角a=45°。如图1所示的弯管喷涂工装主要包括支撑架2、设置在支撑架2顶部的工装主体1、设置在支撑架2上且位于工装主体1下方的马达3、设置在马达3转轴上的主动链轮4及设置在工装主体1上的从动链轮5、主轴6和副轴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在大尺寸弯管类工件上热喷涂制备涂层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大尺寸弯管类工件上热喷涂制备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对大尺寸弯管类工件的表面进行清洁、非涂层部位的遮蔽和需喷涂部位的表面粗化;步骤二:采用特殊设计的弯管喷涂工装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步骤三:喷涂时,喷枪沿着特殊设计的轨迹运动,即沿着A轨迹线、B轨迹线和C轨迹线分别喷涂一次为一个喷涂道次,重复多道次直到获得需要的涂层厚度为止,喷涂的同时采用气幕冷却工件;步骤四:喷涂完成后,从弯管喷涂工装上拆卸工件,并对工件进行后续常规工艺处理后,即完成大尺寸弯管类工件上涂层的制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大尺寸弯管类工件上热喷涂制备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对大尺寸弯管类工件的外表面进行清洁、非涂层部位的遮蔽和需喷涂部位的表面粗化;步骤二:采用特殊设计的弯管喷涂工装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步骤三:喷涂时,工件在弯管喷涂工装的带动下旋转,喷枪沿着特殊设计的轨迹运动,即沿着A轨迹线、B轨迹线和C轨迹线分别喷涂一次为一个喷涂道次,重复多道次直到获得需要的涂层厚度为止,喷涂的同时采用气幕冷却工件;步骤四:喷涂完成后,从弯管喷涂工装上拆卸工件,并对工件进行后续常规工艺处理后,即完成大尺寸弯管类工件上涂层的制备;其中,所述弯管喷涂工装主要包括支撑架(2)、设置在支撑架(2)顶部的工装主体(1)、设置在支撑架(2)上且位于工装主体(1)下方的马达(3)、设置在马达(3)转轴上的主动链轮(4)及设置在工装主体(1)上的从动链轮(5)、主轴(6)和副轴(7),其中所述主轴(6)与从动链轮(5)固定连接并通过轴承(9)安装在工装主体(1)的一端,所述副轴(7)通过轴承(9)安装在工装主体(1)的另一端,所述主轴(6)和副轴(7)同轴设置且相对的两端面上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杰邓畅光黄科邝子奇邓春明刘敏周克崧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