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管红钧专利>正文

车辆碰撞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407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碰撞保护器,是在车架的主梁上有切割管杆,吸能齿杆管上的齿沿管杆分布在其圆周面或其它闭环面上,并且齿杆管的一端与切割管杆套合且为圆周面或其它闭环面滑动配合,齿杆管的前端与碰撞板联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从而起到有效地保护车辆作用;结构简单,应用简单、方便、效果好,可以应用在车辆容易碰撞的任何部位,并且在推广应用上更易于标准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碰撞保护器可与车辆的熄火机构、刹车装置联接,使车辆在碰撞时自动熄火、自动刹车,进一步确保车辆及车内人员的安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碰撞保护器,特别是机动车辆碰撞保护器。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辆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车辆的碰撞不仅损坏车辆,甚至威胁到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车辆的碰撞中如何有效的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就显得很重要。就目前汽车的碰撞上主要有普通保护杠、安全气囊、安全带、ABS防抱死系统和中国专利公开的97208274.3、00225135.3专利。普通保护杠只在车辆低速(≤6公里/小时)运行下有微弱的保护作用;而安全气囊只能保护人,不能保护车,而且价格高,结构复杂,一次性使用,存在误动作的可能等不足;安全带对人的保护作用小,也不能保护车;ABS防抱死系统不但价格高,结构复杂,维护困难,而且事故保护作用有限。只有上述汽车安全自动保护器专利算是该领域的佼佼者,但其结构与功能等还没有达到彻底化和最优化,其切割3-4个螺钉的吸能结构设计还不能达到最佳的设计应用状态,另外其不能实现主动出击,即保护器不能欲先伸出一定距离来迎接碰撞,也就是从保护器本身难以化解机动车中高速以上的碰撞冲击力,即在化解冲击力上缺乏充分性和彻底性;采用螺钉作为碰撞切割吸能件,由于与其它普通标准螺钉相同,故存在保管、使用和维修上的混乱,如果误用了其它强度等级的螺钉,会造成碰撞保护吸能上的不确定性,其损失可想而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碰撞保护器,可以更方便、更有效、更彻底地起到对车辆碰撞的保护作用,以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易于实现标准化,方便保管、使用和维修。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碰撞保护器,其中在车架主梁上有切割管杆,吸能齿杆管上的齿分布在齿杆管的圆周面或其它闭环面上,并且齿杆管的一端与切割管杆套合且为圆周面或其它闭环面滑动配合,齿杆管的前端与碰撞板联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专利技术在主梁上有切割管杆,吸能齿杆管的一端与切割管杆套合且为圆周面滑动配合,齿杆管的前端与碰撞板联接。这样,当碰撞板受到撞击时,便驱动齿杆管沿切割管杆相对滑动,切割管杆便连续切割齿杆管上的齿,从而吸收碰撞能量,即最终化解对车辆的刚性撞击,从而使车辆不会受到刚性冲击,以保护该车辆及车内人员的安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碰撞保护器,由于是采用连续切割齿杆管上分布的齿来吸收碰撞能量,可以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从而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采用圆周面滑动配合的设计结构,使得结构简单,应用简单、方便、效果好,可以应用在车辆容易碰撞的任何部位,并且在其推广应用上更易于标准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碰撞保护器可与车辆的熄火机构、刹车装置联接,使车辆在碰撞时自动熄火、自动刹车,进一步确保该车辆及车内人员的安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详细描述。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为一种实施例;图2表示图1所示结构主梁轴线上的剖视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为另一种实施例;图4表示图3所示局部结构的剖视图;图5表示图3所示保护器主梁轴线上的剖视图;图6表示图5所示的保护器向前伸出状态图;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滑道;2主梁;3拉杆;4齿杆管;5碰撞板;6压缩弹簧;7限位杆;8前支撑板;9刹车摇杆;10点火导线;11切割凸环;12拉杆;13拉绳;14拉销;15销栓;16滑块腔;17支撑滑块;18弹簧;19复位拉杆;20切割滑筒;21压缩弹簧;22切割杆;23切割杆座;24切割筒;25支撑腔;26单向卡块;27拉弹簧。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图2,车辆的主梁2向内联接有切割凸环11构成切割管杆,齿杆管4为吸能齿杆,其上的齿分布在齿杆管4的外圆周面上,并且齿杆管4的一端与主梁2的切割凸环11为圆周面滑动配合,齿杆管4的另一端与碰撞板5联接。在前支撑板8与碰撞板5之间的齿杆管4上设置有缓冲压缩弹簧6。在齿杆管4上且齿前方设置有自动熄火点火导线10。在主梁2上活动铰接有自动刹车摇杆9,自动刹车摇杆9的一端靠在齿杆管4的端部,另一端连接有与自动刹车装置联接的拉杆3。在前支撑板8与碰撞板5之间设置有限位杆7。其工作原理是当车辆的碰撞板5受到碰撞时,冲击力驱动齿杆管4克服缓冲压缩弹簧6向主梁2处运动,主梁2上的切割凸环11切割齿杆管4上的齿,达到吸收碰撞能量、保护车体的目的。同时,齿杆管4运动时,切断点火导线10,使车辆自动熄火;并且驱动自动刹车摇杆9的一端,使自动刹车摇杆9的另一端向相反方向运动,通过拉杆3进行自动刹车,从而进一步确保了车辆和车内人员的安全。参见图3、图4、图5和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前支撑板8与碰撞板5之间设置了进位压缩弹簧6,与碰撞板5连接有齿杆管4和拉杆12,拉杆12的另一端连接有拉绳13,拉杆12是用拉销14锁定在车体上。齿杆管4与切割滑筒20用销栓15连接,切割滑筒20装在滑道1中,滑道1与主梁2连接(可焊接)。滑道1的横向滑块腔16内装有支撑滑块17、弹簧18和复位拉杆19。当车辆行驶在有碰撞情况发生前,用手控制或电脑等控制拔出拉销14,使拉杆12解脱,这样整个碰撞板5、齿杆管4、切割滑筒20在压缩弹簧6的弹力下向车辆前伸出,即实现碰撞前的主动出击;同时,支撑滑块17在弹簧18的驱动下从滑块腔16内滑出,进入滑道1内,将切割滑筒20限位。在伸出后碰撞时,切割滑筒20切割齿杆管4上的齿,达到吸收碰撞能量,同时弹簧6也起缓冲作用,这样便起到了保护车辆和车内人员的作用。未碰撞不用时,先通过复位拉杆19将支撑滑块17拉回滑块腔16内,再通过拉绳13和拉杆12将整个碰撞板5、齿杆管4和切割滑筒20一起拉回复位,最后将拉销14插回。参见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碰撞板5与切割筒24相连,在碰撞板5与前支撑板8之间装有复位压缩弹簧6,切割筒24与齿杆管4套合相连,齿杆管4靠单向卡块26(一般圆周上分布有4个卡块)限位,单向卡块26装在主梁处的支撑腔25内,单向卡块26靠圆周拉弹簧27复位。当车辆有连续多次碰撞时,碰撞板5传力给切割筒24,切割筒24切割齿杆管4上的齿吸收能量,再靠压缩弹簧6使切割筒24等复位,切割筒24复位时拉动齿杆管4(是靠两者之间的挤压静摩擦力拉动),而单向卡块26与拉弹簧27一起随时可使齿杆管4限位,以便接受下一次的碰撞,从而保护了多次碰撞的车辆等。参见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碰撞板5与齿杆管4相连,碰撞板5与前支撑板8之间装有复位压缩弹簧6,齿杆管4的一端套合在切割杆座23的滑道中,切割杆座23中装有切割杆22(一般装有2根以上)和其进位的压缩弹簧21。当车辆碰撞时,碰撞板5传力给齿杆管4,齿杆管4端在切割杆座23的滑道中切割切割杆22(在小碰撞中产生)吸收碰撞能量;当大碰撞时,要靠切割杆座23的滑道端面来切割齿杆管4上的齿吸收大碰撞的能量。在多次小碰撞时,可靠复位压缩弹簧6使齿杆管4复位,切割杆22靠压缩弹簧21进位。这样可接受多次小的车辆碰撞和一大碰撞,从而保护了车辆等。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碰撞保护器,其特征是在车辆的主梁上有切割管杆,吸能齿杆管上的齿沿管杆分布在圆周面或其它闭环面上,并且齿杆管的一端与切割管杆套合且为圆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碰撞保护器,其特征是在车辆的主梁上有切割管杆,吸能齿杆管上的齿沿管杆分布在圆周面或其它闭环面上,并且齿杆管的一端与切割管杆套合且为圆周面或其它闭环面滑动配合,齿杆管的前端与碰撞板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红钧
申请(专利权)人:管红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