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压力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3637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阀盖、端盖、调整环、调压阀、止回座、止回帽、止回阀、调整螺母盖、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所述阀座、阀盖、端盖顺次连接成一装配腔,所述调压阀、止回座、止回帽、止回阀、调整螺母盖、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置于装配腔内;所述调整环设置于所述阀座的外环周。本发明专利技术串联安装于车辆的制动油路上,能控制车辆制动时的供油时间差和压力差,调节制动回油压力,缩短了制动距离,避免应急制动时车辆的侧滑和甩尾;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安装维护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压力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于行路机械(如汽车)的液压制动装置有电子式防抱死制动装置和机械式防抱死制动装置。电子式防抱死制动装置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不能缩短制动距离,特别是在摩擦系数小的路面上制动时还会加长了制动距离;二是电子式防抱死制动装置启动时车身抖动较大,加重了车辆制动时的共振现象;三是有一套复杂的电控系统,安装、维修困难且价格昂贵。机械式防抱死制动装置与电子式防抱死制动装置相比其价格便宜、简化了系统,但制动时让制动油液先通过橡胶体并使其膨胀输出,牺牲了制动力,既不能缩短制动距离,也不能实现防抱死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装维护方便的液压压力调节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压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阀盖、端盖、调整环、调压阀、止回座、止回帽、止回阀、调整螺母盖、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所述阀座、阀盖、端盖顺次连接成一装配腔,该腔同时也作为制动油液的油路通道;所述调压阀置于装配腔的阀座、阀盖连接段;所述止回帽套于止回座上,并置于装配腔的阀盖、端盖连接段,所述止回帽帽顶开有通油孔;止回座周边有小孔;所述调整螺母盖与位于阀座腔体内的所述调压阀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置于所述调整螺母盖和阀座之间的腔体内;所述止回阀置于所述调压阀与调整螺母盖围成的腔体内,所述第二弹簧置于止回阀和调整螺母盖之间;所述调整环设置于所述阀座的外环周;所述调压阀的侧壁开有与其腔体相通的通孔,该通孔还与所述阀座、调压阀、阀盖所围成的腔体相通;与所述调整环相接触的所述阀座侧壁开有与所调整环的通道相通的通孔,该通孔还与所述阀座、调压阀、阀盖所围成的腔体相通。上述端盖与阀盖之间、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之间、所述调整螺母盖与所述调压阀之间均为螺纹连接,这样设置便于安装、维护。上述调压阀的一端呈伞状,该伞状的锥体部置于所述阀座与阀盖围成的腔体内,其锥面靠向阀座的端口,该伞状的柱体部置于所述阀盖的通道内,柱体的柱面与阀盖的通道内壁间留有间隙;所述止回阀的柱体部置于所述调压阀柱体部的孔道内。上述调整环套于所述阀座的外环周并能沿阀座的外环周作圆周运动。上述端盖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调整环的中心轴线相垂直。这样设置便于调整环与与制动分泵的连接,并且能方便地转动调整环使阀座上的通孔与调整的通道相通。上述调整螺母盖与所述调压阀之间、所述调压阀与所述阀座之间、所述调整环与所述阀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上述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设置密封圈的目的在于防止制动油液的泄漏。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较小的制动力时,制动油液通过由端盖、阀盖、止回帽、止回座、第一弹簧组成的压力区,制动油液经止回座环周及止回帽帽顶部的通油孔进入阀盖通道,并经调压阀与阀盖通道间隙流入阀盖、调压阀、阀座所围成的腔体内,最后经阀座侧壁上的通孔、调整环流向制动分泵;当制动力增大时,制动油液的压力相应增大,此时进入阀盖通道内的制动油液推动调压阀移动使第三弹簧压缩,实现由低压向高压的转化,此时调压阀与阀盖通道间的间隙增大,流向制动分泵的制动油液相应增多;当制动力进一步增大时,制动油液的压力使止回阀移动压缩第二弹簧,使油道与调压阀的侧壁通孔相通并和所述阀座侧壁的通孔、调整环流向制动分泵,完成工作过程。当制动力撤除后,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相继复位,车辆制动系统内压力又回到正常状态。本专利技术通过车辆制动时对制动回油量、制动压力差的控制,使车辆制动时保持在可控制范围内的减速运动,具体体现在一、制动距离明显缩短本专利技术具有调节制动系统内侍服压力的作用和功能从而缩短响应时间,达到缩短制动距离的目的,制动距离可缩短10%以上。二、具有良好的防抱死制动功能。本装置通过压力变化过程的调节使制动过程中保持方向有较好的控制性。三、有效地防止侧滑和甩尾,制动的稳定性提高。本专利技术在制动时,制动液在制动力的作用下,制动压力不是直接进入制动分泵,而是通过装置的结构变化后,使制动液到达分泵的压力和时间发生变化,从而有效地防止车辆的侧滑和甩尾。四、性能可靠安装本专利技术后,制动时能实现一脚到位,使驾驶员能准确判断制动距离,达到准确停车目的;本专利技术不会因刹车管路中有预加压力而出现制动液渗漏,也不会制动时因制动力迅速增大、管壁压力增高而导致管路破裂漏油,即使装置失效,仍能保持车辆原有的制动性能不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液压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4、阀盖11、端盖15、调整环16、调压阀8、止回座14、止回帽13、止回阀12、调整螺母盖5、第一弹簧1、第二弹簧2、第三弹簧3;所述阀座4、阀盖11、端盖15顺次螺纹连接成一装配腔9,该腔同时也作为制动油液的油路通道;所述调压阀8置于装配腔9的阀座4、阀盖11连接段;所述止回帽13套于止回座14上,并置于装配腔9的阀盖11、端盖15连接段,所述止回帽13帽顶开有通油孔13a,所述止回座14的环周开有通油孔14a;所述调整螺母盖5与位于阀座4腔体内的所述调压阀8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置于所述调整螺母盖5和阀座4之间的腔体内,其一端套于所述调整螺母盖5上,另一端与所述阀座4内壁相抵;所述止回阀12置于所述调压阀8与调整螺母盖5围成的腔体内,所述第二弹簧2置于止回阀12和调整螺母盖5之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止回阀12、调整螺母盖5内壁相抵;所述调整环16套于所述阀座4的外环周并能沿阀座4的外环周作圆周运动;所述调压阀8的侧壁开有与其腔体相通的通孔8a,该通孔8a还与所述阀座4、调压阀8、阀盖11所围成的腔体相通;与所述调整环16相接触的所述阀座4侧壁开有与所调整环16的通道相通的通孔4a,该通孔4a还与所述阀座4、调压阀8、阀盖11所围成的腔体相通。上述调压阀8的一端呈伞状,该伞状的锥体部置于所述阀座4与阀盖11围成的腔体内,其锥面靠向阀座4的端口,该伞状的柱体部置于所述阀盖11的通道内,柱体的柱面与阀盖11的通道内壁间留有间隙;所述止回阀12的柱体部置于所述调压阀8柱体部的孔道内。上述端盖15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调整环16的中心轴线相垂直。上述调整螺母盖5与所述调压阀8之间、所述调压阀8与所述阀座4之间、所述调整环16与所述阀座4之间分别设置有0型密封圈10、6、7。本专利技术在具体使用时串联安装于车辆的制动油路上,其端盖15的进口15a与制动总泵的油路相连接,调整环16的出口16a与制动分泵的油路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较小的制动力时,制动油液通过由端盖15、阀盖11、止回帽13、止回座14、第一弹簧1组成的压力区,在第一弹簧1的缓冲下,制动油液经止回座14环周及止回帽13帽顶部的通油孔14a、13a进入阀盖11通道,并经调压阀8与阀盖11通道间隙流入阀盖11、调压阀8、阀座4所围成的腔体内,最后经阀座4侧壁上的通孔4a、调整环16流向制动分泵;当制动力增大时,制动油液的压力相应增大,此时进入阀盖11通道内的制动油液推动调压阀8移动使第三弹簧3压缩,调压阀8与阀盖11通道间的间隙增大,流向制动分泵的制动油液相应增多;当制动力进一步增大时,制动油液的压力使止回阀12移动压缩第二弹簧2,当止回阀12的柱体部移动时,制动油液经调压阀8柱体部孔道进入其腔体内并经调压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4)、阀盖(11)、端盖(15)、调整环(16)、调压阀(8)、止回座(14)、止回帽(13)、止回阀(12)、调整螺母盖(5)、第一弹簧(1)、第二弹簧(2)、第三弹簧(3);所述阀座(4)、阀盖(11)、端盖(15)顺次连接成一装配腔(9),该腔同时也作为制动油液的油路通道;所述调压阀(8)置于装配腔(9)的阀座(4)、阀盖(11)连接段;所述止回帽(13)套于止回座(14)上,并置于装配腔(9)的阀盖(11)、端盖(15)连接段,所述止回帽(13)帽顶开有通油孔(13a),所述止回座周边有小孔(14a);所述调整螺母盖(5)与位于阀座(4)腔体内的所述调压阀(8)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置于所述调整螺母盖(5)和阀座(4)之间的腔体内;所述止回阀(12)置于所述调压阀(8)与调整螺母盖(5)围成的腔体内,所述第二弹簧(2)置于止回阀(12)和调整螺母盖(5)之间;所述调整环(16)设置于所述阀座(4)的外环周;所述调压阀(8)的侧壁开有与其腔体相通的通孔(8a),该通孔(8a)还与所述阀座(4)、调压阀(8)、阀盖(11)所围成的腔体相通;与所述调整环(16)相接触的所述阀座(4)侧壁开有与所调整环(16)的通道相通的通孔(4a),该通孔(4a)还与所述阀座(4)、调压阀(8)、阀盖(11)所围成的腔体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特锐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