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具有电液制动系统的机动车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3519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具有带有行驶动态控制的电液制动系统的机动车的方法和装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即使在行驶动态控制操作期间也能可靠地监测主缸的活塞(3)并在整个操作行程上检测驾驶员需求,在主缸(1)的活塞运动时,传感元件(36)检测磁场变化并发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将这两个信号传输给电子调节和控制单元,并在该电子调节和控制单元内处理这两个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具有带有行驶动态控制的电液制动系统的机动车的方法和装置,所述电液制动系统具有借助于制动踏板操作的制动主缸;至少一个可通过电子调节和控制单元致动的压力流体输送装置,所述压力流体输送装置的压力可以施加到车辆的车轮制动器上,另一方面,所述车轮制动器可通过至少一个可借助于分断阀(Trennventil)关闭的液压连接装置与制动主缸连接;分别连接在各个车轮制动器上游的进给阀和排出阀;以及包括作为信号发生器的磁体和传感元件的用于识别制动操作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基本上已知的行驶动态控制系统中,行驶动态控制动作导致通常常开的在主缸和车轮制动器之间的液压连接的自动中断,使得在行驶动态控制(ESP控制干涉)期间或在ABS干涉期间在制动操作中由于分断阀的关闭使主缸的一个或两个活塞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相对于壳体移动。一个原因是,压力流体不能被导向车轮制动器方向。ESP干涉与驾驶员无关地进行,未充分发展的活塞行程不足以显示行程的变化。ESP动作也不能被驾驶员中断,因此只能有限地减速。此外,不能产生操作信号,例如不能打制动灯信号。后面的车只有在行驶动态控制动作结束后才能知道驾驶员的制动愿望。另一个明确的目的是避免事故并减小事故的后果。为此使被动安全系统和主动安全系统相互融合,以便实现这些安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从而提供关于车辆状况、车辆周围环境以及驾驶员本身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和结构简单的装置,即使在行驶动态控制动作期间也可以可靠地监测活塞,并在整个操作行程上检测驾驶员的需求,以便通过检测驾驶员的需求优化车辆的控制操作。为实现该目的,公开了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主缸的活塞运动时传感元件检测磁场变化并发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将这两个信号传送到电子调节和控制单元,并且在该电子调节和控制单元内处理这两个信号。由此在正常运行时提供一定的信号冗余。模拟信号的处理使得可以感知制动踏板的运动和制动踏板的状态(致动状态、保持状态或松开状态),这意味着不仅感知制动踏板或与它相连的活塞是否运动以及活塞相对于壳体的位置,而且可以给出关于运动如制动踏板的速度或运动方向的定性结论。此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检测第二活塞在壳体上的撞击(Anschlagen)。在这种情况下,调节和控制单元驱动一泵,该泵连接到附加的压力流体并使所述压力流体向车轮制动器方向移动。活塞撞击的这种感知使得可以将主缸容积设计得小于已知主缸,结果缩短了主缸总长度,从而缩短了踏板行程,而不损失舒适性和功能。由此改善了在碰撞情况下的性能。此外,可以通过驾驶员需求识别优化制动过程中的控制操作,例如ESP干涉。由于数字信号比较不容易受干扰,当在车辆中没有进行行驶动态控制操作时,优选地在制动操作时优先处理数字信号。但是如果在行驶动态控制操作期间检测到制动操作,则优先处理模拟信号,因为活塞停止不动或只作很小运动。因此在ESP控制干涉期间也可以检测驾驶员需求,因为使用模拟信号可以识别很小的信号波动,亦即很小的磁场变化。为了识别驾驶员的紧急制动,可以借助于模拟信号求出制动踏板的操作速度,由此可借助于电子调节和控制单元开始相应的控制操作。此外,根据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可以借助于模拟信号求出液压连接装置内的理论压力,将该理论压力与借助于压力传感器测出的压力进行比较,以检测制动系统内的空气夹杂(Lufteinschlüsse)。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利的实施例,可以在传感元件内进行模拟信号的信号处理,例如信号放大。但是,也可以在调节和控制单元内处理模拟信号。根据本专利技术,特别用于实施这种方法的装置包括设置在传感元件内的第一霍尔IC和第二霍尔IC,其中第一霍尔IC提供数字信号,第二霍尔IC提供模拟信号。这里传感元件安装在主缸壳体上。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计比较简单的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没有磨损现象的非接触式概念,同时还可以优化主缸的安装空间。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磁体安装在主缸的活塞上,活塞具有用于安装磁体的轴颈形式的第一圆柱形活塞段,该第一活塞段可以在制造活塞时不用大的费用在活塞上形成。因此例如设计成环形磁体的磁体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同心地安装在活塞上。因此不必将活塞安装在壳体内的规定位置上,从而不需要活塞的防旋转结构,并且传感元件在理论上可以安装在壳体外围的任何位置上。优选地,活塞具有轴颈形式的第二圆柱形活塞段,在该轴颈形式的第二圆柱形段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磁体和支承与第一活塞相连的套筒的环形盘。这样就使活塞和磁体可设置成预组装件。通过这样的方法实现活塞-磁体组件的易加工性,即借助于轴颈形式第二圆柱形活塞段的再成形加工将环形盘固定在该轴颈形式的第二圆柱形活塞段上。附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有利实施例的剖视图,下面对此加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说明图1用于说明带有行驶动态控制(ESP)的电液制动系统70。该制动系统70包括带有气动制动助力器71的制动装置、带有压力流体储存容器72的由踏板操纵的主缸1,主缸1的压力腔通过制动管路73、74与车轮制动器75-78连接。车轮制动器75-78成对地结合在所谓的制动回路I、II内。关于制动回路I、II,通常可采用组合车辆前轴和后轴的对角相对布置的车轮制动器的所谓的对角线回路分配,这里原则上也可以采用其他分配,例如成对地组合一个轴的车轮制动器的所谓的黑/白分配。使用制动管路73上的压力传感器79检测由驾驶员引入的压力,该制动管路将压力腔与制动回路I的车轮制动器75、76相连。每个制动管路73、74具有串联的电磁分断阀80、81,以及分别用于每个车轮制动器75-78的进给阀82-85和排出阀86-89。制动回路I的两个车轮制动器75、76与回流管路90相连,制动回路II的两个车轮制动器77、78与回流管路91相连,每个车轮制动器75-78在其管道支路内分别装有排出阀86-89。在各个回流管路90、91内在排出阀86-89的下游连接有低压蓄能器92、93,所述低压蓄能器分别与向两个制动回路I、II供给压力流体的电动驱动的压力流体输送装置94、95的入口连接。在每个压力流体输送装置94、95的出口与所属的制动回路I、II之间借助于压力通道96、97和支路98、99存在液压连接,从而可通过进给阀82-85控制车轮制动器75-78内的压力升高。由此可通过压力流体输送装置94、95向车轮制动器75-78内提供压力,以便进行行驶稳定性干涉或进行制动操作,而不必如在电液制动系统中那样使用中央高压蓄能器。为了能够借助于压力流体输送装置94、95在ABS回流操作(朝制动主缸1的供给方向)与ASR或ESP行驶动态控制操作(朝车轮制动器方向的供给)之间转换,在每个压力流体输送装置94、95的抽吸支路内分别内置换向阀100、101,所述换向阀在行驶动态控制起作用时建立主缸1与压力流体输送装置94、95的入口之间的压力流体连接。图2示出带有分别用于第一压力腔4和第二压力腔5的第一活塞2和第二活塞3的主缸1,所述活塞2、3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6内,用于向车轮制动器75-78供给压力流体。图1中所示的制动踏板43与第一活塞2间接或直接连接。主缸1是带有固定设置在壳体壁7内并利用密封唇口10、11贴靠在活塞壁8、9上的用来密封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控制具有带有行驶动态控制的电液制动系统的机动车的方法,所述电液制动系统具有:可借助于制动踏板(43)操作的制动主缸(1);至少一个可通过电子调节和控制单元致动的压力流体输送装置(94、95),所述压力流体输送装置的压力可施加给车辆的车轮制动器(75、76、77、78),另一方面,所述车轮制动器可通过至少一个可借助于分断阀(80、81)关闭的液压连接装置(73、74)与制动主缸(1)连接;分别连接在各个车轮制动器(75、76、77、78)上游的进给阀(82、83、84、85)和排出阀(86、87、88、89);以及包括作为信号发生器的磁体(35)和传感元件(36)的用于识别制动操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主缸(1)的活塞运动时,传感元件(36)检测磁场变化,并发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将所述两个信号传输给所述电子调节和控制单元,以及-在所述电子调节和控制单元内处理所述两个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舍恩劳M吕费尔D默克尔O库格莱德T奎塞尔T伏格曼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