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踏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320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动踏板装置,包括:绕第一轴线可枢转布置的操作踏板;枢转部件,其绕第二轴线可枢转布置并且经由连杆机构连接至操作踏板以响应于操作踏板下压操作绕第二轴线机械枢转;和接收由枢转部件的枢转运动所产生输出的输出部件。连杆机构包括:连接操作踏板和枢转部件的第一连接杆,在其与操作踏板和枢转部件中至少一个之间存在第一游隙;和连接操作踏板和枢转部件的第二连接杆,在其与操作踏板和枢转部件中至少一个之间存在第二游隙。在特性切换点之前的第一区域中,枢转部件经由第一连接杆枢转,而杠杆比根据第一杠杆比特性变化。在超过特性切换点的第二区域中,枢转部件经由第二连接杆枢转,而杠杆比根据第二杠杆比特性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地涉及一种制动踏板装置,更具体地,涉及在设定杠杆比特性时具有高自由度的这样一种制动踏板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制动踏板装置,该制动踏板装置具有(a)绕第一轴线可枢转(可转动)地布置的操作踏板;(b)枢转部件,该枢转部件绕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可枢转地布置,并且经由连杆机构(连接机构,linkmechanism)与操作踏板连接以便响应于作用在该操作踏板上的下压操作绕第二轴线机械地枢转;以及(c)输出部件,该输出部件由于枢转部件的枢转运动而机械地被压下或拉出。作为这种制动踏板装置的例子,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装置,其中表示输出与作用在操作踏板上的下压力之比的杠杆比根据踏板行程而变化。专利文献1JP-H7-205776A专利文献2JP-H10-29510A然而,在这种常规制动踏板装置中,由于杠杆比的变化特性(杠杆比特性)取决于连杆机构的连接位置,在踏板行程的中间过程中难以很大程度地改变杠杆比。因而,杠杆比的变化不一定令人满意。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通过改变下压力的传递路径很大程度地改变杠杆比特性的技术。根据由该文献所公开的布置,在通常情况下,下压力经由弹性部件从操作踏板传递到制动助力器的输入杆。当作用到操作踏板上的下压力增大时,例如,在制动助力器失效的情况下,下压力从操作踏板直接传递到制动助力器的输入杆。然而,所公开的布置是为了根据下压力改变杠杆比特性,而不是为了在操作踏板通常工作期间根据踏板行程很大程度地改变杠杆比。此外,由于弹性部件布置为在其从制动助力器的输入杆偏置的部分承受下压力,所以输入杆可能容易被卡住,由此引起下压力的传递效率和制动踏板装置的耐久性恶化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讨论的
技术介绍
作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踏板装置,该制动踏板装置能够在踏板行程的中间使杠杆比改变很大量而没有下压力的传递效率和装置的耐久性显著恶化,并且该制动踏板装置在杠杆比特性的设定中具有高的自由度。该目的可以根据以下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和第二方面中的任一个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动踏板装置,该制动踏板装置包括(a)操作踏板,所述操作踏板绕第一轴线可枢转地布置;(b)枢转部件,所述枢转部件绕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可枢转地布置,并且经由连杆机构连接至所述操作踏板从而响应于作用在所述操作踏板上的下压操作绕所述第二轴线机械地枢转;以及(c)输出部件,所述输出部件由于所述枢转部件的枢转运动而被机械地压下或拉出,所述制动踏板装置的特征在于(d)所述连杆机构具有带有游隙地连接所述操作踏板和所述枢转部件的一对第一和第二连接杆;(e)在所述操作踏板的踏板行程的预定特性切换点之前的第一区域中,所述枢转部件经由所述第一连接杆枢转,并且杠杆比根据取决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连接位置的杠杆比特性1变化;以及在超过所述踏板行程的所述预定特性切换点的第二区域中,所述枢转部件经由所述第二连接杆枢转,并且所述杠杆比根据取决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连接位置的杠杆比特性2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限定的制动踏板装置中,(a)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杆在彼此独立地设定的总共四个连接位置连接至所述操作踏板和所述枢转部件,并且(b)在所述操作踏板和所述枢转部件的所述操作踏板和所述枢转部件连接至各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杆处的连接部的一个中设置有长孔,所述长孔提供了所述游隙。在所述制动踏板装置中,在特性切换点之前的第一区域中,枢转部件经由第一连接杆枢转,由此杠杆比根据杠杆比特性1变化。另一方面,在超过特性切换点的第二区域中,枢转部件经由第二连接杆枢转,由此杠杆比根据杠杆比特性2变化。杠杆比特性1和2可以取决于第一和第二连接杆的连接位置并且彼此独立地设定。杠杆比特性从杠杆比特性1切换到杠杆比特性2的特性切换点可以取决于所述连接位置以及第一和第二连接杆的游隙适宜地设定。因而,第一区域中的杠杆比特性和第二区域中的杠杆比特性可以彼此独立地设定,并且作为第一和第二区域的边界的特性切换点可以适宜地设定。因此有可能在踏板行程的任意位置(特性切换点)间断和很大程度地改变杠杆比,由此提高了杠杆比特性的设定的自由度并且提供了更良好的制动操作感觉。此外,在第一区域中下压力经由第一连接杆从操作踏板传递到枢转部件,在第二区域中下压力经由第二连接杆从操作踏板传递到枢转部件,从而不存在下压力的传递效率和制动踏板装置的耐久性显著恶化的危险,该恶化将在如上述专利文献2中由于偏置布置引起的卡住的情况下发生。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中,第一和第二连接杆连接至操作踏板和枢转部件的总共四个连接位置彼此独立地设定,从而杠杆比特性1和2的设定的自由度很高。此外,由于由设置在连接部中的长孔建立了游隙,第一和第二连接杆每个都在长孔内相对可移动。当第一或第二连接杆到达长孔的端部时,杠杆比特性在杠杆比特性1和2之间切换。因而,当实施操作踏板的下压操作时可以稳定和平滑地进行杠杆比特性的切换。作为示例,第一和第二区域被设定为分别对应于整个踏板行程的第一半和第二半。然而,各第一和第二区域不需要必须对应于整个踏板行程的一半,而是可以适宜地设定为,例如,使得第一和第二区域中的一个对应于整个踏板行程的大约三分之一或更少。此外,第二区域的杠杆比可以比第一区域的杠杆比大或小。制动踏板装置可以由各种布置中的任意一个构成,如这样的布置,仅当操作踏板被很大程度地下压时,例如在所谓的“紧急制动”的情况下,踏板行程到达第二区域,并且在第二区域中杠杆比急剧增大或减小。作为示例,第一和第二连接杆可以布置为,在对操作踏板实施下压操作之前的初始状态,当从垂直于第一和第二轴线的正视图中观察时彼此平行。然而,第一和第二连接杆不需要必须彼此平行。此外,取决于杠杆比特性1和杠杆比特性2,第一和第二连接杆可以布置为彼此相交。此外,除第一和第二连接杆,可以设置第三连接杆以带有一定游隙地将操作踏板和枢转部件连接,从而操作踏板的踏板行程分成三个区域。根据这种布置,在第一区域,枢转部件经由第一连接杆枢转由此杠杆比根据杠杆比特性1变化;在第二区域,枢转部件经由第二连接杆枢转由此杠杆比根据杠杆比特性2变化;在第三区域,枢转部件经由第三连接杆枢转由此杠杆比根据杠杆比特性3变化。第一和第二连接杆连接至操作踏板和枢转部件的总共四个连接位置可以彼此不同。然而,操作踏板和枢转部件中的一个可以具有公共的连接部,该公共的连接部提供操作踏板和枢转部件中的所述一个的两个连接部,在该连接部处操作踏板和枢转部件中的所述一个分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连接杆(例如,经由公共的连接销)。在这种情况下,在操作踏板和枢转部件中的另一个的在操作踏板和枢转部件中的所述另一个分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连接杆处的每个连接部中可以设置有游隙。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提供游隙的长孔设置在操作踏板和枢转部件的操作踏板和枢转部件连接至各第一和第二连接杆上的连接部中的一个中。然而,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可以实现为,例如,既在操作踏板中又在枢转部件中设置长孔的布置,或由切口部(cutout)和/或接合突出部提供游隙的布置。此外,提供游隙的长孔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杆和/或第二连接杆中,从而游隙由长孔与设置在操作踏板和/或枢转部件中的连接销的接合提供。长孔可以采用诸如直线形状和弓形形状的各种形状中的任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动踏板装置,包括:操作踏板,所述操作踏板绕第一轴线可枢转地布置;枢转部件,所述枢转部件绕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可枢转地布置,并且经由连杆机构连接至所述操作踏板从而响应于作用在所述操作踏板上的下压操作绕所述第二轴线机械地枢转;以及输出部件,所述输出部件接收由所述枢转部件的枢转运动产生的输出,其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i)连接所述操作踏板和所述枢转部件的第一连接杆,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操作踏板和所述枢转部件中至少一个之间存在第一游隙;和(ii)连接所述操作踏板和所述枢转部件的第二连接杆,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操作踏板和所述枢转部件中至少一个之间存在第二游隙,其中,在所述操作踏板的踏板行程的特性切换点之前的第一区域中,所述枢转部件经由所述第一连接杆枢转,而杠杆比根据第一杠杆比特性变化,所述第一杠杆比特性取决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至所述操作踏板和所述枢转部件的连接位置,并且其中,在超过所述踏板行程的所述特性切换点的第二区域中,所述枢转部件经由所述第二连接杆枢转,而所述杠杆比根据第二杠杆比特性变化,所述第二杠杆比特性取决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至所述操作踏板和所述枢转部件的连接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濑明彦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