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与铁框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3186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与铁框连接结构,包括:铁框以及与所述铁框卡合在一起的胶框;所述铁框包括:本体,形成于所述本体上侧、左侧、右侧上的数个第一弯折部,以及形成于所述本体下侧的数个第二弯折部;所述胶框的上侧、左侧、右侧对应所述数个第一弯折部设有数个第一容置槽,所述胶框的下侧对应所述数个第二弯折部设有数个第二容置槽,当所述铁框与所述胶框卡合在一起时,所述数个第一弯折部对应安装于所述数个第一容置槽中,所述数个第二弯折部对应安装于所述数个第二容置槽中,安装牢固,可以有效地防止胶框与铁框分离现象,提升背光模组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与铁框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具有机身薄、省电、无福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液晶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通过给玻璃基板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一般来讲背光模组由铁框、LED光源、导光板、胶框、扩散膜、反光膜、增光膜等组成,但,现有的胶框和铁框结构常常会因为结构限制而导致出现分离这种情况。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与铁框连接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背光模组中胶框与铁框分离这一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与铁框连接结构,包括:铁框以及与所述铁框卡合在一起的胶框;所述铁框包括:本体,形成于所述本体上侧、左侧、右侧上的数个第一弯折部,以及形成于所述本体下侧的数个第二弯折部;所述胶框的上侧、左侧、右侧对应所述数个第一弯折部设有数个第一容置槽,所述胶框的下侧对应所述数个第二弯折部设有数个第二容置槽,当所述铁框与所述胶框卡合在一起时,所述数个第一弯折部对应安装于所述数个第一容置槽中,所述数个第二弯折部对应安装于所述数个第二容置槽中。所述数个第一弯折部由所述铁框本体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一弯折部呈“7”字型,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一端与铁框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另一端连接的第一勾部,所述第一容置槽的结构对应所述第一弯折部设置。所述数个第二弯折部由所述铁框本体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一端与所述铁框本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勾部、一端与所述第二勾部另一端连接的第三连接部、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另一端连接的第三勾部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三勾部另一端连接的第四勾部,所述第二容置槽的结构对应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的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与铁框连接结构,通过在铁框的上侧、左侧、右侧设有第一弯折部以及下侧设有第二弯折部,而胶框对应第一与第二弯折部设有第一与第二容置槽,当胶框卡合于铁框上时,第一与第二弯折部分别卡合于所述第一与第二容置槽中,安装牢固,可以有效地防止胶框与铁框分离现象,提升背光模组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与铁框连接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与铁框连接结构的仰视图。图4为图3中B-B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与铁框连接结构,包括:铁框2以及与所述铁框2卡合在一起的胶框4。所述铁框2包括:本体25,形成于所述本体上侧21、左侧22、右侧23上的数个第一弯折部3,以及形成于所述本体25下侧的数个第二弯折部5。所述胶框4的上侧、左侧、右侧对应所述数个第一弯折部3设有数个第一容置槽42,所述胶框4的下侧对应所述数个第二弯折部5设有数个第二容置槽44,当所述铁框2与所述胶框4卡合在一起时,所述数个第一弯折部3对应安装于所述数个第一容置槽42中,所述第一容置槽42呈包围所述第一弯折部3设置;所述数个第二弯折部5对应安装于所述数个第二容置槽44中,所述第二容置槽44呈包围所述第二弯折部5设置。具体的,所述数个第一弯折部3由所述铁框本体25延伸而形成。优选的,所述第一弯折部3呈“7”字型,所述第一弯折部3包括:一端与铁框本体25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另一端连接的第一勾部32,所述第一容置槽42的结构对应所述第一弯折部3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第一勾部32 —体成型,加工方便。所述数个第二弯折部5由所述铁框本体25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弯折部5包括:一端与所述铁框本体25连接的第二连接部51、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1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勾部52、一端与所述第二勾部52另一端连接的第三连接部53、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53另一端连接的第三勾部54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三勾部54另一端连接的第四勾部55,所述第二容置槽44的结构对应所述第二弯折部5设置。所述第二至第三连接部51、53、第二勾部至第四勾部52、54、55 —体成型,加工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与铁框连接结构,通过在铁框的上侧、左侧、右侧设有第一弯折部以及下侧设有第二弯折部,而胶框对应第一与第二弯折部设有第一与第二容置槽,当胶框卡合于铁框上时,第一与第二弯折部分别卡合于所述第一与第二容置槽中,安装牢固,可以有效地防止胶框与铁框分离现象,提升背光模组的品质。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与铁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铁框以及与所述铁框卡合在一起的胶框;所述铁框包括:本体,形成于所述本体上侧、左侧、右侧上的数个第一弯折部,以及形成于所述本体下侧的数个第二弯折部;所述胶框的上侧、左侧、右侧对应所述数个第一弯折部设有数个第一容置槽,所述胶框的下侧对应所述数个第二弯折部设有数个第二容置槽,当所述铁框与所述胶框卡合在一起时,所述数个第一弯折部对应安装于所述数个第一容置槽中,所述数个第二弯折部对应安装于所述数个第二容置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与铁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第一弯折部由所述铁框本体延伸而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与铁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呈“7”字型,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一端与铁框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另一端连接的第一勾部,所述第一容置槽的结构对应所述第一弯折部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与铁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第二弯折部由所述铁框本体延伸而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与铁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一端与所述铁框本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勾部、一端与所述第二勾部另一端连接的第三连接部、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另一端连接的第三勾部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三勾部另一端连接的第四勾部,所述第二容置槽的结构对应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与铁框连接结构,包括:铁框以及与所述铁框卡合在一起的胶框;所述铁框包括:本体,形成于所述本体上侧、左侧、右侧上的数个第一弯折部,以及形成于所述本体下侧的数个第二弯折部;所述胶框的上侧、左侧、右侧对应所述数个第一弯折部设有数个第一容置槽,所述胶框的下侧对应所述数个第二弯折部设有数个第二容置槽,当所述铁框与所述胶框卡合在一起时,所述数个第一弯折部对应安装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与铁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铁框以及与所述铁框卡合在一起的胶框;所述铁框包括:本体,形成于所述本体上侧、左侧、右侧上的数个第一弯折部,以及形成于所述本体下侧的数个第二弯折部;所述胶框的上侧、左侧、右侧对应所述数个第一弯折部设有数个第一容置槽,所述胶框的下侧对应所述数个第二弯折部设有数个第二容置槽,当所述铁框与所述胶框卡合在一起时,所述数个第一弯折部对应安装于所述数个第一容置槽中,所述数个第二弯折部对应安装于所述数个第二容置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志福乐名春熊民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隆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