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散热油管,由散热油管拼接而成,并且散热油管的两端分别汇聚为油管进口与油管出口;散热油管呈空心圆柱状,由内向外分别包括油管层以及散热层;油管层的外表面均匀设有圆柱状的散热凸起;散热层的内侧设有圆柱状的散热凹槽,外侧均匀设有Y形散热薄片,并且设有一个插接薄片;散热凹槽与散热凸起相配合;插接薄片的末端设有插入端以及接入端;插入端与接入端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散热面积大、散热效率高以及稳定性强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散热油管。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中均沿用普通直式、螺旋式钢管、胶管等作为液压管路的连接方式,此种结构在汽车转向频繁操作的情况下存在明显缺陷:助力转向系统油路散热缓慢,液压油温骤升,当油温高于130°C时,汽车方向盘扭矩力增加,系统失去转向助力功能,严重时还可致叶片卡死与泵体中,造成方向失灵,对汽车的安全性能产生隐患;同时转向油泵连续不断地承受巨大的负载,造成油温上升;由于油路的散热面积较小,散热效果差,当转向油泵和高低压油管持续处于150°C的工作环境下时,转向油泵的寿命大大降低。因此,研制出一种散热性能优异并且效率高的散热油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散热油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散热油管,由散热油管拼接而成,并且散热油管的两端分别汇聚为油管进口与油管出口 ;散热油管呈空心圆柱状,由内向外分别包括油管层以及散热层;油管层的外表面均匀设有圆柱状的散热凸起;散热层的内侧设有圆柱状的散热凹槽,外侧均匀设有Y形散热薄片,并且设有一个插接薄片;散热凹槽与散热凸起相配合;插接薄片的末端设有插入端以及接入端;插入端与接入端相配合。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散热油管,由散热油管拼接而成,并且散热油管的两端分别汇聚为油管进口以及油管出口,该结构使得液压油到达油管进口时,能够进入各散热油管中进行分流,降低散热压力,提高散热效果。本技术中的散热油管呈空心圆柱状,由内向外分别包括油管层以及散热层,油管层供液压油流动;油管层的外表面均匀设有圆柱状的散热凸起,同时散热层的内侧设有圆柱状的散热凹槽,散热凸起与散热凹槽相配合,增大油管层与散热层的接触面积,增强液压油散热;散热层的外侧均匀设有Y形散热薄片以及一个插接薄片;γ形散热薄片相对于普通的散热片,其表面积更大,换热面积也随之增大,提高换热效果;并且插接薄片的末端设有相配合的插入端以及接入端,使得一个散热油管的插接薄片的插入端能够与另一个散热油管的插接薄片的接入端相插接进行连接。作为优选,散热层的内部还设有一圈截面为圆环状的电子散热片。本技术在散热层的内部还安装有一圈电子散热片,能够与直接与车辆上的供电装置相连,进行制冷散热,提高本技术的散热效率。作为优选,散热油管的数量为三个。本技术将散热油管的数量选择为三个,散热油管的数量如果为2个,则散热油管无法通过插接薄片进行固定,稳定性不强;如果散热油管的数量大于3个,则液压油到达油管进口时,分流较多,虽然散热效果得到一定提升,但是液压油到达油管出口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影响转向油泵的工作效率;因此,将散热油管的数量选择3个为宜,既能够通过各自的插接薄片紧密相连,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高效散热的同时,而不影响转向油泵的工作效率。作为优选,油管进口以及油管出口处连接有固定片;固定片上设有固定孔。本技术在油管进口以及油管出口处连接有固定片,并且可以通过固定片上的固定孔将本技术整体固定于车身内部,提高了本技术工作时的稳定性。本技术与现有的散热油管相比,有益效果为:(1)结构简单、安装便捷;(2)散热面积大、散热效率高;(3)稳定性强。【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中散热油管的截面图。附图标记列表:油管进口 1、油管出口 2、油管层3、散热层4、Y形散热薄片5、插接薄片6、电子散热片7、固定片8、固定孔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为一种组合式散热油管,由散热油管拼接而成,并且散热油管的两端分别汇聚为油管进口 I与油管出口 2 ;油管进口 I以及油管出口 2处连接有固定片8 ;固定片8上设有固定孔9。如图2所示,散热油管的数量为三个;散热油管呈空心圆柱状,由内向外分别包括油管层3以及散热层4 ;油管层3的外表面均匀设有圆柱状的散热凸起;散热层4的内部设有一圈截面为圆环状的电子散热片7 ;散热层4的内侧设有圆柱状的散热凹槽,外侧均匀设有Y形散热薄片5,并且设有一个插接薄片6 ;散热凹槽与散热凸起相配合;插接薄片6的末端设有插入端以及接入端;插入端与接入端相配合。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主权项】1.一种组合式散热油管,由散热油管拼接而成,并且散热油管的两端分别汇聚为油管进口(I)与油管出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油管呈空心圆柱状,由内向外分别包括油管层(3)以及散热层(4);所述油管层(3)的外表面均匀设有圆柱状的散热凸起;所述散热层(4)的内侧设有圆柱状的散热凹槽,外侧均匀设有Y形散热薄片(5),并且设有一个插接薄片(6);所述散热凹槽与散热凸起相配合;所述插接薄片(6)的末端设有插入端以及接入端;所述插入端与接入端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散热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4)的内部还设有一圈截面为圆环状的电子散热片(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散热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油管的数量为三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散热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进口(I)以及油管出口(2)处连接有固定片(8);所述固定片(8)上设有固定孔(9)。【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散热油管,由散热油管拼接而成,并且散热油管的两端分别汇聚为油管进口与油管出口;散热油管呈空心圆柱状,由内向外分别包括油管层以及散热层;油管层的外表面均匀设有圆柱状的散热凸起;散热层的内侧设有圆柱状的散热凹槽,外侧均匀设有Y形散热薄片,并且设有一个插接薄片;散热凹槽与散热凸起相配合;插接薄片的末端设有插入端以及接入端;插入端与接入端相配合。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散热面积大、散热效率高以及稳定性强的特点。【IPC分类】F15B21-04【公开号】CN204312466【申请号】CN201420772415【专利技术人】陆宏娣 【申请人】江苏金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5月6日【申请日】2014年12月1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散热油管,由散热油管拼接而成,并且散热油管的两端分别汇聚为油管进口(1)与油管出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油管呈空心圆柱状,由内向外分别包括油管层(3)以及散热层(4);所述油管层(3)的外表面均匀设有圆柱状的散热凸起;所述散热层(4)的内侧设有圆柱状的散热凹槽,外侧均匀设有Y形散热薄片(5),并且设有一个插接薄片(6);所述散热凹槽与散热凸起相配合;所述插接薄片(6)的末端设有插入端以及接入端;所述插入端与接入端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宏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