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角度编码器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反相电路,旋转方向检测电路,和旋转角度检测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能检测A相、B相信号的数字检测电路,无需使用单片机进行程序计算,具有响应快,硬件电路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角度编码器的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角度编码器通常有A相、B相、Z信号三路输出信号。其中A相、B相信号包含了 被测角度编码器的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等信息,现有技术中,为了得到角度编码器的旋转方 向、旋转角度信息,一般都是单独使用单片机检测,即将角度编码器的A相、B相、Z三路输出 信号直接与单片机连接,通过单片机内部预定程序进行计算,得出角度编码器的旋转方向 和旋转角度。直接采用单片机检测角度编码器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成本高,而且响应速 度较低,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响应速度快、电路 简单、可靠性高的角度编码器的检测电路。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角度编码器的检测电 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滤波电路,该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其中角度编码器的B相 输出信号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 容的第二端接地; 第二滤波电路,该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二电容,其中角度编码器的A相 输出信号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 容的第二端接地; 反相电路,该反相电路包括第一与非门、第二与非门、第三与非门、第四与非门、第 五与非门,其中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三与非门的两个输入端,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 接至第一与非门的两个输入端,第一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第 二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四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还连接至第五与非 门的第二输入端,第五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四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 旋转方向检测电路,该旋转方向检测电路包括第六与非门、第七与非门、第一 D触 发器,其中反相电路中第三与非门的输出端与第六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六与非门 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七与非门的两个输入端,第七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 D触发器的 CLK端,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 D触发器的D端,第一 D触发器的SD端和⑶端均连 接稳压电源VCC,第一 D触发器的G端输出角度编码器的旋转方向,第一 D触发器的0端输出 低电平表示角度编码器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一 D触发器的Q端出高电平表示角度编码器逆 时针方向旋转,第一 D触发器的G端还连接至第五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第一 D触发器的Q 端则连接至第二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 旋转角度检测电路,该旋转角度检测电路包括第八与非门、第三电阻、第三电容、 第二D触发器,其中第四与非门的输出端与第二D触发器的D端连接,第三与非门的输出端 与第二D触发器的CLK端连接,第二D触发器的SD端连接稳压电源VCC,第二D触发器的⑶ 端连接第八与非门的输出端,第二D触发器的Q端输出代表角度编码器的角度的脉冲信号; 第二D触发器的Q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 接,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第八与非门的两个输入端,第二D触 发器的G端连接至第六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 作为改进,本技术还包括跳线端子,该跳线端子的第一端与第一 D触发器的Q 端连接,第一 D触发器该跳线端子的第二端与第一 D触发器的〇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能检测A相、B相信号的数 字检测电路,无需使用单片机进行程序计算,具有响应快,硬件电路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角度编码器的检测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角度编码器的检测电路,:包括 第一滤波电路,该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其中角度编码器 的B相输出信号与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l的第一 端连接,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接地; 第二滤波电路,该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其中角度编码器 的A相输出信号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 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 反相电路,该反相电路包括第一与非门U2B、第二与非门U2C、第三与非门U2A、第 四与非门U1D、第五与非门U1B,其中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三与非门U2A的两个输 入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与非门U2B的两个输入端,第一与非门U2B的输出 端连接至第二与非门U2C的第一输入端,第二与非门U2C的输出端连接至第四与非门UlD 的第二输入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还连接至第五与非门UlB的第二输入端,第五与非门 UlB的输出端连接至第四与非门UlD的第一输入端; 旋转方向检测电路,该旋转方向检测电路包括第六与非门U1A、第七与非门U1C、 第一 D触发器U3A,其中反相电路中第三与非门U2A的输出端与第六与非门UlA的第一输入 端连接,第六与非门UlA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七与非门UlC的两个输入端,第七与非门UlC的 输出端连接至第一 D触发器U3A的CLK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 D触发器U3A 的D端,第一 D触发器U3A的SD端和⑶端均连接稳压电源VCC,第一 D触发器U3A的Q端 输出角度编码器的旋转方向,第一D触发器U3A的ζ端输出低电平表示角度编码器顺时针方 向旋转,第一 D触发器U3A的G端出高电平表示角度编码器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 D触发器 U3A的G端还连接至第五与非门UlB的第一输入端,第一 D触发器U3A的Q端则连接至第二 与非门U2C的第二输入端; 旋转角度检测电路,该旋转角度检测电路包括第八与非门U2D、第三电阻R3、第三 电容C3、第二D触发器U3B,其中第四与非门UlD的输出端与第二D触发器U3B的D端连接, 第三与非门U2A的输出端与第二D触发器U3B的CLK端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角度编码器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滤波电路,该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其中角度编码器的B相输出信号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第二滤波电路,该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其中角度编码器的A相输出信号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反相电路,该反相电路包括第一与非门(U2B)、第二与非门(U2C)、第三与非门(U2A)、第四与非门(U1D)、第五与非门(U1B),其中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三与非门(U2A)的两个输入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与非门(U2B)的两个输入端,第一与非门(U2B)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与非门(U2C)的第一输入端,第二与非门(U2C)的输出端连接至第四与非门(U1D)的第二输入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还连接至第五与非门(U1B)的第二输入端,第五与非门(U1B)的输出端连接至第四与非门(U1D)的第一输入端;旋转方向检测电路,该旋转方向检测电路包括第六与非门(U1A)、第七与非门(U1C)、第一D触发器(U3A),其中反相电路中第三与非门(U2A)的输出端与第六与非门(U1A)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六与非门(U1A)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七与非门(U1C)的两个输入端,第七与非门(U1C)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D触发器(U3A)的CLK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D触发器(U3A)的D端,第一D触发器(U3A)的SD端和CD端均连接稳压电源VCC,第一D触发器(U3A)的端输出角度编码器的旋转方向,第一D触发器(U3A)的端输出低电平表示角度编码器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一D触发器(U3A)的端出高电平表示角度编码器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D触发器(U3A)的端还连接至第五与非门(U1B)的第一输入端,第一D触发器(U3A)的Q端则连接至第二与非门(U2C)的第二输入端;旋转角度检测电路,该旋转角度检测电路包括第八与非门(U2D)、第三电阻(R3)、第三电容(C3)、第二D触发器(U3B),其中第四与非门(U1D)的输出端与第二D触发器(U3B)的D端连接,第三与非门(U2A)的输出端与第二D触发器(U3B)的CLK端连接,第二D触发器(U3B)的SD端连接稳压电源VCC,第二D触发器(U3B)的CD端连接第八与非门(U2D)的输出端,第二D触发器(U3B)的Q端输出代表角度编码器的角度的脉冲信号;第二D触发器(U3B)的Q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至第八与非门(U2D)的两个输入端,第二D触发器(U3B)的端连接至第六与非门(U1A)的第二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玲,刘小荣,陈晓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宏大纺织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