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2894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及与所述插头连接器对接的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对接件、与所述对接件电性连接的电路板、包覆电路板的应力释放件及包覆应力释放件的外壳,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围设成第一收容空间的金属壳体,所述对接件包括围设成第二收容空间的对接壳体,所述插座连接器的金属壳体设有朝向第一收容空间内延伸的突部,所述对接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连通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突部配合以防止其他插头连接器错误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尤其是关于连接器组件的防误插结构。【
技术介绍
】 2000年3月8日公告的公告号为CN2368187的中国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组 合,该连接器组件具有防止误插作用的两个相互对接的插头及插座电连接器,该两电连接 器主要包括有壳体及数个收容于壳体内的导电端子,在两个壳体的特定侧面上各设有彼此 对应配接的凹槽及凸缘,以使彼此对接的两电连接器仅能沿正确方向对接才可顺利插入, 借此能达到防止误插的防呆目的。 然而这种电连接器组合的缺陷在于:该电连接器组合仅是防止所述插头电连接器 错误插入所述插座电连接器,其并不能防止其他插头电连接器插入所述插座电连接器中从 而导致错误的电性连接。 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连接器组件以改善上述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中的插头连接器 与插座连接器相互配对并可防止其他插头连接器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插头 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及与所述插头连接器对接的插座连接器,所述 插头连接器包括对接件、与所述对接件电性连接的电路板、包覆电路板的应力释放件及包 覆应力释放件的外壳,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围设成第一收容空间的金属壳体,所述对接件 包括围设成第二收容空间的对接壳体,所述插座连接器的金属壳体设有朝向第一收容空间 内延伸的突部,所述对接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连通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突部 配合以防止其他插头连接器错误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中。 具体实施结构如下: 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第一对接口,所述对接壳体包括与第一对接口对接的第二对接 所述金属壳体自所述第一对接口向内凹陷形成开槽,所述对接壳体卡槽的位置与 所述金属壳体开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突部自所述开槽的一侧弯折延伸至所述第一收容空 间。 所述对接壳体包括两个卡槽,所述两个卡槽中心对称设置以便所述插头连接器可 正向或反向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中。 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第一底面、与第一底面相对的第一顶面及连接第一底面与第一 顶面的一对第一侧面,所述对接壳体包括第二底面、与第二底面相对的第二顶面及连接第 二底面与第二顶面的一对第二侧面,所述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底面,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 第二底面及第二顶面。 外壳包括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后方供所述线缆延伸出来的环状部,所述环状部偏 向所述外壳的一侧以使得另一侧形成足够的让位空间。 本技术的又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与特定的插 座连接器配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头连接器,用以与相 应的插座连接器对接,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对接件、与所述对接件电性连接的电路板、包覆 电路板的应力释放件及包覆应力释放件的外壳,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围设成第一收容空间 的金属壳体,所述对接件包括围设成第二收容空间的对接壳体,所述对接壳体设有与所述 第二收容空间连通的卡槽,所述插座连接器的金属壳体设有朝向第一收容空间内延伸的突 部,所述卡槽与所述突部配合以使得所述插头连接器可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中。 具体实施结构如下: 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第一对接口,所述对接壳体包括与第一对接口对接的第二对接 口,所述金属壳体自所述第一对接口向内凹陷形成开槽,所述对接壳体卡槽的位置与所述 金属壳体开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突部自所述开槽的一侧弯折延伸至所述第一收容空间。 本技术的又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仅与对应的 插头连接器配合且可防止其他插头连接器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连接器,用以与相应 的插头连接器对接,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围设成第一收容空间的金属壳体,所述插头连接 器包括对接件、与所述对接件电性连接的电路板、包覆电路板的应力释放件及包覆应力释 放件的外壳,所述对接件包括围设成第二收容空间的对接壳体,所述插座连接器的金属壳 体设有朝向第一收容空间内延伸的突部,所述对接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连通的卡 槽,所述卡槽与所述突部配合以防止其他插头连接器错误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中。 具体实施结构如下: 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第一对接口,所述对接壳体包括与第一对接口对接的第二对接 口,所述金属壳体自所述第一对接口向内凹陷形成开槽,所述对接壳体卡槽的位置与所述 金属壳体开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突部自所述开槽的一侧弯折延伸至所述第一收容空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连接器组件中 包括插头连接器及与之配对的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仅与该插头连接器配合且可防 止其他插头连接器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连接器组件中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配合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件中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分离时的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件中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分离时另一角度的分解 图。 图4是图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中插头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5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件中插头连接器的又一部分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的连接器组件中插头连接器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图。 图7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件中插头连接器除对接件外的分解图。 图8是图7所示的连接器组件中插头连接器除对接件外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9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件中插头连接器对接件的分解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连接器组件中插头连接器对接件另一角度的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主权项】1. 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及与所述 插头连接器对接的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对接件、与所述对接件电性连接的电 路板、包覆电路板的应力释放件及包覆应力释放件的外壳,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围设成第 一收容空间的金属壳体,所述对接件包括围设成第二收容空间的对接壳体,其特征在于:所 述插座连接器的金属壳体设有朝向第一收容空间内延伸的突部,所述对接壳体设有与所述 第二收容空间连通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突部配合以防止其他插头连接器错误插入所述 插座连接器中。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第一对接口,所述 对接壳体包括与第一对接口对接的第二对接口。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自所述第一对接口向 内凹陷形成开槽,所述对接壳体卡槽的位置与所述金属壳体开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突部 自所述开槽的一侧弯折延伸至所述第一收容空间。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壳体包括两个卡槽,所述两 个卡槽中心对称设置以便所述插头连接器可正向或反向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中。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第一底面、与第一 底面相对的第一顶面及连接第一底面与第一顶面的一对第一侧面,所述对接壳体包括第二 底面、与第二底面相对的第二顶面及连接第二底面与第二顶面的一对第二侧面,所述突部 设置于所述第一底面,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底面及第二顶面。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外壳包括主体部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及与所述插头连接器对接的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对接件、与所述对接件电性连接的电路板、包覆电路板的应力释放件及包覆应力释放件的外壳,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围设成第一收容空间的金属壳体,所述对接件包括围设成第二收容空间的对接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金属壳体设有朝向第一收容空间内延伸的突部,所述对接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连通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突部配合以防止其他插头连接器错误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大伟陈钧吴荣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