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艺品制作的油棕种子核壳材料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42559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0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农产品加工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工艺品制作的油棕种子核壳材料的处理方法,是选取厚壳型油棕种子,经炭化脱水处理、干燥处理、发芽孔填充处理和打磨抛光处理后得到油棕种子核壳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便、安全,成本低,利用化学方法对核壳材料表面进行处理,在不改变其外观形状和大小的前提下通过打磨获得表面整体平顺光滑、不同颜色的油棕种子核壳材料,能满足工艺品材料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核壳材料的多样化,提高了油棕的综合利用水平,对促进我国油棕产业发展、丰富我国旅游市场产品等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工艺品制作的油棕种子核壳材料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农产品加工领域,涉及一种种子核壳材料的处理方法,具体是一种用于工艺品制作的油棕种子核壳材料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油棕是典型的多年生热带木本油料作物,被美誉为“世界油王”,其果实由外果皮、中果皮(产油组织)、内果皮(核壳)、核仁(产油组织)四部分构成,其中种子部分包括内果皮(核壳)和核仁两部分。油棕果实的果皮和种仁(核仁)均可产油,其中中果皮产的油通常称为棕榈油,种仁产的油称为棕仁油。油棕全身是宝,除生产棕油并广泛用于餐饮业、食品制造业和油脂化工业等外,油棕副产品如茎叶、核壳等可用于制作家具、工艺品、生物质燃料、造纸、肥料、动物饲料、活性碳等。我国自1926年开始引种油棕,在海南岛、云南、广东和广西等地试种,但发展十分缓慢,基本处于小规模引种试种阶段,后来为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食用油需要,于1956-1958年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引进35批次共3.6万千克未经选育的日里杜拉厚壳种种子用于大面积生产性种植,发展高峰时全国种植面积达65万亩,因引种的品种为厚壳种,果实含油量低,再加上干旱、风害和虫害等因素影响,不结果株多,单株变异大,产量低,油棕种植面积逐年萎缩或改种其他作物并于1980年中期终止了油棕生产性种植。根据果实的核壳类型,油棕通常分为厚壳型(杜拉种)、薄壳型(丹那拉种)和无壳型(比西夫拉种)油棕。厚壳型油棕在育种研究中通常作为母本材料,其种子核壳厚,约为1.3-3.7毫米;果肉薄,约0.8-2.1毫米;果肉占果实的比率为40-50%,果穗出油率为15-18%,果肉与核壳间通常有纤维环。薄壳型油棕为厚壳型油棕与无壳型油棕的杂交种,是商业栽培品种种型,其种子的核壳薄,约为0.6-1.3毫米;果肉厚,约为2.1-6.0毫米;果肉占果实的比率为65-85%,果穗出油率为21-23%,果肉与核壳间通常有纤维环。无壳型油棕果实小,无核壳,果肉厚,果肉占果实的比率可达90-95%,果肉与核壳间通常油纤维环,其雌花败育率高、产量极低,在育种研究中通常作为父本材料。现今,我国前期引种的油棕(厚壳型)绝大部分散落于我国广东、福建、广西、云南和海南等热区,因为没有商业价值,其主要作为园林绿化树种进行栽培。油棕种子为顽坳性种子,没有休眠期,不耐贮藏,其新鲜成熟的种子(种子含水量达15-22%)在高温(33-38℃)高湿(75-95%)下容易发芽,通常有3-4个发芽孔(其中只有1-2个为真芽孔),发芽孔上面覆盖有纤维和种皮。此外,除无壳种外,一般核壳坚硬,吸水和透气性能较差,其中以厚壳型油棕种子核壳最厚最硬。目前,国外油棕种子的核壳主要用于制活性炭以及作为燃料用于发电等,而在我国,虽然前期引种的油棕大量散落分布于我国热区各地,但因为绝大部分为厚壳型油棕,无商业价值,而且种子核壳为有机物,核壳表面通常还附有纤维,外形较差,利用人工去除纤维费时费工,因此油棕种子除少部分作为育种材料和绿化树种材料外,其他均废弃不用,致使大量油棕种子被浪费,极大地限制我国油棕产业的发展。经检索,尚无利用油棕种子核壳材料制作各种工艺品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工艺品制作的油棕种子核壳材料的处理方法,利用化学方法对核壳材料表面进行处理,在不改变其外观形状和大小的前提下通过打磨获得表面整体平顺光滑、不同颜色的油棕种子核壳材料,能满足工艺品材料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核壳材料的多样化,提高了油棕的综合利用水平,对促进我国油棕产业发展、丰富我国旅游市场产品等具有重要意义。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工艺品制作的油棕种子核壳材料的处理方法,其步骤如下:1、油棕种子核壳材料的获取选取厚壳型油棕树(其种子核壳厚度约为1.3~3.7毫米)作为选种母树,然后从选种母树上采集油棕果穗(其中成熟果穗的油棕种子核壳为黑褐色、核仁为乳白色,未成熟果穗的油棕种子核壳为杏色或浅杏色);将采集的油棕果穗,经沤制、脱果肉,得到核壳颜色为黑褐色或杏色的厚壳型油棕种子,并根据其大小、形状以及核壳的颜色进行分类。所述油棕种子核壳材料的获取是直接收集废弃的不新鲜的厚壳型油棕种子。2、油棕种子炭化脱水处理取质量百分比等于或大于70%的浓酸溶液对选取的油棕种子进行1~2次炭化脱水,每次2~3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洗掉残留浓酸,然后用砂纸或纱布等擦拭油棕种子核壳表面。所述浓酸溶液是指浓硫酸或浓硝酸。3、油棕种子干燥处理将经过炭化脱水的油棕种子在70~80℃的烘干箱中干燥24小时以上,使其种子的含水量降低至5%以下。4、油棕种子发芽孔填充处理用干燥填充材料填充油棕种子发芽孔洞并用强力胶水粘合。利用不同颜色的填充材料不仅可以对发芽孔进行封堵,使种子内部隔绝与外界空气、水分、细菌等的接触,降低种子污染率,保持核壳的美观和平整度,还可以对种子核壳材料起到点缀效果。所述填充材料是木屑粉。5、油棕种子核壳打磨抛光处理待油棕种子发芽孔洞的填充材料自然干燥后,用打磨机对油棕种子核壳表面进行砂纸打磨、布轮抛光,得到咖啡色的油棕种子核壳材料。所述用打磨机对油棕种子核壳表面进行打磨的次数是二次或二次以上。将上述所制备得到的油棕种子核壳材料经过钻孔,绳线连接,可制作成手链、钥匙链、项链等挂带品或工艺品,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核壳材料的多样化,极大地拓展了油棕的综合利用水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油棕种子利用率高、核壳材料多样化。本方法可利用不同成熟度或废弃的厚壳型油棕种子,其种子形状、大小各异,但核壳厚度没有明显变化,颜色也不尽相同(黑褐色和杏色),此外,通过不同打磨处理使油棕种子核壳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黑褐色和咖啡色),从而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核壳材料的多样化,能满足工艺品的个性化需求。2、油棕种子核壳材料美观、质量稳定。本方法不会改变油棕种子核壳的大小、形状,且处理后种子核壳的颜色更加光亮、纤维条纹更加清晰、耐腐蚀性更好。3、本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劳动强度小,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成熟厚壳型油棕种子的剖视图。图2是未成熟厚壳型油棕种子的剖视图。图3是新鲜成熟厚壳型油棕种子。图4是经过炭化脱水处理的新鲜成熟厚壳型油棕种子。图5是二次打磨的新鲜成熟厚壳型油棕种子。图6是三次打磨的新鲜成熟厚壳型油棕种子。图7是经过打磨、抛光的新鲜成熟厚壳型油棕种子。图8是新鲜未成熟厚壳型油棕种子。图9是经过炭化脱水处理的新鲜未成熟厚壳型油棕种子。图10是二次打磨的新鲜未成熟厚壳型油棕种子。图11是三次打磨的新鲜成熟厚壳型油棕种子。图12是经过打磨、抛光的新鲜未成熟厚壳型油棕种子。图13是废弃的成熟的厚壳型油棕种子。图14是经过炭化脱水处理的废弃成熟厚壳型油棕种子。图15是二次打磨的废弃成熟厚壳型油棕种子。图16是三次打磨的废弃成熟厚壳型油棕种子。图17是经过打磨、抛光的废弃成熟厚壳型油棕种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实施例一1、油棕种子核壳材料的获取选取厚壳型油棕树(其种子核壳厚度约为1.3-3.7毫米)作为选种母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工艺品制作的油棕种子核壳材料的处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工艺品制作的油棕种子核壳材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1)、油棕种子核壳材料的获取选取厚壳型油棕树作为选种母树,然后从选种母树上采集油棕果穗;将采集的油棕果穗,经沤制、脱果肉,得到核壳颜色为黑褐色或杏色的厚壳型油棕种子,并根据其大小、形状以及核壳的颜色进行分类;2)、油棕种子炭化脱水处理取质量百分比等于或大于70%的浓酸溶液对选取的油棕种子进行1~2次炭化脱水,每次2~3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洗掉残留浓酸,然后用砂纸或纱布等擦拭油棕种子核壳表面;3)、油棕种子干燥处理将经过炭化脱水的油棕种子在70~80℃的烘干箱中干燥24小时以上,使其种子的含水量降低至5%以下;4)、油棕种子发芽孔填充处理用干燥填充材料填充油棕种子发芽孔洞并用强力胶水粘合;5)、油棕种子核壳打磨抛光处理待油棕种子发芽孔洞的填充材料自然干燥后,用打磨机对油棕种子核壳表面进行砂纸打磨、布轮抛光,得到咖啡色的油棕种子核壳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工艺品制作的油棕种子核壳材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1)、油棕种子核壳材料的获取选取厚壳型油棕树作为选种母树,然后从选种母树上采集油棕果穗;将采集的油棕果穗,经沤制、脱果肉,得到核壳颜色为黑褐色或杏色的厚壳型油棕种子,并根据其大小、形状以及核壳的颜色进行分类;2)、油棕种子炭化脱水处理取质量百分比等于或大于70%的浓酸溶液对选取的油棕种子进行1~2次炭化脱水,每次2~3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洗掉残留浓酸,然后用砂纸或纱布擦拭油棕种子核壳表面;3)、油棕种子干燥处理将经过炭化脱水的油棕种子在70~80℃的烘干箱中干燥24小时以上,使其种子的含水量降低至5%以下;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宪海刘钊林位夫潘登浪李炜芳邹积鑫李哲范高俊张志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6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