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内燃机
,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实现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管容积自我调节的充气效率提升系统。
技术介绍
现在的发动机可分为自然吸气式和增压式,其中增压式又可分为机械增压、涡轮增压和最新的气波增压。自然吸气式是没有增压器的,指空气单纯经过空气滤清器、节气门、进气歧管到达汽缸,汽油是通过喷油嘴直接喷射在进气歧管里的。以四缸发动机为例,一个活塞作一次功有四个行程:下行(进气门打开,存在压力差,空气和燃油的混合气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进入汽缸),上行(进气门关闭,压缩混合气,活塞上行到最高点时点火),又下行(混合气燃烧膨胀,推动活塞对外做功,输出动力),又上行(排气门打开,排气)。自然吸气式就是指在上面第一个行程中,混合气是靠自然形成的压力差进行吸气,增压式就是指先把气体压缩,提高气体的压力和密度,当气门打开的时候靠压力差和气体自身的高压来增加进气量,提高功率。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来说,可变进气歧管技术较为普遍。可变进气歧管通过改变进气管的长度和截面积,提高燃烧效率,使发动机在低转速时更平稳、扭矩更充足,高转速时更顺畅、功率更强大。在理想的情况下,在低速工况时进气歧管容积越大越好,在高速工况时进气歧管容积越小越好,这样在各个转速,发动机的充气效率都较高,性能都较好。经过现有文献检索,发现专利申请号为20142022823.6,名称为小排量发动机可变进气歧管的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气管容积两级可变的技术,但是它不能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效率提升系统,包括发动机进气管(1)、空滤(2)、节气门(3)、发动机(4)、发动机排气管(5)、催化包(6)、消音器(7),发动机进气管(1)的出气口与发动机(4)的进气道相连接,发动机排气管(5)的出气口与发动机(4)的排气道相连接,空滤(2)、节气门(3)依次布置在发动机进气管(1)上,催化包(6)、消音器(7)依次布置在发动机排气管(5)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管(8)、调节腔(9)、移动板(10)、弹簧(11)、第二连接管(12),调节腔(9)为长方体结构,移动板(10)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移动板(10)布置在调节腔(9)内并与调节腔(9)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一连接管(8)的一端与节气门(3)后发动机进气管(1)连通,第一连接管(8)的另一端与调节腔(9)的右壁面连通,移动板(10)通过弹簧(11)与调节腔(9)的右壁面相连接,第二连接管(12)的一端与调节腔(9)的左壁面相连通,第二连接管(12)的另一端与催化包(6)前的发动机排气管(5)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效率提升系统,包括发动机进气管(1)、空滤(2)、节气门(3)、发
动机(4)、发动机排气管(5)、催化包(6)、消音器(7),发动机进气管(1)的出气
口与发动机(4)的进气道相连接,发动机排气管(5)的出气口与发动机(4)的排气
道相连接,空滤(2)、节气门(3)依次布置在发动机进气管(1)上,催化包(6)、消
音器(7)依次布置在发动机排气管(5)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管(8)、调
节腔(9)、移动板(10)、弹簧(11)、第二...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