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纱纺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18916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6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菊花纱纺制工艺,通过调整隔距片的结构,取消了对浮线线圈的切割,使其在芯线与押线之间成为一个完整的节子,并且通过调整浮线喂入的速度,改变纱线上节子的大小和距离,丰富纱线的样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菊花纱纺制工艺,属于纺织

技术介绍
普通的菊花纱是将浮线缠绕在隔距片上然后将其隔成两段,每一段由芯线和押线缠绕加捻后成团状,成团的浮线由于比较短,非常容易掉毛,随着浮线的脱落,球团的蓬松感会变差,并且在纺制过程中会使环境中产生大量的漂浮纤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菊花纱的纺制工艺,制出的菊花纱浮线不掉毛,蓬松感好。为实现这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方法是:一种菊花纱纺制工艺,所述步骤如下:(1)    浮线通过回转头快速缠绕在隔距片上成簇,成簇的浮线圈下移至芯线和押线之间;(2)    芯线和押线相互缠绕加捻使浮线圈簇被夹紧形成一个节子;(3)    回转头速度减慢,芯线、浮线、押线并行一端距离(4)    转头加快速度,再次将浮线缠绕在隔距片上成簇,依次重复。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调整隔距片的结构,取消了对浮线线圈的切割,使其在芯线与押线之间成为一个完整的节子,并且通过调整浮线喂入的速度,改变纱线上节子的大小和距离,丰富纱线的样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隔距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br>一种菊花纱纺制工艺,步骤如下:将浮线通过快速转动的回转头缠绕在如图1所示的隔距片,隔距顶部1宽,浮线在顶部1缠绕成浮线簇3,隔距片底部2变窄;浮线簇3在缠绕过程中逐渐下移至隔距片底部2,浮线簇3被加持在芯线与押线之间;芯线和押线快速加捻,使浮线簇3被加紧,浮线簇3蓬开成为节子;回转头速度减慢,芯线、浮线和押线并行一端距离;回转头再次加速,依次重复。在纺制的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回转头的转动速率,控制节子之间的距离和节子的大小,使菊花纱样式多变,并且由于浮线未经切割,整根菊花纱上的浮线是完整的,节子不会掉毛,可以保持节子的蓬松感和立体感,同时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飞絮,改善生产环境。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菊花纱纺制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菊花纱纺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如下:(1)浮线通过回转头快速缠绕在隔距片上成簇,成簇的浮线圈下移至芯线和押线之间;(2)芯线和押线相互缠绕加捻使浮线圈簇被夹紧形成一个节子;(3)回转头速度减慢,芯线、浮线、押线并行一端距离;(4)回转头加快速度,再次将浮线缠绕在隔距片上成簇,依次重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菊花纱纺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如下:
(1)浮线通过回转头快速缠绕在隔距片上成簇,成簇的浮线圈下移至芯线和
押线之间;
(2)芯线和押线相互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荣束永虎曹晓华朱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特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