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及动力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技术,公开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公开的是在具有将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高压室和动力转向装置连接的节流孔的通路上设有另一通路的技术,该另一通路并列地设有负荷感应阀。当操纵方向盘时,负荷感应阀就开阀,通过节流孔的流量和通过负荷感应阀的流量的总流量被供给到动力转向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767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中,当操纵方向盘时,只是扩大高压室和动力转向装置之间的流路面积,而泵自身的排出流量不会增大,所以在操纵方向盘时,有可能无法充分地确保排出流量。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及动力转向装置,既能够抑制不操纵方向盘时的排出流量,又能够确保操纵方向盘时的排出流量。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及动力转向装置中,形成有进行转向时使控制阀的高压室的工作液旁流到低压室侧的旁流通路,而所述工作液控制凸轮环的偏心量。因而,既能够抑制不操纵方向盘时的排出流量,又能够确保操纵方向盘时的排出流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动力转向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轴向剖面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径向剖面图;图4是实施例1的控制阀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5是本申请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控制阀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6是实施例3的控制阀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3的高压室的压力和旁流流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图8是本申请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控制阀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9是本申请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控制阀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10是实施例5的阀体及旁流通路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11是本申请专利技术的实施例6的控制阀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12是实施例6的滑阀的立体图;图13是本申请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的控制阀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其他实施例的滑阀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动力转向装置的结构〕图1是实施例1的动力转向装置90的示意图。动力转向装置90具有:由驾驶员进行转向操作的方向盘91、随着方向盘91的转向操作而使左右转向轮92l、92r转向的转向机构93、设置于转向机构93且对驾驶员的转向操作力产生辅助力的动力缸94、向动力缸94供给工作液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1、将从可变容量式叶片泵1排出的工作液供给到动力缸94或储存工作液的储液罐25的旋转阀99。转向机构93由与方向盘91一体旋转的转向轴95、设置于转向轴95的前端的小齿轮96、与小齿轮96啮合的齿条97构成。方向盘91的旋转运动由小齿轮96和齿条97变换为直线运动,通过齿条97的运动使转向轮92转向。动力缸94的内部被与齿条97一体运动的活塞98隔成左液压室94l和右液压室94r。在转向轴95上设有旋转阀99。旋转阀99根据方向盘91的操纵方向及操纵量,经由通路22将从可变容量式叶片泵1排出的工作液供给到动力缸94的左液压室94l、右液压室94r或储液罐25。具体而言,当方向盘91的操纵量在零附近(即,非转向时)时,将工作液排出到储液罐25。在向左操纵了方向盘91时,根据操纵量,调节向右液压室94r供给的工作油量,利用动力缸94产生左操纵方向的辅助力。在向右操纵了方向盘91时,根据操纵量,调节向左液压室94l供给的工作液,利用动力缸94产生右操纵方向的辅助力。在工作液量的调节后,不需要的工作油被排出到储液罐25。〔叶片泵的概要〕图2是实施例1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1的轴向剖面图(将图3沿轴线方向剖开的剖面图),图3是可变容量式叶片泵1的径向剖面图(将图2沿径向剖开的剖面图)。图3表示的是凸轮环4位于最靠y轴负方向的情况(偏心量最大)。实施例1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1,其驱动轴2与皮带轮(未图示)连结,所述皮带轮经由传动带等被未图示的发动机驱动。为方便进行泵功能的说明,图3的剖面图示意地表示了油路结构等。此外,将驱动轴2的轴向作为x轴,将驱动轴插入泵体10的方向作为正方向。另外,将限制凸轮环4的摆动的凸轮弹簧201(参照图3)的轴向上对凸轮环4施力的方向作为y轴负方向,将与x,y轴垂直的轴上的吸入通路26侧作为z轴正方向。实施例1的叶片泵1将从储液罐25经由吸入通路26吸入的工作液升压至需要的压力,然后经由通路22将需要的流量供给到动力转向装置。可变容量式叶片泵1具有驱动轴2、转子3、凸轮环4、接合环5、泵体10。驱动轴2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泵体10。在驱动轴2的x轴负方向侧端部连结有皮带轮(未图示)。在驱动轴2的设置转子3的部分形成有锯齿形花键24。另外,在转子3的内周面也形成有锯齿形花键34。通过驱动轴2的锯齿形花键24和转子3的锯齿形花键34进行嵌合,驱动轴2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转子3。此外,驱动轴2的锯齿形花键24的轴向长度形成为比转子3的轴向长度短(参照图2)。在转子3的外周,放射状地形成有作为轴向槽的多个狭缝31。在各所述狭缝31内,沿径向进退自如地插入有具有与转子3大致相同的x轴方向长度的板状叶片32。另外,在各狭缝31的内径侧端部设有背压室33,供给工作液,从而对叶片32向径向外侧施力。泵体10具备前泵体11和后泵体12。前泵体11为向x轴正方向侧开口的有底杯状,在前泵体11的内周部形成有筒状的泵构件收纳部112。泵构件收纳部112的x轴负方向侧被底部111封堵。在该底部111收纳有圆盘状压板6。前泵体11和后泵体12通过多个螺栓紧固固定。在泵构件收纳部112内且在压板6的x轴正方向侧,收纳有接合环5、凸轮环4及转子3。后泵体12从x轴正方向侧与接合环5、凸轮环4及转子3液体密封地抵接。接合环5、凸轮环4及转子3被压板6及后泵体12夹持。接合环5是设置于作为筒状部的泵构件收纳部112内且在内部形成有凸轮环收纳部54的圆环状部件。此外,接合环5的形状只要至少具备圆弧形状的部分,使其在内部形成收纳空间即可,而不局限于环状,也可以形成为C字状。在接合环5的y轴正方向端部设有径向贯通孔51。另外,在前泵体11的y轴正方向端部设有塞子部件插入孔114。有底杯状的塞子部件73与塞子部件插入孔114螺合,确保了前泵体11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向车辆的动力转向装置供给工作液,所述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具有:泵壳,在内部具有泵构件收纳部;驱动轴,轴支承于所述泵壳;转子,收纳于所述泵构件收纳部内,具有沿周方向排列多个而形成的狭缝,所述转子被所述驱动轴旋转驱动;叶片,出入自如地设置于所述狭缝;凸轮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泵构件收纳部内,形成环状,与所述转子及所述叶片一同形成多个泵室;吸入口,设置于所述泵壳,形成为向所述多个泵室中的随着所述转子的旋转而容积逐渐增大的区域开口;排出口,设置于所述泵壳,形成为向所述多个泵室中的随着所述转子的旋转而容积逐渐减小的区域开口;吸入通路,设置于所述泵壳,将储存于储液罐的工作液供给到所述吸入口;排出通路,设置于所述泵壳,将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工作液供给到所述泵壳的外部;第一流体压力室和第二流体压力室,是形成于所述凸轮环和所述泵构件收纳部之间的一对空间,在所述凸轮环向相对于所述转子的偏心量增大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流体压力室形成于容积减小的一侧,所述第二流体压力室形成于容积增大的一侧;测流口,设置于所述排出通路;控制阀收纳部,设置于所述泵壳,形成为经由凸轮控制压力导入通路与所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3.25 JP 2013-0616661.一种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向车辆的动力转向装置供给
工作液,所述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具有:
泵壳,在内部具有泵构件收纳部;
驱动轴,轴支承于所述泵壳;
转子,收纳于所述泵构件收纳部内,具有沿周方向排列多个而形成的狭
缝,所述转子被所述驱动轴旋转驱动;
叶片,出入自如地设置于所述狭缝;
凸轮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泵构件收纳部内,形成环状,与所述转子
及所述叶片一同形成多个泵室;
吸入口,设置于所述泵壳,形成为向所述多个泵室中的随着所述转子的
旋转而容积逐渐增大的区域开口;
排出口,设置于所述泵壳,形成为向所述多个泵室中的随着所述转子的
旋转而容积逐渐减小的区域开口;
吸入通路,设置于所述泵壳,将储存于储液罐的工作液供给到所述吸入
口;
排出通路,设置于所述泵壳,将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工作液供给到所述
泵壳的外部;
第一流体压力室和第二流体压力室,是形成于所述凸轮环和所述泵构件
收纳部之间的一对空间,在所述凸轮环向相对于所述转子的偏心量增大的方
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流体压力室形成于容积减小的一侧,所述第二流体压力
室形成于容积增大的一侧;
测流口,设置于所述排出通路;
控制阀收纳部,设置于所述泵壳,形成为经由凸轮控制压力导入通路与
所述第一流体压力室连通;
高压导入通路,连接所述排出口和所述控制阀收纳部;
阀体,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控制阀收纳部内;
第一台阶部,将所述阀体的移动方向作为轴向时,设置于所述阀体的所
述轴向的一侧,抑制工作液在所述控制阀收纳部和所述阀体之间的间隙流
动;第二台阶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台阶部设置于所述阀体的所述轴向的另一
\t侧,抑制工作液在所述控制阀收纳部和所述阀体之间的间隙流动;小径部,
是所述轴向上所述第一台阶部和所述第二台阶部之间的区域,形成比所述第
一台阶部及所述第二台阶部小的直径,从而在所述控制阀收纳部和所述阀体
之间形成空间;
高压室、中压室和低压室,是形成于所述控制阀收纳部内的三个空间,
所述高压室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部的所述轴向一侧,所述测流口的上游侧的
工作液经由所述高压导入通路供给到所述高压室,所述中压室设置于所述第
二台阶部的所述轴向另一侧,所述测流口的下游侧的工作液供给到所述中压
室,所述低压室是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部和所述第二台阶部之间且形成于所
述控制阀收纳部和所述小径部之间的空间,与所述吸入通路连通;
施力部件,设置于所述控制阀收纳孔内,对所述阀体向所述轴向的一侧
施力;
控制阀,随着所述阀体的移动,可变地控制所述凸轮控制压力导入通路
与所述高压室连通的连通量和与所述低压室连通的连通量,由此控制所述第
一流体压力室的压力,从而控制所述凸轮环的偏心量;
旁流通路,使所述高压室、所述高压导入通路及所述排出通路中的所述
测流口的上游侧区域的工作液向所述吸入通路侧或所述排出通路中的所述
测流口的下游侧区域旁流,并且,形成为旁流流量因随着动力转向装置的转
向操作的所述测流口的下游侧的压力上升而增大,通过增大所述旁流流量,
使所述高压室和所述中压室之间的压差减小,随着该压差的减小,使所述阀
体向所述轴向一侧移动,增大所述凸轮控制压力导入通路和所述低压室的连
通量,降低所述第一流体压力室内的压力,由此增大所述凸轮环的偏心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流通路设置于所述控制阀收纳部和所述第一台阶部之间的间隙
以外的部分,形成为将所述高压室和所述低压室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流通路还具有开关阀,该开关阀设置于所述旁流通路的中途,因
所述测流口的下游侧的压力上升而开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阀形成为在作用于所述开关阀的压力在规定压力以上时开阀。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阀还具有限制开阀量的止挡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阀设置于所述控制阀的阀体内。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旁流通路的工作液的流量保持为大致恒定直到所述高压室、所
述高压导入路及所述排出通路中的所述测流口的上游侧区域的工作液液压
达到规定压力为止。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室、所述高压导入路及所述排出通路中的所述测流口的上游侧
区域的工作液液压在规定压力以上时,通过所述旁流通路的工作液的流量保
持为大致恒定。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流通路设置于所述控制阀,
所述旁流通路的流路截面积随着所述开关阀的阀体的移动被可变地控
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流通路构成为,在所述阀体位于所述控制阀收纳部的所述轴向的
一侧端部时,成为阻断状态,在所述阀体向所述轴向的另一侧移动时,成为
连通状态。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流通路构成为,所述旁流通路的流路面积随着所述阀体向所述轴
向的另一侧移动而阶梯状地增大。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田由纪雄,今永广喜,村松聪,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转向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