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417874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6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池塘准备、池塘消毒、鲟鱼放养、饲养管理和捕捞,所述生态养殖方法中的所用的水源为地下水,地下水抽提后经曝气塔增氧后进入养殖池,从养殖池流出的水经循环水处理后的养殖水再次进入养殖池,废水集中沉淀后排向农灌渠;养殖池上方搭建大棚。本发明专利技术用水量约为40-60立方米/亩*小时,较当地普通鲟鱼养殖户120立方米/亩*小时的用水量而言,节约用水1-2倍;污水经循环水处理后的污水可灌溉农田,栽植的水生植物可使当地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形成生态养殖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品养殖
,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鲟鱼属于冷水性鱼类,生长速度快,肉质鲜嫩,是经济效益比较好的特种水产品之一。目前主要鲟鱼养殖方式为温室常流水养殖,此方式是在遮阳温室大棚下,以方形水泥养殖池高密度养殖鲟鱼。一般方形池的大小为长8-10米,宽8-10米,高1米,池内采用PVC管曝气,池底设计有排污口。在养殖过程中一般低龄鱼养殖密度控制在15-20条/平方。目前我国鲟鱼养殖现有的养殖模式主要为流水养殖,水源有泉水、库水、河水、地下井水等,用水量非常大,一般每亩水面至少需要用水量120立米/小时以上。在水质方面,鱼粪是通过水塘的微生物进行分解,分解时间较长,水中二氧化碳、氨氮和亚硝酸盐等对鱼体有害物质的含量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加而增高,当这些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鱼的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传统养殖方法中氧气补充主要是通过自然空气补充或动力增氧,补氧效率低,不能满足高密度养殖。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703010A,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公开了一种匙吻鲟小水面高密度半流水养殖技术,每立方米投放匙吻鲟鱼苗5~6尾,搭配鲢鱼苗60尾,鲫鱼苗100尾,前期水池中投放青蒿草,以培养池中浮游生物作为鱼苗主要饲料,后期以投喂膨化饲料作为匙吻鲟的主饲料,养殖期间按时更换池水。该专利技术摆脱了养殖匙吻鲟需要大水面鱼池的苛求,在缺乏大水面鱼池的地区依旧可以大规模养殖。不足之处是:用水量非常大,对于一些水资源有所欠缺的地方而言,这种养殖模式会成为当地鲟鱼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在水资源欠缺的地方而言,当地鲟鱼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制约较大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地,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池塘准备、池塘消毒、鲟鱼放养、饲养管理和捕捞,所述生态养殖方法中的所用的水源为地下水,地下水抽提后经曝气塔增氧后进入养殖池,从养殖池流出的水经循环水处理后的养殖水再次进入养殖池,从养殖池流出的水经循环水处理后的废水集中沉淀后排向农灌渠;养殖池上方搭建大棚。在本技术方案中,地下水解决了在冷水资源不是很充裕的地方,采用地下水为主要水源,能够以新型的节水型健康养殖模式进行鲟鱼规模化生产并能取得较高的养殖效益的难题。地下水经原水曝气塔曝气增氧后流入养殖池中,养殖池主要靠增氧机和充气泵进行增氧,排除的水分上下两级流出。正常养殖水从排水渠上层流出集中到循环水处理设施进行净化处理,循环水经过鹅卵石过滤除污后用水泵打入生物包曝气增氧,栽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吸收氨氮,处理的水达到淡水渔业水质标准后用于鲟鱼养殖水。刷池和排污时用排水渠下层流出,集中经成沉淀后排向农灌渠中。作为优选,所述曝气塔为生物包曝气塔,地下水经抽提后淋至生物包上,生物包高5-10m。在本技术方案中,将井水抽提至生物包上,使水流尽可能的打碎,与空气充分接触,既能充分增氧,还能使某些过饱和气体挥发。作为优选,循环水处理包括水质净化池与生态湿地,水质净化池底部铺设过滤层,种植水草,生态湿地中种植水生植物。在本技术方案中,水质净化池:一次使用后的水经过卵石过滤、水草降解氨氮,再进行曝气增氧后用于二次养殖生产。具体为:二次用水采用的水处理设施是卵石过滤+生物包曝气,鱼池排水渠为双层结构,正常养殖状态下,一次用水养殖池排出的水经上层渠道集中到卵石过滤池内过滤,换水排污或消毒时的废水经下层渠排掉。将卵石过滤后的水泵至高位水塔,经生物包进行二次曝气增氧。湿地:二次利用的水排出后,我们采用湿地进行处理,湿地中种植水花生,金鱼藻,芦苇等水生植物,可以降低水中的氨氮的含量。养殖水流经阔面湿地时,污物经自然沉淀、砂滤和水生植物降解氨氮后,集中到集水井,用水泵泵至高位水塔,生物包曝气后用于三次水养殖。作为优选,夏季时在大棚上铺设遮阳网,冬季时收起遮阳网在大棚上铺设集热膜。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养殖水来源是地下水,水温在冬季的温度很低,鉴于鲟鱼虽是冷水性鱼类,但低至摄食温度临界点7℃时,对于鲟鱼养殖而言是不利的。温室大棚在冬季的温室效应能够保证其良好的摄食并提高饵料系数,降低养殖成本。鲟鱼为冷水性鱼类,将水温降低到适合鲟鱼生长的温度是关键性问题。现在夏季利用冬天的大棚,盖上遮阳网的方式则能很好降低水温,鱼池水温能降低至26℃以下的安全温度。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大大缓解水温的压力,以利于鲟鱼的安全度夏。作为优选,养殖池内的排水渠为双层,上层流动养殖水,下层流动污水或消毒后的废水。作为优选,过滤层分为卵石层、焦炭层与生物膜层。在本技术方案中,生物膜层以藻类和菌类为主,当污水沿生物膜层下渗时,污水中的可溶性和悬浮性物质吸附在生物膜上,被藻类和菌类分解。作为优选,养殖池的水每2-6天排出底层水,每次排出10-20cm。在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保持较好的水质与将残饵、粪便排出,避免氨氮上升过快,所以养殖池的水每2-6天排出底层水,每次排出10-20cm。作为优选,生态湿地中种植的水生植物为水花生、金鱼藻或芦苇。作为优选,鲟鱼养殖所用饲料在投喂前,按照饲料重量的3-5%加入白蚂蚁,并在饲料表面喷洒饲料重量的1.5-4.5%的中药药液,所述中药药液是由30-50份金钱草、10-30份明月草、10-20份大黄、10-20份黄芥在150-200份水中蒸煮3-5小时制得。在本技术方案中,白蚂蚁可以增强鲟鱼的免疫力,为鲟鱼更多提供蛋白质,又可抗癌抗病菌;在饲料表面喷洒中药药液,可以与白蚂蚁形成协同作用,共同增强鲟鱼的免疫力。作为优选,养殖过程中由集成的pH、温度和溶氧探头对养殖池的水体在线实时监测,水温和水质由PLC控制系统根据实时监测的数据自动调控。在本技术方案中,对养殖池水体的pH、温度和溶氧实行智能化实时监测和实时调整,操作简单,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养殖池的水体指标,生产效率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养殖池内水温进行控制,使鲟鱼在最适宜的温度区内生长,养殖池内温度均衡,水体利用率高;2)对养殖池的水质进行控制,使鲟鱼生长的水质好,鲟鱼代谢旺盛,免疫力好,不易生病,饵料利用率高;3)本专利技术用水量约为40-60立方米/亩*小时,较当地普通鲟鱼养殖户120立方米/亩*小时的用水量而言,节约用水1-2倍;4)本专利技术的污水经循环水处理后的污水可灌溉农田,栽植的水生植物可使当地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形成生态养殖模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PLC控制系统:伯英孚水质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本专利技术所用生物包购自渔愉鱼,北欧玛,BIO-BLOK。本专利技术选用体质较为虚弱,游动缓慢的低龄鲟鱼养殖,所用饲料可从市场购得。鲟鱼放养20-23条/平方,饲料按照鲟鱼日常所需来投喂。实施例1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池塘准备、池塘消毒、鲟鱼放养、饲养管理和捕捞,所述生态养殖方法中的所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池塘准备、池塘消毒、鲟鱼放养、饲养管理和捕捞,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养殖方法中的所用的水源为地下水,地下水抽提后经曝气塔增氧后进入养殖池,从养殖池流出的水经循环水处理后的养殖水再次进入养殖池,从养殖池流出的水经循环水处理后的废水集中沉淀后排向农灌渠;养殖池上方搭建大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池塘准备、池塘消毒、鲟鱼放养、饲养管理和捕捞,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养殖方法中的所用的水源为地下水,地下水抽提后经曝气塔增氧后进入养殖池,从养殖池流出的水经循环水处理后的养殖水再次进入养殖池,从养殖池流出的水经循环水处理后的废水集中沉淀后排向农灌渠;养殖池上方搭建大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塔为生物包曝气塔,地下水经抽提后淋至生物包上,生物包高5-1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循环水处理包括水质净化池与生态湿地,水质净化池底部铺设过滤层,种植水草,生态湿地中种植水生植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夏季时在大棚上铺设遮阳网,冬季时收起遮阳网在大棚上铺设集热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殖池内的排水渠为双层,上层流动养殖水,下层流动污水或消毒后的废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来长青夏永涛程继鲁刘传忠曾胤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