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围堰结构及施工方法,方案是,一种组合式围堰结构,包括围堰,其特征在于,围堰由间隔设置的多个内排桩和每两个相邻内排桩之间设置的外排桩构成,外排桩与其两边的内排桩相切且置于内排桩外侧,所述内排桩低于外排桩;所述内排桩顶端设置竖向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沿基坑内排桩顶部进行连续闭合布置;所述围堰内设有围堰内支撑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围堰排桩可以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很大程度减少施工工期;围堰排桩入土深度容易控制,可以达到很好埋置深度,同时,其内、外排桩相切布置,具有很好的安全性、稳定性;排桩相切,桩体混凝土与围堰周边土体可形成胶结体,闭水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桥梁领域的基坑围堰施工,尤其是一种组合式围堰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桥梁等大型工程中,为提高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对基础结构尺寸、埋置深度均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基坑围堰结构形式的选用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施工安全、质量、工期及成本等各方面。常规采用的基坑围堰结构及施工方法,如板桩围堰、钢套箱围堰、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围堰等,在适用性、施工成本、施工工期、围堰安全性等均不能达到很高的效果。尤其对深基坑、深水基坑、地质复杂等围堰施工过程中,工艺控制不到位,很容易出现透水、围堰变形等重大的事故,直接影响到施工安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工程工期,影响工程成本。所以,在基础基坑围堰施工中,选用适用性可操作性强的围堰施工工艺,达到满足工期、成本、安全性要求,为工程建设取得较好的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围堰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围堰结构,包括围堰,其特征在于,围堰由间隔设置的多个内排桩和每两个相邻内排桩之间设置的外排桩构成,外排桩与其两边的内排桩相切且置于内排桩外侧,所述内排桩低于外排桩;所述内排桩顶端设置竖向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沿基坑内排桩顶部进行连续闭合布置;所述围堰内设有围堰内支撑系统。一种组合式围堰结构施工方法,1)施工放样,进行排桩施工,排桩分为内外两排,内排桩间隔设置,外排桩置于两个内排桩之间,外排桩与其两边的内排桩相切;2)进行排桩灌注,使内排桩桩顶标高低于外排桩桩顶标高2-3m,以便进行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的施工;3)排桩完成后,进行基坑土石方开挖;4)土石方开挖至内排桩顶后,在内排桩桩顶、内排桩之上的外排桩桩身上种植钢筋网片,安装模具,浇注混凝土完成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施工;5)基坑土石方开挖至支撑面后,进行围囹、横撑和角撑施工,完成围堰支撑系统施工;6)围堰支撑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基坑下层围堰石方开挖,同时根据基坑深度及围堰受力情况,增加围堰支撑数量,直至完成基坑土石开挖;7)基坑土石方开挖后,进行承台施工。8)承台施工完成后,破除清理围堰连续排桩体至河床面以下,恢复河床原貌。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围堰排桩可以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很大程度减少施工工期;围堰排桩入土深度容易控制,可以达到很好埋置深度,同时,其内、外排桩相切布置,具有很好的安全性、稳定性;排桩相切,桩体混凝土与围堰周边土体可形成胶结体,闭水性能好;排桩围堰适用性强,尤其在地质状况差、深基坑等基础工程中使用效果好;排桩与主体桩基础成孔机械、成孔工艺相同,避免施工资源二次投入,节约工程成本,排桩施工工艺简单、成熟,技术难度小,质量容易控制;围堰顶端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将内、外排桩连城整体,增强围堰安全、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连续排桩加壁板组合式围堰平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连续排桩的内排桩和外排桩相切布置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连续排桩加壁板组合式围堰侧壁的立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连续排桩加壁板组合式围堰壁板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组合式围堰结构,包括围堰,围堰由间隔设置的多个内排桩1和每两个相邻内排桩1之间设置的外排桩2构成,外排桩2与其两边的内排桩1相切且置于内排桩1外侧,所述内排桩1顶端低于外排桩2顶端;所述内排桩1顶端设置竖向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3,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3沿基坑内排桩1顶部进行连续闭合布置;所述围堰内设有围堰内支撑系统。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3的顶端与外排桩2的顶端等高。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3与外排桩2的固定接触处覆盖在外排桩2与内排桩1的切线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3沿基坑内排桩1顶部向着两边的外排桩2延伸闭合布置。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3由种植于内排桩1上部的外排桩2上、内排桩1顶端的钢筋网片以覆盖钢筋网片的混凝土构成。所述围堰内支撑系统由围绕围堰内侧壁固定的围囹4、围囹横撑5和固定在围囹4内角部的角撑6构成,可以根据围堰受力情况采用工字钢、钢管等材料制作。一种组合式围堰结构施工方法,1)施工放样,进行排桩施工,排桩分为内外两排,内排桩1间隔设置,外排桩2置于两个内排桩1之间,外排桩2与其两边的内排桩1相切;2)进行排桩灌注,使内排桩1桩顶标高低于外排桩2桩顶标高2-3m,以便进行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3的施工;3)排桩完成后,进行基坑土石方开挖;4)土石方开挖至内排桩顶后,在内排桩1桩顶、内排桩1之上的外排桩2桩身上种植钢筋网片,安装模具,浇注混凝土完成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3施工;5)基坑土石方开挖至支撑面后,基坑土石方开挖至支撑面后,进行围囹5、横撑6和角撑7施工,完成围堰支撑系统施工;6)围堰支撑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基坑下层围堰石方开挖,同时根据基坑深度及围堰受力情况,增加围堰支撑数量,直至完成基坑土石开挖;7)基坑土石方开挖后,进行承台施工;8)承台施工完成后,破除清理围堰连续排桩体至河床面以下,恢复河床原貌。在排桩施工时,采用跳桩位成孔,防止后续桩体施工对已完成灌注桩身造成破坏。在安装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3时,在内排桩1桩顶、内排桩1之上的外排桩2桩身上种植钢筋网片,安装模具,浇注混凝土。本专利技术由内外相切的内外连续排桩、围堰内支撑系统、围堰顶端内外排桩间连接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三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连续排桩采用桩基础半梅花相切式布置形式,分内排桩1与外排桩2,内排桩1间隔设置,每两个内排桩1之间设置外排桩2,外排桩2和与之相邻的两个内排桩1相切,相切布置稳定性高,防水效果好。如图3所示,连续排桩根据地质情况、基础结构尺寸等技术参数,确定围堰排桩平面高度、伸入承台下部长度以排桩桩径,以及围堰支撑系统位置、支撑体系结构。图如4所示,连续排桩灌注时,降低内排桩1桩顶标高,与外排桩2形成高差,基坑开挖后,在内外排桩之间种植钢筋并安装钢筋网片,浇筑壁板混凝土,使内、外排桩在顶端连接成整体,增强围堰整体稳定、安全性,提高围堰防冲刷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围堰结构,包括围堰,其特征在于,围堰由间隔设置的多个内排桩(1)和每两个相邻内排桩(1)之间设置的外排桩(2)构成,外排桩(2)与其两边的内排桩(1)相切且置于内排桩(1)外侧,所述内排桩(1)顶端低于外排桩(2)顶端;所述内排桩(1)顶端设置竖向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3),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3)沿基坑内排桩(1)顶部进行连续闭合布置;所述围堰内设有围堰内支撑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围堰结构,包括围堰,其特征在于,围堰由间隔设置的多个内排桩(1)和每两个相邻内排桩(1)之间设置的外排桩(2)构成,外排桩(2)与其两边的内排桩(1)相切且置于内排桩(1)外侧,所述内排桩(1)顶端低于外排桩(2)顶端;所述内排桩(1)顶端设置竖向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3),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3)沿基坑内排桩(1)顶部进行连续闭合布置;所述围堰内设有围堰内支撑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3)的顶端与外排桩(2)的顶端等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3)与外排桩(2)的固定接触处覆盖在外排桩(2)与内排桩(1)的切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3)沿内排桩(1)顶部向着两边的外排桩(2)延伸闭合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壁板(3)由种植于内排桩(1)上部的外排桩(2)上、内排桩(1)顶端的钢筋网片以覆盖钢筋网片的混凝土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内支撑系统由围绕围堰内侧壁固定的围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雨山,毋存粮,刘金峰,周东坡,吴靖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