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罗拉式苎麻精干麻拉伸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1554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6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罗拉式苎麻精干麻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输入装置、至少三组罗拉式拉伸单元及输出装置;每组罗拉式拉伸单元包括一个罗拉式拉伸装置及与罗拉式拉伸装置中的皮辊相配合的气缸加压装置;罗拉式拉伸装置包括皮辊及位于皮辊下侧与之配合的罗拉,其中,最接近输入装置的一组罗拉式拉伸单元设有一个罗拉,其他罗拉式拉伸单元设有一对罗拉。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软麻工序后,利用罗拉式苎麻精干麻拉伸设备,对苎麻精干麻进行拉伸、拉直处理,以消除或减少精干麻中因纤维弯曲、纠缠而存在的纤维团、纤维结,同时使纤维获得一定程度的伸直平行,然后将其切断,以减少切断后的超长纤维、麻粒和硬条的存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罗拉式苎麻精干麻拉伸设备。
技术介绍
苎麻是我国的特产,国外没有相应的纺纱设备,且我国苎麻行业的规模很小,设备研发落后,因此传统的纯苎麻纺纱大部分借鉴采用精梳毛纺式工艺,其加工流程为:精干麻→软麻→开松→梳麻→预并(2道)→初精梳→针梳→复精梳→针梳(4道)→粗纱→细纱,其加工流程长,效率低下。再者,由于苎麻纤维长度很长且长度整齐度差,纺纱时的平均长度在110mm左右,但还有不少长度达200mm左右的超长纤维,因此,其粗纱机和细纱机的摇架长度要比毛纺的更长,通常达300mm以上,致使摇架在工作时不稳定,影响了牵伸时对纤维的控制,导致了苎麻纱的条干不匀很大,阻碍了苎麻加工技术和产品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纺纱加工的本质是将纤维伸直平行排列后,加捻成纱。纤维越长,其伸直平行排列越难,因此,从目前的纺纱系统来看,长度短的棉纤维(30mm左右)的纺纱流程最短,各工序的机器速度也最快,整体技术水平最高;而长度较长的麻、毛、绢等纤维(长度一般在70~110mm),不仅其纺纱流程比棉纺长,且其生产速度也比棉纺慢很多。虽然从成纱的角度来看,纤维越长,其成纱的强力可以越大,但实际上,经过我们前期的理论研究和大量的纺纱实验证实,纤维长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纤维长度的增加对强力的贡献就非常有限了,而长度较短的纤维,成纱后的均匀度等性能显著改善。一般来说,目前纱的平均强力基本能满足要求,而用户更多地是关注纱的强力不匀。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处理将苎麻纤维长度变短,使其符合棉纺纺纱的要求,然后在棉纺设备上进行纺纱加工,利用先进的棉纺平台,促进苎麻纺纱的发展。在专利“一种苎麻棉型纺纱加工方法及其使用的牵切设备”(公开号:CN102181972A)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苎麻纺纱方法,即牵切苎麻棉型纺纱方法,其加工流程为:精干麻→软麻→预牵切→牵切→预并→条卷→精梳→并条(2~3道)→粗纱→细纱。该技术利用一种牵切设备,采用液压或者气动加压的方式形成较大的钳口握持力,通过前、后罗拉的速度差异将苎麻中的长纤维牵断到30~50mm的长度,然后在棉纺设备上进行纺纱加工,提高了苎麻纺设备与棉纺设备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先进的棉纺平台,促进了苎麻纺纱的发展。但是,由于苎麻纤维粗、硬、强度大,导致牵切设备负荷大,能耗高,牵切效率低下,且由于精干麻中因纤维弯曲、纠缠而存在的纤维团、纤维结特别多,这些纤维团、纤维结无法通过牵切分离、松解,此外,牵切后的苎麻纤维中还存在相当比例未能牵断的超长纤维,上述现象致使其在棉纺并条机、粗纱机和细纱机加工时,非常困难,极易出现牵伸不开的现象,并严重影响了最终的成纱质量。为解决这个问题,有学者又提出了采用苎麻精梳条进行牵切的方法(钟海.棉型苎麻牵切纺纱工艺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3.),该方法利用现有的苎麻前纺设备对苎麻进行加工,形成精梳条后再牵切,避免了精干麻牵切中存在的纤维团、纤维结的现象,使后续的并条、粗纱和细纱等工序的可纺性有很大的改善,成纱质量也有所提高。但是,在牵切精梳条时,同样由于苎麻纤维粗、硬、强度大,导致牵切设备的负荷大,能耗高,牵切效率低下,不仅产量很低,而且牵切后的苎麻纤维中同样存在相当比例未能牵断的超长纤维,使后续纺纱工序,尤其是粗纱和细纱工序牵伸困难,即使采用滑溜牵伸,也时有牵伸不开现象发生,使成纱过程和成纱质量不尽人意。牵切纺纱以前,苎麻在棉纺设备上的纺纱加工主要是针对苎麻长麻纺中的精梳落麻,其流程为:苎麻精梳落麻→开清→梳理→并条(2道)→粗纱→细纱。但该工艺的原料是苎麻长麻纺工艺中精梳工序产生的落麻,其麻粒、硬条和杂质多,短纤维含量高,导致成纱质量不高。因此,也有部分工厂为提高成纱质量,采用精干麻软麻后直接切断纤维,然后在棉纺设备上进行纺纱,其流程为:苎麻精干麻→软麻→切麻→开清→梳理→并条(2道)→粗纱→细纱,但因精干麻中因纤维弯曲、纠缠而存在的纤维团、纤维结特别多,切断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超长纤维、麻粒和硬条,既无法在棉纺设备上进行精梳等精细加工,后续纺纱,尤其是粗纱和细纱工序因长纤维的存在而牵伸困难,只能采用滑溜牵伸,因此,其只能用于加工粗支、低档的苎麻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少苎麻精干麻棉型切断后的超长纤维、麻粒和硬条的存在,为使苎麻在棉纺设备上进行精梳等精细加工及后续纺纱工序顺利牵伸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可以利用切断法在棉纺设备上纺制苎麻精梳纱。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罗拉式苎麻精干麻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输入装置、至少三组罗拉式拉伸单元、输出装置,相邻罗拉式拉伸单元之间形成拉伸区;每组罗拉式拉伸单元包括一个罗拉式拉伸装置及与罗拉式拉伸装置中的皮辊相配合的气缸加压装置;罗拉式拉伸装置包括皮辊及位于皮辊下侧与之配合的罗拉,其中,最接近输入装置的一组罗拉式拉伸单元设有一个罗拉,其他罗拉式拉伸单元设有一对罗拉;气缸加压装置包括位于皮辊上侧两端与之相连配合的两个气缸。优选地,依次包括输入装置、四组罗拉式拉伸单元及输出装置。优选地,输入装置包括托板及位于托板前方的一对喂入罗拉;喂入罗拉直径均为60~80mm。进一步地,所述的四组罗拉式拉伸单元位于输入装置的前方,从所述的输出装置起至输入装置的罗拉式拉伸单元依次为罗拉式拉伸单元一、罗拉式拉伸单元二、罗拉式拉伸单元三及罗拉式拉伸单元四;罗拉式拉伸单元一设有第一皮辊、第一对罗拉、第一对气缸,罗拉式拉伸单元二设有第二皮辊、第二对罗拉、第二对气缸,罗拉式拉伸单元三设有第三皮辊、第三对罗拉、第三对气缸,罗拉式拉伸单元四设有第四皮辊、第四罗拉、第四对气缸,罗拉式拉伸单元一与罗拉式拉伸单元二之间形成第一拉伸区,罗拉式拉伸单元二与罗拉式拉伸单元三之间形成第二拉伸区,罗拉式拉伸单元三与罗拉式拉伸单元四之间形成第三拉伸区;第一皮辊的直径、第二皮辊的直径、第三皮辊的直径、第四皮辊的直径均为100~200mm;各皮辊的邵氏硬度均为90;第一对罗拉的直径、第二对罗拉的直径、第三对罗拉的直径以及第四罗拉的直径均为60~80mm;第一对罗拉的间距、第二对罗拉的间距、第三对罗拉的间距均为60~160mm;第一拉伸区隔距为20~90mm,第二拉伸区隔距为90~200mm,第三拉伸区隔距为200~300mm;第一拉伸区的牵伸倍数为3~7倍,第二拉伸区的牵伸倍数为1.9~3.9倍,第三拉伸区的牵伸倍数为1.2~3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罗拉式苎麻精干麻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输入装置(A)、至少三组罗拉式拉伸单元、输出装置(D),相邻罗拉式拉伸单元之间形成拉伸区;每组罗拉式拉伸单元包括一个罗拉式拉伸装置(B)及与罗拉式拉伸装置(B)中的皮辊相配合的气缸加压装置(C);罗拉式拉伸装置(B)包括皮辊及位于皮辊下侧与之配合的罗拉,其中,最接近输入装置的一组罗拉式拉伸单元设有一个罗拉,其他罗拉式拉伸单元设有一对罗拉;气缸加压装置(C)包括位于皮辊上侧两端与之相连配合的两个气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罗拉式苎麻精干麻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输入装置(A)、至
少三组罗拉式拉伸单元、输出装置(D),相邻罗拉式拉伸单元之间形成拉伸区;
每组罗拉式拉伸单元包括一个罗拉式拉伸装置(B)及与罗拉式拉伸装置(B)
中的皮辊相配合的气缸加压装置(C);罗拉式拉伸装置(B)包括皮辊及位于皮
辊下侧与之配合的罗拉,其中,最接近输入装置的一组罗拉式拉伸单元设有一个
罗拉,其他罗拉式拉伸单元设有一对罗拉;气缸加压装置(C)包括位于皮辊上
侧两端与之相连配合的两个气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罗拉式苎麻精干麻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输
入装置(A)、四组罗拉式拉伸单元及输出装置(D)。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罗拉式苎麻精干麻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输入装置(A)
包括托板(1)及位于托板(1)前方的一对喂入罗拉(2、2′);喂入罗拉(2、
2′)直径(d1、d1′)均为60~80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罗拉式苎麻精干麻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组
罗拉式拉伸单元位于输入装置(A)的前方,从所述的输出装置(D)起至输入
装置(A)的罗拉式拉伸单元依次为罗拉式拉伸单元一、罗拉式拉伸单元二、罗
拉式拉伸单元三及罗拉式拉伸单元四;罗拉式拉伸单元一设有第一皮辊(3)、第
一对罗拉(7、7′)、第一对气缸(11、11′),罗拉式拉伸单元二设有第二皮辊(4)、
第二对罗拉(8、8′)、第二对气缸(12、12′),罗拉式拉伸单元三设有第三皮辊
(5)、第三对罗拉(9、9′)、第三对气缸(13、13′),罗拉式拉伸单元四设有第
四皮辊(6)、第四罗拉(10)、第四对气缸(14、14′),罗拉式拉伸单元一与罗
拉式拉伸单元二之间形成第一拉伸区,罗拉式拉伸单元二与罗拉式拉伸单元三之
间形成第二拉伸区,罗拉式拉伸单元三与罗拉式拉伸单元四之间形成第三拉伸
区;第一皮辊(3)的直径(D1)、第二皮辊(4)的直径(D2)、第三皮辊(5)
的直径(D3)、第四皮辊(6)的直径(D4)均为100~200mm;各皮辊的邵氏硬
度均为90;第一对罗拉(7、7′)的直径(d2、d2′)、第二对罗拉(8、8′)的直径
(d3、d3′)、第三对罗拉(9、9′)的直径(d4、d4′)以及第四罗拉(10)的直径
(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赛鹏丁金花郁崇文杨建平裴泽光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