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流式生物预处理滤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给水工程中的给水处理技术中的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城镇自来水厂处理原水有机物、氨氮的升流式鼓风曝气的生物预处理滤池。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饮用水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对水质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有了很大进展,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发布了第三版《饮水水质准则》,美国环境保护局2004年修订了饮水水质标准,日本2004年发布了新的饮用水水质基准,欧盟1998年修订了饮水标准。上述标准基本代表了世界饮水水质标准的发展水平与趋势,其共同的特点是确定限值的化学物质数量迅速增加,特别是有机化合物和农药,同时对一些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指标限值更加严格。我国在2006年12月29日,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了经过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13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方法国家标准,并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GB5749-2006与GB5749-85相比,水质指标由35项增加至106项。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我国很多地区受工业排污影响,原水水质污染较严重。目前水厂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主要功能是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对污染较为严重的氨氮、高有机物以及铁、锰地表水显然无能为力。水厂出水水质难以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生物预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去除那些传统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的污染物质,这些污染物是微生物可以利用的营养物质,如氨氮、异味、BDOC(生物可降解有机碳)等。通过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流式生物预处理滤池,其特征在于,该升流式生物预处理滤池包含集成的上部升流式生物预处理池体和下部设备间;所述的上部升流式生物预处理池体包含进水配水系统、鼓风曝气系统、反冲洗配水配气系统、滤池本体以及滤料层(5);所述的下部设备间内设有曝气鼓风机、反冲洗鼓风机、反冲洗水泵以及各自对应配套的管路系统;所述的进水配水系统包含进水管(9)、进水渠、配水渠、出水渠(4)以及出水管(10);所述的进水渠和出水渠(4)分别设置在滤池本体的两侧;所述的配水渠设置在进水渠和滤池本体之间;所述的进水管(9)设置在进水渠的下部;所述的出水管(10)设置在出水渠(4)的底部;所述的鼓风曝气系统包含曝气进气管(1)、曝气分配管网以及设置在曝气分配管网上的若干单孔膜曝气器(15);所述的曝气进气管(1)将曝气分配管网和下部设备间内的曝气鼓风机连通;所述的滤料层(5)设置在滤池本体内部并铺设在曝气分配管网以及若干单孔膜曝气器(15)上方;所述的反冲洗配水配气系统包含反冲洗配水配气渠(8)、配水管(6)、配气管(7)、滤板以及均匀设置在该滤板上的若干无柄滤头(14);所述的反冲洗配水配气渠(8)设置在滤池本体底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流式生物预处理滤池,其特征在于,该升流式生物预处理滤池包含集成的上部升流式生物预处理池体和下部设备间;所述的上部升流式生物预处理池体包含进水配水系统、鼓风曝气系统、反冲洗配水配气系统、滤池本体以及滤料层(5);所述的下部设备间内设有曝气鼓风机、反冲洗鼓风机、反冲洗水泵以及各自对应配套的管路系统;所述的进水配水系统包含进水管(9)、进水渠、配水渠、出水渠(4)以及出水管(10);所述的进水渠和出水渠(4)分别设置在滤池本体的两侧;所述的配水渠设置在进水渠和滤池本体之间;所述的进水管(9)设置在进水渠的下部;所述的出水管(10)设置在出水渠(4)的底部;所述的鼓风曝气系统包含曝气进气管(1)、曝气分配管网以及设置在曝气分配管网上的若干单孔膜曝气器(15);所述的曝气进气管(1)将曝气分配管网和下部设备间内的曝气鼓风机连通;所述的滤料层(5)设置在滤池本体内部并铺设在曝气分配管网以及若干单孔膜曝气器(15)上方;所述的反冲洗配水配气系统包含反冲洗配水配气渠(8)、配水管(6)、配气管(7)、滤板以及均匀设置在该滤板上的若干无柄滤头(14);所述的反冲洗配水配气渠(8)设置在滤池本体底部以及曝气分配管网下方,并与滤池本体连通;所述的滤板与无柄滤头(14)设置在反冲洗配水配气渠(8)与曝气分配管网之间;所述的配水管(6)和所述的配气管(7)均设置在反冲洗配水配气渠(8)内,配水管(6)和配气管(7)的另一端通过管路分别与下部设备间内的反冲洗水泵和反冲洗鼓风机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流式生物预处理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流式生物预处理滤池,其配水渠在内部相邻进水渠的侧壁与相邻滤池本体的侧壁间设有配水翻水堰,将配水渠分为三部分,其中两个配水翻水堰之间为配水池,该配水池在其相邻进水渠侧壁上设有进水闸板阀(3)与进水渠连通;所述配水翻水堰与配水渠的另两边渠壁之间分别形成配水下向流道,其底部设有过水孔与反冲洗配水配气渠(8)连通;进水渠的内部为进水上向流道;配水池的底部位置高于进水渠的底部以及配水下向流道的底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流式生物预处理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上向流道与所述的配水下向流道内均设有10~30目格网(2),能够拦截粒径大于1mm的颗粒物。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流式生物预处理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渠(4)与滤池本体相邻的侧壁上设有出水闸板阀与出水翻水堰。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流式生物预处理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料层(5)铺满曝气分配管网上方,用于生物挂膜;所述滤料层(5)的厚度为2.0~4.0m,滤料的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报祥,陆彬,叶新,王如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