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墙体面板固定架的施工方法,能够用于固定墙体面板,施工建造抗震墙体,包括以下步骤:安装墙体面板固定件、穿插钢筋、安装墙体面板等步骤;该施工方法所采用的固定架具有结构简单,方便组装的特点,能够在任何地点下快速完成施工等优点。主要由若干个墙体面板固定件按照设定的形状间隔排列,墙体面板固定件的连接板上的通口穿插有钢筋,使得墙体面板固定件连成一体,该墙体面板固定架可以根据设定的区域选择性的填充材料,实现填充区域与非填充区域相结合,或者全部填充,或全部非填充,使得墙体更加多样。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固定架的挂载结构能够方便安装墙体面板或模板,能够在任何地点下快速完成施工,能够极大的缩短建筑施工工期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墙体面板固定架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墙体面板固定架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房屋建筑时常常采用空心砖、板砖砌成墙体,该方式作业施工周期长、墙体厚重、墙体抗震性能差,而且在施工过程占用较多的面积,施工现场杂乱,安全性差,虽然目前市场上有一些结构新颖的抗震墙砖,但是要铸成墙体仍然是要经过砌墙施工,这类抗震墙砖不仅成本高,而且由于有严格的使用操作规范,如果没按照要求使用就达不到抗震效果,极大的拖延了施工周期。另外,现有的墙体施工方法,安装模板和装饰面板等非常不方便,而且在二次装修时,不仅需要费时费力将原先的面板破坏掉,无法二次利用,而且还产生大量建筑垃圾,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针对以上问题,专利技术人研发了一种墙体面板固定架,可与墙体面板或模板结合使用,具体如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所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墙体面板固定架的施工方法,能够用于固定墙体面板和墙体模板,用于施工建造抗震墙体,该固定架具有结构简单,方便组装的特点,能够在任何地点下快速完成施工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固定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安装墙体面板固定件,所述墙体面板固定件包括两个用于固定墙体面板的外板,两个外板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或所述墙体面板固定件包括支撑杆和外板,所述支撑杆与外板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通过将若干墙体面板固定件按照设定的形状均匀间隔排列,将墙体面板固定件的底端固定在地面上,每个墙体面板固定件均竖直设置;二、穿插钢筋,将钢筋从第一个墙体面板固定件的连接板上的通口穿过,然后依次穿过第二个墙体面板固定件、第N个墙体面板固定件、直至穿过最后一个墙体面板固定件,使得所有墙体面板固定件连成一体,组成固定架;三、安装墙体面板,将墙体面板逐个安装于每相邻两个墙体面板固定件的外板之间。进一步的,在步骤1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数个墙体面板固定件横向设置,在这些横向设置的墙体面板固定件的连接板上开设数个能够穿过竖直设置的墙体面板固定件的通口,每个通口与一个竖直设置的墙体面板固定件相对应;然后将这些横向设置的墙体面板固定件依次从竖直设置的墙体面板固定件的顶部往下套装;相邻的两个横向设置的墙体面板固定件之间间隔一个墙体面板的距离,同时横向设置的墙体面板固定件的外板叠置于竖直设置的墙体面板固定件的外板外侧。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一个,两个外板以支撑杆为对称轴对称分布于支撑杆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N个,N≥2;每个外板分别对应通过一个连接板固定连接于一个支撑杆上,相邻的两个支撑杆之间通过若干拉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为实心杆或中空的通管。进一步的,所述外板为直面板或弧面板或折面板。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墙体面板固定件具有结构简单,固定架的挂载结构能够方便安装墙体面板或模板,能够在任何地点下快速完成施工,能够极大的缩短建筑施工工期和成本。2、本专利技术的固定件的高度能够根据所需铸造的墙体高度设定,可高、可矮,外板可以选用厚实钢板制成,能够承受较强压力,安装墙体面板后可以在固定件组成的固定架内填充混凝土,形成抗震墙体,也可以作为承重墙使用。3、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板上开设有通口,可以穿插钢筋,钢筋数量根据墙体承重情况计算,能够进一步提升墙体强度。4、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板上开设有通口还可以穿过水电、煤气管道、门窗、家具、电器等预埋物,而且通口足够大能够使得水泥流通,增加灌注进去的水泥和固定架的结合强度。5、在墙体面板固定架内方便预埋管道、橱柜和其他需要预埋的设备。6、本专利技术的墙体面板固定架可与墙体面板结合建造房屋,能够形成整体的房屋商品,整体销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墙体面板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墙体面板固定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墙体面板固定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墙体面板固定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墙体面板固定架的外板为弧面板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墙体面板固定架的外板为折面板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墙体面板固定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6所示,一种墙体面板固定架,主要由若干个墙体面板固定件5按照设定的形状间隔排列,所述墙体面板固定件5的连接板上的通口30穿插有钢筋,使得墙体面板固定件连成一体。本专利技术的墙体面板固定架还包括若干个横向设置的墙体面板固定件。一种墙体面板固定件,包括支撑杆1和用于固定墙体面板的外板2,所述支撑杆1与外板2之间通过连接板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板2的数量为两个,支撑杆数量为一个,两个外板以支撑杆1为对称轴对称分布于支撑杆1的两侧。所述连接板3上开设有数个通口30,该通口可用于穿插钢筋,也可便于混凝土流动,使得浇灌混凝土后的墙体能够形成一体。这样使得利用本实施例中的墙体面板固定件组成固定架后,可以通过穿插钢筋增强固定架强度,灌注水泥砂浆后更能提高墙体整体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1为实心杆,也可以是中空的通管,支撑杆1一般为笔直形状,但也可以是具有一定弯曲的弯杆,相应的外板2也可跟随弯曲,当支撑杆1选用中空的通管时,可以减轻整体重量,便于用作室内装修或者非承重墙的建造。本实施例根据实际施工墙体所需的结构,所述外板可以是直面板或弧面板或折面板等各种形状的面板。实施例2参照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板2和所述支撑杆1的数量均为两个,每个外板2分别对应通过一个连接板3固定连接于一个支撑杆1上,两个支撑杆1之间通过若干拉杆4连接。实施例3参照图1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板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杆1的数量为N个,N≥3;每个外板2分别对应通过一个连接板3固定连接于一个支撑杆1上,相邻的两个支撑杆1之间通过若干拉杆4连接。图4为支撑杆数量为三时的结构图。实施例4参照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没有支撑杆结构,采用仅有两个外板2和一个连接板3组成的结构,两个外板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该实施方式主要用于房屋装修施工。参照图8,利用上述几种墙体面板固定件组成的固定架,主要由数个上述的墙体面板固定件5间隔排列组成。排列方式可以是一字排列、弧形排列、方形排列、圆形排列等各种不同形状的排列方式,根据设计施工的具体要求排列,当遇到折角时,在折角处可以选用外板为折板的墙体面板固定件。为提高墙体强度,本实施例中,固定架还包括数根钢筋6,每根钢筋均依次穿过间隔排列的数个墙体面板固定件的连接板上的通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墙体面板固定架的施工方法](https://img.jigao616.com/upload/patent/2017/7/28/142953817.gif)
【技术保护点】
墙体面板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用于固定墙体面板的外板,两个外板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面板固定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安装墙体面板固定件,所述墙体面板固定件包括两个用于固定墙体面板的外板,两个外板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或所述墙体面板固定件包括支撑杆和外板,所述支撑杆与外板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通过将若干墙体面板固定件按照设定的形状均匀间隔排列,将墙体面板固定件的底端固定在地面上,每个墙体面板固定件均竖直设置;二、穿插钢筋,将钢筋从第一个墙体面板固定件的连接板上的通口穿过,然后依次穿过第二个墙体面板固定件、第N个墙体面板固定件、直至穿过最后一个墙体面板固定件,使得所有墙体面板固定件连成一体,组成固定架;三、安装墙体面板,将墙体面板逐个安装于每相邻两个墙体面板固定件的外板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面板固定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数个墙体面板固定件横向设置,在这些横向设置的墙体面板固定件的连接板上开设数个能够穿过竖直设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学阳,
申请(专利权)人:庄学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