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富强专利>正文

车用刮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0424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用刮泥器,包括外片(1)、套管(2)、内片(3)、弹簧(4)、连接螺栓(5)、支片(6)、压片(7)及刮片(8),其特征在于:内片(3)焊接固定在套管(2)上,外片(1)套在套管(2)上,连接螺栓(5)穿过支片(6)、弹簧(4)、内片(3)及套管(2)并在靠近外片(1)的一端用螺母固定连接,刮片(8)固定安装在支片(6)与压片(7)之间。(*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配件,尤其是能刮掉轮胎上泥土的一种摩托车用刮泥器。二
技术介绍
目前,摩托车上一般没有安装专门的刮泥装置,有的只是在车轮护壳尾端安装简易挡泥橡胶块,但往往效果并不理想,摩托车在泥泞道路上行驶时,烂泥仍然容易粘在轮胎上,因而在行驶过程中易打滑,造成行驶不安全,并且泥浆会飞溅到驾驶员或后座人员的身上。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刮掉轮胎上泥土,并具有挡泥功能的摩托车用刮泥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刮泥器,包括外片、套管、内片、弹簧、连接螺栓、支片、压片及刮片,其特征在于内片焊接固定在套管上,外片套在套管上,连接螺栓穿过支片、弹簧、内片及套管并在靠近外片的一端用螺母固定连接,刮片固定安装在支片与压片之间。本技术中支片为“L”型,并在弯折部位连接螺栓穿过的地方开有长圆孔,长圆孔向弯折的两个方向延伸,因此支片可在弯折的两个面上与螺栓连接,当支片窄的一面与螺栓连接时,可用于刮泥,用手或脚翻折刮片,使支片宽的一面与螺栓连接时,可用于挡泥。刮片的下边缘呈内圆弧形,更有利于刮泥。刮片与支片及压片通过三个螺栓连接,并且三个螺栓呈圆弧形排列,加强了刮片的强度。套管的长度小于车轮护壳厚度,以使本技术能牢固地连接在摩托车车轮护壳尾端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既能刮泥,又能挡泥,从而避免摩托车在泥泞道路上行驶时,烂泥粘在轮胎上,行驶时打滑,行驶不安全,并且泥浆会飞溅到驾驶员或后座人员的身上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翻折后挡泥状态图;图5是本技术中支片6的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中支片6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中支片6的右视图。五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至图3可以看出,本技术由外片1、套管2、内片3、弹簧4、连接螺栓5、支片6、压片7及刮片8组成,其特征在于内片3焊接固定在套管2上,外片1套在套管2上,连接螺栓5穿过支片6、弹簧4、内片3及套管2并在靠近外片1的一端用螺母固定连接,刮片8固定安装在支片6与压片7之间。由图2、图4还可以看出,支片6为“L”型,并在弯折部位连接螺栓5穿过的地方开有长圆孔,长圆孔向弯折的两个方向延伸。刮片8的下边缘呈内圆弧形。刮片8与支片6及压片7通过三个螺栓连接,并且三个螺栓呈圆弧形排列。套管2的长度小于车轮护壳厚度。使用时,摩托车前轮护壳尾端套在套管2上,外面套上外片1,并通过穿过套管2的连接螺栓5固定在摩托车轮护壳上,由于本技术中支片为“L”型,并在弯折部位连接螺栓穿过的地方开有长圆孔,长圆孔向弯折的两个方向延伸,因此支片可在弯折的两个面上与螺栓连接,当支片窄的一面与螺栓连接时,可用于刮泥,用脚或手翻折使支片宽的一面与螺栓连接时,可用于挡泥。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其刮泥挡泥效果均很理想。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刮泥器,包括外片(1)、套管(2)、内片(3)、弹簧(4)、连接螺栓(5)、支片(6)、压片(7)及刮片(8),其特征在于内片(3)焊接固定在套管(2)上,外片(1)套在套管(2)上,连接螺栓(5)穿过支片(6)、弹簧(4)、内片(3)及套管(2)并在靠近外片(1)的一端用螺母固定连接,刮片(8)固定安装在支片(6)与压片(7)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刮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片(6)为“L”型,并在弯折部位连接螺栓(5)穿过的地方开有长圆孔,长圆孔向弯折的两个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刮泥器,其特征在于刮片(8)的下边缘呈内圆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刮泥器,其特征在于刮片(8)与支片(6)及压片(7)通过三个螺栓连接,并且三个螺栓呈圆弧形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刮泥器,其特征在于套管(2)的长度小于车轮护壳厚度。专利摘要一种车用刮泥器,包括外片1、套管2、内片3、弹簧4、连接螺栓5、支片6、压片7及刮片8,其特征在于内片3焊接固定在套管2上,外片1套在套管2上,连接螺栓5穿过支片6、弹簧4、内片3及套管2并在靠近外片1的一端用螺母固定连接,刮片8固定安装在支片6与压片7之间。本技术既能刮泥,又能挡泥,而且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文档编号B60S1/00GK2628359SQ0324949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2日专利技术者蒋富强 申请人:蒋富强, 重庆隆之星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富强
申请(专利权)人:蒋富强重庆隆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