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鳅苗种二级培育的方法,包括一级培育阶段和二级培育阶段,其中,所述一级培育阶段步骤包括:将刚孵化的鳅苗置于网箱培养,并提供适口饲料;所述二级培育阶段步骤包括:将经过一级培育鳅苗置于轮虫高峰期的池塘中,提供适口饲料,并在鳅苗鳃呼吸向肠呼吸转换时期减少饲料饲喂量,培育后期及时进行寄生虫预防,并保持水体充分含氧量,至鳅苗长度长至4~5cm,完成泥鳅苗种培育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保证了鳅苗存活率从现有的平均低于10%水平提高到40%以上,适于泥鳅苗种培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鳅苗种二级培育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泥鳅苗种二级培育的方法。
技术介绍
泥鳅(Misgurnusarguillicaudatus)隶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属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是加工动物蛋白粉的最好原材料之一,也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品种之一。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其肉含蛋白质18.45%~20.7%,脂肪2.7%~2.8%,灰分1.6%~2.2%,每100克肉含维生素A70IU,维生素B440μg,钙51mg,磷154mg,铁3mg,并具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泥鳅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具有调中益气、解渴醒酒等功效。泥鳅广泛分布于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水域中,由于过度捕捞及栖息场所的日益恶化,野生资源遭到了破坏,自然产量大为减少。我国现有野生泥鳅年产量在40~50万吨,而国内市场泥鳅年需求量在300多万吨,目前人工养殖量只有20多万吨,韩国和日本等年需求量在20万吨以上,供求矛盾突出。泥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目前泥鳅养殖所放养的苗种主要是捕获的天然苗种,良种缺乏与退化、苗种的全国性无序流通以及不同来源的苗种在生长性能上的不稳定性已限制了当前泥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大规格泥鳅苗种培育阶段,因开口饵料、食性转变、水域环境变化等因素制约,平均成活率在10%以下,导致商品鳅养殖仍然依赖于捕捞天然野生泥鳅。泥鳅苗种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1)刚下塘的鳅苗平游能力极差,很难找到适口饲料,导致很多鳅苗沉于池底闷死;2)鳅苗从鳃呼吸向肠呼吸转化的时期,若泥鳅吃的太饱,很容易导致死亡;3)苗种培育后期,寄生虫滋生,容易导致大量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泥鳅苗种二级培育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的泥鳅苗种培育平均成活率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泥鳅苗种二级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培育阶段和二级培育阶段,其中:所述一级培育阶段步骤包括:将刚孵化的鳅苗置于网箱培养,并提供适口饲料,鳅苗孵出7~10天后,获得一级培育鳅苗;所述二级培育阶段步骤包括:将一级培育鳅苗置于轮虫高峰期的池塘中,提供适口饲料,并在鳅苗鳃呼吸向肠呼吸转换时期减少饲料饲喂量,培育后期及时进行寄生虫预防,并保持水体充分含氧量,至鳅苗长度长至4~5cm,完成泥鳅苗种培育过程。优选地,所述一级培育阶段包括以下步骤:I、将刚孵化的鳅苗从孵化池转移至网箱中,所述孵化池和网箱培育的水温差保持在3℃以下,放养密度为1500~2500尾/平方米;网箱的底部用塑料布铺垫,其水面有水花生覆盖;II、将煮熟的蛋黄或鱼粉用100目的滤袋过滤,再倒入网箱中进行投喂;III、鳅苗孵出7~10天后,获得一级培育鳅苗;所述步骤II中,在网箱的水面上设置遮阳网,避免阳光直射。优选地,所述二级培育阶段包括以下步骤:i、培养池塘中的水生浮游动物,至轮虫密度达到50~100个/mL,将一级培育鳅苗从网箱转移至池塘中,进行二级培育;当轮虫密度降至50个/mL以下时,补饲步骤III的过滤后的蛋黄和鱼粉;ii、放苗后第二天,将鱼粉和虾粉混合制成泥鳅适口的团状进行投喂;iii、放苗8天后,进行寄生虫预防,同时,减少每天的饲料投喂量;连续投喂3~4天后,将虾粉饲料制成0.3mm粒径的团状,继续投喂至放苗后第15天;放苗8天后的鳅苗开始由鳃呼吸转为兼营肠呼吸,但未健全,此时鳅苗的死亡率极高,减少投喂量能够减少死亡率;iv、当发现有鳅苗完成呼吸转换时,在饲料中加拌EM菌液,同时,泼洒光合菌进行调水,以增加水体的溶氧量;v、当90%的鳅苗完成呼吸转换时,将虾粉饲料制成0.5mm粒径的团状进行饲喂;饲喂3~4天后,将虾粉饲料制成0.8mm粒径的团状继续饲喂,至鳅苗长度规格至4~5cm,完成泥鳅苗种培育过程,培育过程中注意寄生虫预防。所述步骤i中,培养池塘中的水生浮游动物的方法为施肥培育与豆浆培育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步骤一:在放苗前两周,将生石灰化水泼洒入池塘,进行清塘,清塘三天后,施有机肥,待pH值降至9时,注入经60目筛网过滤的塘水,静置至石灰药力消失;步骤二:泼洒豆浆至塘水中,至水体呈翠绿色,透明度为25~35cm,早晚pH差在0.8~1.2之间,此时水体中有水生浮游动物出现,主要为轮虫,当轮虫的密度达到50~100个/mL时,即可用于二级培育;步骤三:放苗后的前3天,泼洒豆浆维持塘水的水体颜色、透明度和早晚pH差;3天后,泼洒尿素维持塘水的水体颜色、透明度和早晚pH差,以保证水体环境无较大变化,避免鳅苗因无法适应变化较大的水浴环境而大量死亡。所述步骤iii和步骤v中,用阿维菌素对鳅苗进行寄生虫预防。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泥鳅苗种二级培育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孵化前期提用网箱饲养,并提供适口饲料等方法,提高了孵化前期的鳅苗存活率;在呼吸转换阶段,通过对水体环境控制,并减少饲喂次数,减少了死亡率,最终使鳅苗的存活率从现有技术的平均10%提高到40%以上,适于泥鳅苗种培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泥鳅苗种二级培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一级培育:I、将刚孵化的鳅苗从孵化池转移至网箱中,所述网箱的面积为10m2~20m2,深度为35~45cm,以提供小水体环境供鳅苗生长;保持孵化池和网箱的水温差在3℃以下,放养密度为1500~2500尾/平方米;网箱的底部用塑料布铺垫,其水面有35%水花生覆盖,避免鳅苗沉于池底闷死;网箱的两端分设进水口和出水口;在网箱的水面上设置遮阳网,避免阳光直射;II、鳅苗孵出3天后,体长约3~4mm,胸鳍展开,开始从侧游转为平游,此时鳅苗的卵黄已吸收完毕,需要从外界摄食了,而此时的鳅苗平游能力差,口径仅50μm,在自然环境下很难找到适口饵料,导致鳅苗成活率降低;因此,提供适口饵料是提高鳅苗存活的关键;具体方法为:将煮熟的蛋黄或鱼粉装在100目绢袋中,在水盆中捏洗出悬浮液,将悬浮液倒入网箱中进行投喂,连喂2~3天,可弥补鳅苗因平游能力差和口径小而难以觅食的问题;III、经过7~10天的培育,鳅苗度过开口危险期,体长达到1.0cm,获得一级培育鳅苗,可用于二级培育。(2)二级培育:i、塘水中水生浮游动物的培养:步骤一:选择面积为1.8亩,满水深度为60cm的池塘,放苗前两周用500斤生石灰化水泼洒,进行清塘,泼洒的水深为25~30cm;清塘第三天,当pH值为10时,施有机肥鸡粪150斤,均匀泼洒于塘中,放置1~2天,待pH值降至9时,注入经60目筛网过滤的塘水,注水至45~50cm深;7~10天后,放苗试水,待1天后鳅苗无异样,证明石灰药力消失;步骤二:泼洒豆浆至上述塘水中,连续泼洒2天,每次泼洒3斤;经过4~5天后,水体呈翠绿色,透明度为25~35cm,早晚pH差在0.8~1.2之间,打样水体观察,可发现有水生浮游动物出现,肉眼观察为小小白点,显微镜下观察为轮虫,当塘水中轮虫的密度达到50~100个/mL时,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泥鳅苗种二级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培育阶段和二级培育阶段,其中:所述一级培育阶段步骤包括:将刚孵化的鳅苗置于网箱培养,并提供适口饲料,鳅苗孵出7~10天后,获得一级培育鳅苗;所述二级培育阶段步骤包括:将一级培育鳅苗置于轮虫高峰期的池塘中,提供适口饲料,并在鳅苗鳃呼吸向肠呼吸转换时期减少饲料饲喂量,培育后期及时进行寄生虫预防,并保持水体充分含氧量,至鳅苗长度长至4~5cm,完成泥鳅苗种培育过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鳅苗种二级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培育阶段和二级培育阶段,其中:所述一级培育阶段步骤包括:将刚孵化的鳅苗置于网箱培养,并提供适口饲料,鳅苗孵出7~10天后,获得一级培育鳅苗,具体为:I、将刚孵化的鳅苗从孵化池转移至网箱中,所述孵化池和网箱培育池的水温差保持在3℃以下,放养密度为1500~2500尾/平方米;网箱的底部用塑料布铺垫,其水面有35%的水花生覆盖;II、将煮熟的蛋黄或鱼粉用100目的滤袋过滤,再倒入网箱中进行投喂;III、鳅苗孵出7~10天后,获得一级培育鳅苗;所述二级培育阶段步骤包括:将一级培育鳅苗置于轮虫高峰期的池塘中,提供适口饲料,并在鳅苗鳃呼吸向肠呼吸转换时期减少饲料饲喂量,培育后期及时进行寄生虫预防,并保持水体充分含氧量,至鳅苗长度长至4~5cm,完成泥鳅苗种培育过程;具体为:i、培养池塘中的水生浮游动物,至轮虫密度达到50~100个/mL,将经过一级培育鳅苗从网箱转移至池塘中,进行二级培育;当轮虫密度降至50个/mL以下时,补饲步骤II的过滤后的蛋黄和鱼粉;ii、放苗后第二天,将鱼粉和虾粉混合制成泥鳅适口的团状进行投喂;iii、放苗8天后,进行寄生虫预防,同时,减少每天的饲料投喂量;连续投喂3~4天后,将虾粉饲料制成0.3mm粒径的团状,继续投喂至放苗后第15天;iv、当发现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杰,王银东,陈红莲,江海龙,甘小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