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芯及使用其的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9654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芯及使用其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芯,包括多个中心片、多个极卷、至少一第一导电柄及第一端子。各中心片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及绝缘部。各第一导电部及各第二导电部设置于各绝缘部的相对两侧。多个极卷分别缠绕于多个中心片。各极卷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各第一电极电性连接于各第一导电部。多个第一导电部金属焊接于至少一第一导电柄。第一端子电性连接于多个第一导电部。还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此电池芯、容置电池芯的外壳、被第一端子贯穿的绝缘环、挤压环、绝缘片及端盖以及固设于第一端子的固定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池芯及使用其的电池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提供大电流及高功率的电池芯及使用其的电池组。
技术介绍
现今的电子装置中,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种类愈来愈多。这些可携式电子装置,小从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及笔记本电脑,大至电动车等装置,皆需要电池等组件提供电子装置运作用的电源。在各种电池中,虽然无法充电的一次电池易于取得,但却不够环保。因此,可反复进行充电的二次电池的发展,便日益蓬勃了起来。目前能够提供大电流及高功率的二次电池中,内部的组件常需要以锁固方式彼此固定。但当电池内部的组件于运作时,常会有膨胀或收缩的情形。单纯以锁固的方式固定电池的内部组件,往往会受到内部原件膨胀或收缩的影响而导致电性连接不良。另外,单纯以锁固的方式固定电池的内部组件,也容易受到震动的影响而松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池芯及使用其的电池组,以提升内部组件的电性连接特性。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池芯,包括多个中心片、多个极卷、至少一第一导电柄及第一端子。各中心片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及绝缘部。各第一导电部及各第二导电部设置于各绝缘部的相对两侧。多个极卷分别缠绕于多个中心片。各极卷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各第一电极电性连接于各第一导电部。多个第一导电部金属焊接于至少一第一导电柄。第一端子电性连接于多个第一导电部。本技术另外提出一种电池组,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芯、外壳、绝缘环、挤压环、绝缘片、端盖及固定件。电池芯的第一端子包括彼此相连的基部及穿设部。基部电性连接于多个第一导电部。穿设部设置于基部远离于多个第一导电部的一侧。外壳具有容置空间及开口。电池芯容置于容置空间内。第一端子位于开口,且穿设部从基部朝向容置空间之外延伸。绝缘环设置于第一端子的基部且第一端子的穿设部贯穿绝缘环。挤压环堆栈于绝缘环且穿设部贯穿挤压环。挤压环的硬度大于绝缘环的硬度。绝缘片堆栈于挤压环且穿设部贯穿绝缘片。绝缘片的硬度小于挤压环的硬度。端盖堆栈于绝缘片且穿设部贯穿端盖。固定件堆栈于端盖且固设于穿设部。根据本技术的电池芯及使用其的电池组,能够借助以金属焊接方式电性连接中心片的第一导电部及第一导电柄,以增加第一导电部及第一导电柄之间的电性连接的稳定性,而可避免极卷在使用时所发生的膨胀或收缩造成第一导电部及第一导电柄之间的电性连接负面影响,也能避免电池芯或电池组受到震动或外力冲击时造成第一导电部及第一导电柄之间的电性连接负面影响。此外,第一端子的基部、绝缘环、挤压环、绝缘片及端盖依序堆栈的方式,于固定件固设于穿设部时,挤压环能整圈陷入绝缘环及绝缘片中,进而使端盖之内及之外形成气密隔绝的状态。绝缘环受到垂直压迫的力量而非受到扭转,故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如此的组装方式还可导入自动化工艺。【附图说明】图1绘示依照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组的立体示意图。图2绘示图1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绘示图1的电池组的电池芯的部分组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4绘示图1的电池组的电池芯的立体示意图。图5绘示图4的电池芯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6绘示依照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池芯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7绘示依照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池芯的俯视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电池组10、10a、1b电池芯11中心片111第一导电部llla、llla,第一凸起112第二导电部112a第二凸起113绝缘部12极卷121阳极片121a第一电极122阴极片122a第二电极123隔绝片131第一导电柄131a第一弯折部132第二导电柄132a第二弯折部141第一端子1411第一穿设部1412第一基部1413第一焊接部142第二端子1421第二穿设部1422第二基部1423第二焊接部20外壳20a容置空间201第一开口202第二开口31第一绝缘环32第二绝缘环41第一挤压环411第一本体部412第一凸肋部42第二挤压环421第二本体部422第二凸肋部51第一绝缘片52第二绝缘片61第一端盖61a第一贯通孔62第二端盖62a第二贯通孔71第一固定件711第一绝缘座体711a第一隔离环部712第一螺帽72第二固定件721第二绝缘座体721a第二隔离环部722第二螺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照图1及图2,图1绘示依照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组I的立体示意图,图2绘示图1的电池组I的分解立体示意图。电池组I包括电池芯10、外壳20、第一绝缘环31、第二绝缘环32、第一挤压环41、第二挤压环42、第一绝缘片51、第二绝缘片52、第一端盖61、第二端盖62、第一固定件71及第二固定件72。电池芯10的两端具有第一端子141及第二端子142。第一端子141包括依序相连的第一穿设部1411、第一基部1412及第一焊接部1413,第一基部1412的外径大于第一穿设部1411的外径。第二端子142包括依序相连的第二穿设部1421、第二基部1422及第二焊接部1423,第二基部1422的外径大于第二穿设部1421的外径。外壳20具有容置空间20a及位置相对的第一开口 201及第二开口 202。第一开口 201及第二开口 202皆与容置空间20a相连通。电池芯10容置于容置空间20a内。第一端子141位于第一开口 201,第二端子142位于第二开口 202。第一穿设部1411从第一基部1412朝向容置空间20a之外延伸。第二穿设部1421从第二基部1422朝向容置空间20a之外延伸。第一绝缘环31设置于第一端子141的第一基部1412,且第一端子141的第一穿设部1411贯穿第一绝缘环31。第二绝缘环32设置于第二端子142的第二基部1422,且第二端子142的第二穿设部1421贯穿第二绝缘环32。第一绝缘环31及第二绝缘环32的材质可例如由聚醋(polyester)材料制成。第一挤压环41具有第一本体部411及第一凸肋部412。第一凸肋部412相连于第一本体部411且位于第一本体部411的环状外缘而成环状。第一挤压环41堆栈于第一绝缘环31且第一穿设部1411贯穿第一挤压环41。第一挤压环41的硬度大于第一绝缘环31的硬度。第二挤压环42具有第二本体部421及第二凸肋部422。第二凸肋部422相连于第二本体部421且位于第二本体部421的环状外缘而成环状。第二挤压环42堆栈于第二绝缘环32且第二穿设部1421贯穿第二挤压环42。第二挤压环42的硬度大于第二绝缘环32的硬度。第一绝缘片51堆栈于第一挤压环41且第一穿设部1411贯穿第一绝缘片51。第一绝缘片51的硬度小于第一挤压环41的硬度。第二绝缘片52堆栈于第二挤压环42且第二穿设部1421贯穿第二绝缘片52。第二绝缘片52的硬度小于第二挤压环42的硬度。第一端盖61具有第一贯通孔61a。第一端盖61堆栈于第一绝缘片51,且第一穿设部1411贯穿第一端盖61的第一贯通孔61a。第二端盖62具有第二贯通孔62a。第二端盖62堆栈于第二绝缘片52,且第二穿设部1421贯穿第二端盖62的第二贯通孔62a。第一端盖61及第二端盖62可分别金属焊接于外壳20的第一开口 201及第二开口 202。第一固定件71包括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中心片,各该中心片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及绝缘部,各该第一导电部及各该第二导电部设置于各该绝缘部的相对两侧;多个极卷,分别缠绕于所述多个中心片,各该极卷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各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于各该第一导电部;至少一第一导电柄,所述第一导电部金属焊接于该至少一第一导电柄;以及第一端子,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胜发谢登存洪俊睿刘礼纶林裕涵叶高宏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