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反射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显示领域,能够解决背光模组反射片在近光源端受热发生形变的问题,进而提升显示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背光模组的反射结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背板,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侧边,所述反射结构包括:第一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反射片靠近所述光源的一端可自由延展;至少一第二反射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片的边缘,所述第二反射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反射片相层叠,第二端向背板侧边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反射片在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可自由延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射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的主要功能即在于为液晶面板提供均匀、高亮度的发光体,基本原理是将常用的点或线型发光体,透过有效光机构转化成高亮度且均一辉度的面发光体产品,使液晶面板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除了应用在液晶电视机、液晶显示器件之外,还可以应用在数码相框、电子纸、手机等需要背光的显示装置中。如图1所示为现有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背板I上放置反射片10,反射片10上再放置导光板7,光源3设置于导光板7的侧壁与背板I的侧边之间,光源3发出的光进入导光板7,再通过反射片10、扩散片等多种光学膜片(其余光学膜片图中未示出)后转化成亮度高且辉度均一的背光,射入液晶面板。在背光模组工作时,由于光源3温度较高,长时间工作时反射片10靠近光源3的一端温度较高,受热区会向周边延展,引起反射片的褶皱,导致反射光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射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能够解决背光模组反射片在近光源端受热发生形变的问题,进而提升显示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反射结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背板,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侧边,所述反射结构包括:第一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反射片靠近所述光源的一端可自由延展;至少一第二反射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片的边缘,所述第二反射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反射片相层叠,第二端向背板侧边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反射片在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可自由延展。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射片在靠近所述光源的一端具有可收缩可延展结构。可选地,所述可收缩可延展结构为镂空结构或者褶皱结构。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位于所述反射结构的上部,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板的侧壁之间存在空隙;所述可收缩可延展结构的位置与该空隙相对应。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位于所述反射结构的上部,所述第二反射片的第二端自所述导光板的底面向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延伸,形成包裹所述光源的半包围结构。优选地,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板的侧壁之间存在空隙;所述半包围结构的末端沿平行于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延伸,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覆盖所述空隙。优选地,所述半包围结构包括圆角状的弯折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片靠近所述光源一侧的边缘对应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中的边框遮挡区域。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任一项所述的反射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设置有内凹结构,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反射片的第一端,并给所述第一端提供延伸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射片形成包裹所述光源的半包围结构时,所述光源贴近所述半包围结构的两个角为圆角。可选地,所述背板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反射片的定位柱。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采用两种反射片组成背光模组的反射结构:第一反射片设置于导光板的正下方,至少一第二反射片设置于第一反射片的边缘,第二反射片的一端与第一反射片相层叠,另一端可向背板侧边方向延伸,第一、第二反射片相配合,使得整个背板的底部均分布有反射面,射至背板的光均可经反射后进入导光板形成背光;同时,第一反射片靠近光源的一端可自由延展,可避免第一反射片在近光源端受热发生形变,而第二反射片在第一端或第二端可自由延展,因此第二反射片在近光源端受热发生形变时可进行自由延长,避免第二反射片在近光源端受热发生形变,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反射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能够解决背光模组反射片在近光源端受热发生形变的问题,进而提升显示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现有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三;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结构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1-背板,101-背板内凹结构,2-第一反射片,3-光源,4_第二反射片,401-第二反射片的第一端,402-第二反射片的第二端,403-向上延伸部分,404-沿导光板出光面的延伸部分,405-弯折部,406-可收缩可延展结构,407-镂空的图案结构,5-背板凸耳,6-定位柱,7_导光板,701-导光板的底面,702-导光板的出光面,8-空隙,10-反射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射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能够解决背光模组反射片在近光源端受热发生形变的问题,进而提升显示效果。为便于理解,本文将反射结构至于背光模组的背景下进行叙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反射结构以及设置有该反射结构的背光模组,如图2所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3、导光板7、背板1,以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结构,光源3设置于导光板7的侧壁与背板I的侧边之间。上述反射结构包括:第一反射片2,设置于背板I的上方,导光板7的正下方,第一反射片2靠近光源3的一端可自由延展;至少一第二反射片4,设置于第一反射片2的边缘,第二反射片4的第一端401与第一反射片2相层叠,第二端402向背板I侧边方向延伸,第二反射片在第一端401或第二端402可自由延展。本实施例反射结构包括一个第一反射片2和至少一第二反射片4,其中,第一反射片2为主反射片,放置在背板I内部导光板7的正下方,除了在靠近光源3的一端短些(比背光板7短)以使第一反射片2在受热时具有延伸空间,不致因边缘受限而变形。第二反射片4为副反射片,设置于第一反射片2靠近光源3的边缘,其第一端401与第一反射片2相层叠并可自由延展,第二端402向背板I侧边方向延伸(也可改在第二端402除预留延展空间,使第二端402可自由延展),第二反射片4也不会因边缘受限而变形。第一反射片2变短部分由第二反射片4补充,二者相互配合,使得整个背板的底部均分布有反射面,射至背板的光均可经反射后进入导光板形成背光。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在背板I长边两侧均设置有光源,则第一反射片2在靠近背板I长边的两端均设计短些,这样第一反射片2在两侧均会与背板I侧边间留出空隙;然后该空隙分别安装第二反射片4,第二反射片4近中心的第一端401均与第一反射片2相层叠,靠近边框的第二端402都向背板I侧边方向延伸。图2仅示出背板I的一个长边侧。反射片有四个边,同理,如果背板I的长边两侧、短边侧均设置光源,则第一反射片2的四个边的边缘均设计的短些,并且在第一反射片2的四个边的边缘均层叠安装第二反射片4,通过第二反射片4的延伸,反射面仍然分布在整个背板的底部,但不会因受热变形导致反射光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反射结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背板,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侧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包括:第一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反射片靠近所述光源的一端可自由延展;至少一第二反射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片的边缘,所述第二反射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反射片相层叠,第二端向背板侧边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反射片在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可自由延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健,马永达,吴新银,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