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轮机的盘体式油冷却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状的上盘体及下盘体,上盘体与下盘体配合封装,上盘体与下盘体之间带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中安装有冷却管,冷却管的进油端与出油端分别伸出上盘体与下盘体的上下两端,冷却管呈盘旋状布置于所述冷却腔中;所述上盘体上带有连通冷却腔的进水口及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冷却管盘绕于盘体状冷却空间中,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冷却效果好、效率高,保证水轮机轴承、发动机可靠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密封性好、安装方便、可靠性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电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水轮机。
技术介绍
水轮机的水轮通过轴承安装于机架上,与机架的连接处带有密封装置。轴承用的润滑是一般直接存储于转动箱体内。随着水轮的长时间转动,油温升高、膨胀、溢出,从而造成轴承、轴瓦抱死等现象,因此需不断注入新的润滑油,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但是不断注新的润滑油既麻烦,又难以适量准确注入,而且浪费润滑油,工作效率低。现有的水轮机的润滑油冷却方式一般是采用冷却发动机的余风来对润滑油进行冷却,该冷却方式很难达到良好的冷却效果。润滑油不良的冷却效果往往会引起发动机温度上升、输出功率下降,严重的会导致发动机的拉瓦、抱缸等故障,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进行研宄和改进,提供一种水轮机的盘体式油冷却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的特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水轮机的盘体式油冷却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状的上盘体及下盘体,上盘体与下盘体配合封装,上盘体与下盘体之间带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中安装有冷却管,冷却管的进油端与出油端分别伸出上盘体与下盘体的上下两端,冷却管呈盘旋状布置于所述冷却腔中;所述上盘体上带有连通冷却腔的进水口及出水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盘体与下盘体通过其周缘的安装板连接。所述冷却管的截面为方形结构。所述上盘体与下盘体间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安装于上盘体与下盘体的内缘侧。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冷却管盘绕于盘体状冷却空间中,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冷却效果好、效率高,保证水轮机轴承、发动机可靠工作。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密封性好、安装方便、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剖视图。图3为图1的A—A#lj视图。图中:1、上盘体;11、进水口 ;12、出水口 ;2、下盘体;3、冷却管;31、进油端;32、出油端;4、密封圈;5、安装板;6、冷却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水轮机的盘体式油冷却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状的上盘体I及下盘体2,上盘体I与下盘体2配合封装,上盘体I与下盘体2之间带有冷却腔6,冷却腔6中安装有冷却管3,冷却管3的截面为方形结构。冷却管3的进油端31与出油端32分别伸出上盘体I与下盘体2的上下两端,冷却管3呈盘旋状布置于冷却腔6中;上盘体I上带有连通冷却腔6的进水口 11及出水口 12。冷却管3中通油,冷却腔6中通水。上盘体I与下盘体2通过其周缘的安装板5连接,相对应的安装板5上带有腰形孔并通过螺栓连接。上盘体I与下盘体2间安装有密封圈4,密封圈4安装于上盘体I与下盘体2的内缘侧的环槽中,实现二者密封连接。油液从冷却管3的进油端31进入,经过多次盘绕后并经过冷却管3外侧的水冷却后从出油端32流出至发动机的冷却部或水轮机的轴承部位,实现冷却和润滑。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冷却管盘绕于盘体状冷却空间中,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冷却效果好、效率高,保证水轮机轴承、发动机可靠工作。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密封性好、安装方便、可靠性高。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技术,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技术所揭示
技术实现思路
所作出局部改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特征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水轮机的盘体式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壳体状的上盘体(I)及下盘体(2),上盘体(I)与下盘体(2)配合封装,上盘体(I)与下盘体(2)之间带有冷却腔(6),所述冷却腔(6)中安装有冷却管(3),冷却管(3)的进油端(31)与出油端(32)分别伸出上盘体(I)与下盘体(2)的上下两端,冷却管(3)呈盘旋状布置于所述冷却腔¢)中;所述上盘体(I)上带有连通冷却腔(6)的进水口(11)及出水口(12)。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轮机的盘体式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体(I)与下盘体(2)通过其周缘的安装板(5)连接。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轮机的盘体式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3)的截面为方形结构。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轮机的盘体式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体(I)与下盘体(2)间安装有密封圈(4)。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轮机的盘体式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安装于上盘体(I)与下盘体(2)的内缘侧。【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水轮机的盘体式油冷却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状的上盘体及下盘体,上盘体与下盘体配合封装,上盘体与下盘体之间带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中安装有冷却管,冷却管的进油端与出油端分别伸出上盘体与下盘体的上下两端,冷却管呈盘旋状布置于所述冷却腔中;所述上盘体上带有连通冷却腔的进水口及出水口。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冷却管盘绕于盘体状冷却空间中,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冷却效果好、效率高,保证水轮机轴承、发动机可靠工作。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密封性好、安装方便、可靠性高。【IPC分类】F16N39-02, F03B11-06【公开号】CN204300670【申请号】CN201420821314【专利技术人】王华春, 吴会莲, 熊冰, 黄文标, 吴舒艺, 刘清凤 【申请人】广东梅雁吉祥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申请日】2014年12月1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轮机的盘体式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壳体状的上盘体(1)及下盘体(2),上盘体(1)与下盘体(2)配合封装,上盘体(1)与下盘体(2)之间带有冷却腔(6),所述冷却腔(6)中安装有冷却管(3),冷却管(3)的进油端(31)与出油端(32)分别伸出上盘体(1)与下盘体(2)的上下两端,冷却管(3)呈盘旋状布置于所述冷却腔(6)中;所述上盘体(1)上带有连通冷却腔(6)的进水口(11)及出水口(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春,吴会莲,熊冰,黄文标,吴舒艺,刘清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梅雁吉祥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