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防水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92829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防水接线盒,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倒钩,该倒钩等距设置,并且相对应设置,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卡条,各倒钩分别与同一侧的卡条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两侧壁朝向下壳体的两侧壁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凹槽,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壁朝向上壳体的两侧壁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凸起,各条凸起分别与相对应的凹槽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于:在上壳体上设置了倒钩与下壳体上设置了卡条,通过卡扣方式连接闭合,又在上壳体上设置了凹槽,下壳体上设置了凸起,该凸起位于凹槽内,采用了上下左右固定,最终实现了多方位固定,保证了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防水接线盒
本技术涉及电气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电缆防水接线盒。
技术介绍
电缆防水接线盒主要应用于电线电缆、通讯电缆及信号电缆连接处的保护,本产品属于固化防护,不会有任何水和空气与电缆连接点产生接触。 现有的电缆防水接线盒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在上壳体与下壳体采用单扣式连接,此结构为单点式结构连接,只有在单扣连接处比较稳固,其他部位不稳定,使密封性能较差,无法满足恶劣环境下使用的要求;且现有的电缆防水接线盒只能对一定大小的电缆进行防水,使用范围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牢固、密封效果好、使用范围广及使用寿命长的电缆防水接线盒。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缆防水接线盒,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倒钩,该倒钩等距设置,并且相对应设置,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卡条,各倒钩分别与同一侧的卡条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两侧壁朝向下壳体的两侧壁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凹槽,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壁朝向上壳体的两侧壁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凸起,各条凸起分别与相对应的凹槽相适配,所述上壳体包括第一前部、中部及第一后部,所述第一前部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圆形空心柱,所述第一前部上还设置有第一刻度纹,所述中部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接线口,所述第一后部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圆形空心柱,所述第一后部上还设置有第二刻度纹,所述下壳体包括第二前部及第二后部,所述第二前部上设置有第三刻度纹,所述第二后部上设置有第四刻度纹,所述第一刻度纹与第三刻度纹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刻度纹与第四刻度纹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第一刻度纹与第三刻度纹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第二刻度纹与第四刻度纹之间,该第一前部与第二前部构成第一插线口,该插线口的口径由第一前部至第一中部的方向依次增大,该第一后部与第二后部构成第二插线口,该插线口的口径由第一后部至第一中部的方向依次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壳体上设置了倒钩与下壳体上设置了卡条,通过卡扣方式连接闭合,又在上壳体上设置了凹槽,下壳体上设置了凸起,该凸起位于凹槽内,采用了上下左右固定,最终实现了多方位固定,保证了连接稳定性,且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受到挤压后自身会有个向外的弹力,该弹力带动上壳体及下壳体向外张开,此时上壳体上的倒钩又向内施加固定力,保证了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更加牢固可靠,提高了密封效果;在上壳体上设置了第一刻度纹及第二刻度纹,下壳体上设置了第三刻度纹及第四刻度纹,可根据电缆大小,按照防水接线盒上的刻度进行锯断,以便继续安装,实现了电缆防水接线盒能对不同大小的电缆进行安装,使用范围广,此结构设计非常合理,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结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一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防水接线盒,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中,所述上壳体I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倒钩14,该倒钩等距设置,并且相对应设置,所述下壳体2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卡条23,各倒钩14分别与同一侧的卡条23连接,所述上壳体I的两侧壁朝向下壳体2的两侧壁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凹槽15,所述下壳体2的两侧壁朝向上壳体I的两侧壁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凸起16,各条凸起16分别与相对应的凹槽15相适配,并且相对应设置,所述上壳体I包括第一前部11、中部12及第一后部13,所述第一前部11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圆形空心柱112,所述第一前部11上还设置有第一刻度纹111,所述中部12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接线口 121,所述第一后部13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圆形空心柱132,所述第一后部13上还设置有第二刻度纹131,所述下壳体2包括第二前部21及第二后部22,所述第二前部21上设置有第三刻度纹211,所述第二后部22上设置有第四刻度221纹,所述第一刻度纹111与第三刻度纹211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刻度纹131与第四刻度纹221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第一刻度纹111与第三刻度纹211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第二刻度纹131与第四刻度纹221之间,该第一前部11与第二前部21构成第一插线口,该插线口的口径由第一前部11至第一中部12的方向依次增大,该第一后部13与第二后部22构成第二插线口,该插线口的口径由第一后部13至第一中部12的方向依次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壳体上设置了倒钩与下壳体上设置了卡条,通过卡扣方式连接闭合,又在上壳体上设置了凹槽,下壳体上设置了凸起,该凸起位于凹槽内,采用了上下左右固定,最终实现了多方位固定,保证了连接稳定性,且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受到挤压后自身会有个向外的弹力,该弹力带动上壳体及下壳体向外张开,此时上壳体上的倒钩又向内施加固定力,保证了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更加牢固可靠,提高了密封效果;在上壳体上设置了第一刻度纹及第二刻度纹,下壳体上设置了第三刻度纹及第四刻度纹,可根据电缆大小,按照防水接线盒上的刻度进行锯断,以便继续安装,实现了电缆防水接线盒能对不同大小的电缆进行安装,使用范围广,此结构设计非常合理,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防水接线盒,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倒钩,该倒钩等距设置,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卡条,各倒钩分别与同一侧的卡条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两侧壁朝向下壳体的两侧壁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凹槽,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壁朝向上壳体的两侧壁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凸起,各条凸起分别与相对应的凹槽相适配,所述上壳体包括第一前部、中部及第一后部,所述第一前部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圆形空心柱,所述第一前部上还设置有第一刻度纹,所述中部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接线口,所述第一后部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圆形空心柱,所述第一后部上还设置有第二刻度纹,所述下壳体包括第二前部及第二后部,所述第二前部上设置有第三刻度纹,所述第二后部上设置有第四刻度纹,所述第一刻度纹与第三刻度纹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刻度纹与第四刻度纹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第一刻度纹与第三刻度纹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第二刻度纹与第四刻度纹之间,该第一前部与第二前部构成第一插线口,该插线口的口径由第一前部至第一中部的方向依次增大,该第一后部与第二后部构成第二插线口,该插线口的口径由第一后部至第一中部的方向依次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防水接线盒,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倒钩,该倒钩等距设置,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卡条,各倒钩分别与同一侧的卡条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两侧壁朝向下壳体的两侧壁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凹槽,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壁朝向上壳体的两侧壁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凸起,各条凸起分别与相对应的凹槽相适配,所述上壳体包括第一前部、中部及第一后部,所述第一前部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圆形空心柱,所述第一前部上还设置有第一刻度纹,所述中部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接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列保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沪康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