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分散装置及其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9228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0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分散装置,该气体分散装置包括由壁(1)围成的空腔(2),所述壁(1)的表面设置有气体扩散通孔(5),所述装置还包括通向所述空腔(2)的进气口(3),其中,所述空腔(2)中设置有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3)相通、另一端封闭,且管壁上设置有气孔(7)。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气体分散装置用于污水处理的应用。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气体扩散装置进行污水处理,扩散出来的气泡直径小于1mm,氧转移效率可以稳定在30%以上,最高可达35%-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空气压缩设备(如空压机、鼓风机)产生的压缩气体通过曝气 管或曝气头向污水充氧,提供微生物所需的气体。曝气是采用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措施,使空 气中的氧转移到混合液中而被微生物利用的过程。曝气的主要作用除供氧外,还起搅拌混 合作用,使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保持悬浮状态,与污水充分接触混合,从而提高传质效率, 保证曝气池的处理效果。 鼓风曝气系统由鼓风机、曝气装置和空气输送管道组成。鼓风机将空气通过一系 列管道输送到安装于曝气池底部的曝气装置,经过曝气装置,将空气中的氧转移到混合液 中去。 鼓风曝气系统中的气体分散装置主要分为微气泡、中气泡、水力冲击等类型。其 中,(1)微气泡曝气器采用多孔材料如陶粒、粗瓷等掺以适当的如酚醛树脂一类的粘合剂, 在高温下烧结成为扩散板、扩散管和扩散罩的形式,缺点是气压损失大,易堵塞,送入的空 气应预先通过过滤处理。(2)中气泡曝气器产生的气泡直径2-6mm,在过去主要是穿孔管。 穿孔管由钢管或塑料管制成,直径25-50mm,在管壁两侧下部开直径3-5mm的孔眼,间距 50-100mm。穿孔管不易堵塞,构造简单,阻力小;但氧的利用率低,动力效率低。(3)水力冲 击式曝气器以射流式空气扩散装置为主,利用水泵打入的泥、水混合液的高速水流的动能, 吸入大量空气,泥、水、气混合液在喉管中强烈混合搅动,将气泡粉碎为雾状,使氧迅速转移 至混合液中,氧转移效率可达20%,但是动力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新的气体分散装置,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分散装置扩散出 的气泡尺寸更小,氧转移效率更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气体分散装置,该气体分散 装置包括由壁1围成的空腔2,所述壁1的表面设置有气体扩散通孔5,所述装置还包括通 向所述空腔2的进气口 3,其中,所述空腔2中设置有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的一端与所述 进气口 3相通、另一端封闭,且管壁上设置有气孔7。 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体扩散装置扩散出来的气泡直径小于1_,氧转移效率可以 稳定在30%以上,最高可达35%-40%。 优选地,在壁1的每平方厘米的外表面上,所述气体扩散孔5的个数为1-30个。 优选地,所述气体扩散通孔5的中心轴线与球心之间的距离h为0. 3-3cm。 优选地,所述气孔7的孔直径为0. 5-10mm,优选为l-5mm,孔隙率为5-40%,优选为 8-35% ;优选,所述气孔7沿着进气管6的中心轴线设置在管壁上。 优选地,所述空腔2的容积为30-4000ml。 优选地,所述空腔2为空心球体。 优选地,所述空腔2中还设置有对腔体2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骨架4,且所述支持 骨架4的支撑端连接到壁1的内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骨架4和进气管6均过球心,且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6管壁上的气孔7的中心轴线不过球心。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6的另一端延伸并固定到壁1的内表面上的限位孔内,所述支 撑骨架4的支撑端固定到壁1的内表面的限位孔内。优选地,所述进气管6为圆管,管直径至少为5_,更优选为8_30mm。 优选地,形成所述壁1的材质为弹性材料,所述弹性材料选自聚异戊二烯、丁苯橡 胶、聚丁二烯橡胶、乙丙橡胶和丁基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壁1的厚度为0. 2-4cm,优选 为0. 5-2cm;形成所述进气管6与形成所述支撑骨架4的材质相同或不同,各种独立地选自 聚异戊二烯、丁苯橡胶、聚丁二烯橡胶、乙丙橡胶、丁基橡胶、苯乙烯、聚烯烃、聚氨酯和聚酯 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气体分散装置用于污水处理的应用。优选情况下,在所述 气体扩散装置的内外压差为I-IOOkPa的使用状态下,所述气体扩散通孔5的孔直径为 0? 2-lmm,孔隙率为 1-20%。 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体分散装置应用于污水处理中后,能够更好地提供曝气效果, 使其中的活性污泥与污水和氧气充分接触,从而提高传质效率,保证曝气效果,使污水的处 理效果更佳。此外,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时,停止曝气后,由于所述气体扩散通 孔5的中心轴线与球心之间的距离为0. 3-3cm,S卩,所述气体扩散通孔5的中心轴线不过球 心,且形成所述气体扩散装置的壁1采用弹性材料,因此,气体扩散孔的关闭性能好,可以 防止倒吸,而且不易造成通孔的堵塞。 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 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分散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图1所述气体分散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说明图1所述气体分散装置的X-Y平面的剖面图;图4是用于所述气体分散装置的进气管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壁2 :空腔3 :进气口 4:支撑骨架5:气体扩散通孔 6 :进气管7 :气孔8 :端头10 :气体分散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 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按照本专利技术,气体分散装置包括由壁1围成的空腔2,所述壁1的表面设置有气体 扩散通孔5,所述装置还包括通向所述空腔2的进气口 3,其中,所述空腔2中设置有进气管 6,所述进气管6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 3相通、另一端封闭,且管壁上设置有气孔7。 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体分散装置,含氧气体(通常为压缩空气)通过进气口 3被引 入进气管6中,通过进气管6管壁上的气孔7扩散到由壁1围成的空腔2中,并通过分布在 壁1表面的气体扩散孔5再次被分散成为更细小的气泡而从空腔2内部扩散到空腔2外面。 一方面,使得通过进气管6的气孔7扩散出去的气泡再次经过气体扩散通孔5的扩散而成 为更细小的气泡,另一方面,能够得以通过所述气体分散装置将气泡均匀扩散到待处理污 水中,以提高氧转移效率。 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空腔2由壁1围成。形成所述壁1的材质的种类的可选择范围 较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只要适于在其表面形成气体扩散通孔5并具有 一定的承载力即可。优选情况下,为了更易于形成气体扩散通孔5,且利于在停止曝气时气 体扩散通孔5的自闭合,形成所述壁1的材质可以为各种弹性材料,所述弹性材料优选选自 聚异戊二烯、丁苯橡胶、聚丁二烯橡胶、乙丙橡胶和丁基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通常情况下, 所述壁1的厚度为〇? 2-4cm,优选为0? 5-2cm。 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气体扩散孔5在壁1表面的分布情况(即数量和分布形式)可以 根据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优选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保证曝气供氧效果,在 壁1的每平方厘米的外表面上,所述气体扩散孔5的个数为1-30个,优选为2-20个。为了 更好地实现使扩散到空腔2外的气泡的尺寸更小以保证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氧气的溶氧量 以及活性污泥对氧的利用率,优选在所述气体扩散装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分散装置,该气体分散装置包括由壁(1)围成的空腔(2),所述壁(1)的表面设置有气体扩散通孔(5),所述装置还包括通向所述空腔(2)的进气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2)中设置有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3)相通、另一端封闭,且管壁上设置有气孔(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