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绍牛专利>正文

集约式水稻抛秧成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92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集约式水稻抛秧成行机,它由装置在底座(1)上的机架(2)和装置在机架(2)上的抛秧成行机构组成,反向坐在操作手座(3)上的操作手将钵苗从装在机架(2)顶端的贮秧箱(4)的出秧口分落到钵苗传送(6)上,由其传送到送出端下方承接的接苗斗(8)中;接苗斗(8)由间歇摩擦盘(7)与平衡杆(9)端头部的摩擦片(10)对搓摆转开启,将钵苗经定行排苗斗(11)以自由落体状滑落抛栽到由底座(1)底部的纵向凸筋(13)和其尾端的刮泥板(12)在田里疏导出的稀泥浆沟槽中,钵苗在田里自然整齐成行,成活率高。(*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约式水稻抛秧成行机本技术涉及一种间隔式定量播种机械,特别是一种用于抛秧栽种水稻的集约式水稻抛秧成行机。抛秧栽种水稻,是既能保证水稻秧苗成活率、大大提高产量,又能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新技术。目前在运用此项新技术时,主要仍是依赖于人工抛秧。虽然也见出现一些未定型的抛秧机,但都未能解决钵体秧苗(以下简称为“钵苗”)的损坏和抛出的钵苗散乱,在田里不成行的难题,直接响着水稻生长的后期施肥、除草、喷药和收割等作业。本技术的目的,是向公众提供一种能使抛栽的钵苗在田里整齐成行,并能有效地减少钵苗破损、保证抛秧质量的新型水稻钵苗抛秧机械——集约式水稻抛秧成行机。为便于介绍,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技术措施和最佳实施方案进行综合详述:图1是整机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以表现钵苗集约装置中的接苗斗和定行排苗斗的结构状态;图3为钵苗集约装置的接苗斗的接排苗状态图;图4为图1的B向视图,即仰视底座上刮泥板配置状态。本新型集约式水稻抛秧成行机是由装置在底座(1)上的机架(2)和特别设计的装置在机架(2)上和抛秧成行机构组成,并由拖拉机牵引行进,以专门的操作手进行剥脱钵苗分秧作业,操作手座(3)与行进方向相反地反向装置在机架(2)的前端头处;其特殊的结构方式是:设置有一个专门搁置钵苗软质塑胶秧床的贮秧箱(4),该贮秧箱(4)以底平面斜向操作手座(3)固装在机架(2)的顶端处,贮秧箱(4)的落秧口设置在靠近操作手座(3)的贮秧箱底平面的低端部位;所谓的抛秧成行机构包括有由动力传动装置(5)带动的钵苗传送带(6)及钵苗集约装置中的接苗斗(8)和定行排苗斗(11)等部件。钵苗传送带(6)-->位于贮秧箱(4)底平面的下方,绷装在由动力传动装置(5)传动的,支承座固装在机架(2)上的主动滚筒和轴芯线与主动滚筒轴芯线相平行的从动滚筒上,钵苗集约装置的接苗斗(8)也是以其转动轴两端的支承座固装在机架(2)上,接苗斗(8)呈无柄铲勺状,承接装置在钵苗传送带(6)送出端的下方。接苗斗(8)的摆转开启是由一对间歇摩擦轮副来实现,其中较为简单实用的结构方式,就是以一个固装在钵苗传送带(6)送出端的主动滚筒或者从动滚筒的芯轴上,外圈圆周上固装设置着一段或者对称装置着两段圆弧摩擦片的间歇摩擦盘(7)与固装在接苗斗(8)转动轴上的平衡杆(9)端头上的弧形状摩擦片(10)配装,当间歇摩擦盘(7)上的摩擦片未与平衡杆(9)端头部的摩擦片(10)接触时,接苗斗(8)借助平衡杆(9)未端上的配重锤的重力封挡承接从钵苗传送带(6)落下的钵苗,当间歇摩擦盘(7)上的摩擦片与平衡杆(9)端头部的摩擦片(10)对搓时,接苗斗(8)即行随着向下摆转开启,于是原已装在接苗斗(8)中的钵苗便滑落到承接在接苗斗(8)下方的定行排苗斗(11)中,定行排苗斗(11)是无底漏空的倒截锥体斗状,固装在机架(2)上,定行排苗斗(11)的中线垂直对着底座(1)底部上设置的纵向凸筋(13)中线后端的延长线,纵向凸筋(13)的后端头部的两侧各斜向内侧固装着一片刮地板(12),贮秧箱(4)底平面上的一个落秧口与对应的一个接苗斗(8)、一个定行排苗斗(11)及底座(1)底部上的一条纵向凸筋(13)组合成一个抛秧单元,它们的中线位于同一个纵向竖立平面上,其行进间抛栽到田里的钵苗即自然成行,一个操作手可操作3至4个单元,本技术可制作成一人操作型和二人操作型,即设计方案可以是4单元型或者8单元型。对钵苗的抛栽速度(即苗距密度)可由拖拉机的行进速度通过动力传动装置(5)施以调控。这种新型水稻抛秧成行机所抛栽的钵苗是由反向坐在操作手座(3)上的操作手从软质塑胶秧床中剥下,通过贮秧箱(4)的落秧口分落到秧苗传送带(6)上,再由秧苗传送带(6)送落到钵苗集约装置的接苗斗(8)中,经间歇摩擦轮副集约而将接苗斗(8)摆转开启后,各单元接苗斗(8)中的钵苗即同时落经各自的定行排苗斗(11),以自由落体状被滑落抛栽到由底座(1)底部的纵向-->凸筋(13)和刮泥板(12)在田里疏导出的稀泥浆沟槽中。其整个过程均处于柔性传递状态,钵苗不易受到损伤。钵苗分单元运作,栽到田里,便自然整齐成行,这就方便了禾苗生长过程中、后期的追肥、中耕、除草、灭虫及收割等作业。底座(1)底部设置的纵向凸筋(13)和刮泥板(12)在本机行进作业过程中自然形成一道道平行稀软的泥浆沟槽,钵苗落到田里后不仅整齐成行,而且成活率大大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约式水稻抛秧成行机,它由装置在底座(1)上的机架(2)和装置在机架(2)上的抛秧成行机构组成,操作手座(3)反向装置在机架(2)的前端头处,其特征在于:贮秧箱(4)以底平面斜向操作手座(3)固装在机架(2)的顶端处,所述的抛秧成行机构中的钵苗传送带(6)位于贮秧箱(4)底平面下方,绷装在由动力传动装置(5)传动的,支承座固装在机架(2)上的主动滚筒和轴芯线与主动滚筒相平行的从动滚筒上,钵苗集约装置的呈无柄铲勺状的接苗斗(8)以转动轴两端的支承座固装在机架(2)上,承接装置在钵苗传送带(6)送出端的下方,固装在钵苗传送带(6)送出端的主动滚筒或从动滚筒芯轴上,外圈圆周上装设着一段或者对称装置着两段圆弧摩擦片的间歇摩擦盘(7)与固装在接苗斗(8)转动轴上的平衡杆(9)端头部的弧形状摩擦片(10)配装,承接在接苗斗(8)下方的定行排苗斗(11)呈无底漏空的倒截锥体斗状,固装在机架(2)上,定行排苗斗(11)的中线垂直于底座(1)底部上设置的纵向凸筋(13)中线后端的延长线,纵向凸筋(13)的后端头部的两侧各斜向内侧固装着一片刮泥板(12),贮秧箱(4)底平面上的一个落秧口与对应的一个接苗斗(8)、一个定行排苗斗(11)及底座(1)底部上的一条纵向凸筋(13)的中线位于同一个纵向竖立平面上组成一个抛秧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约式水稻抛秧成行机,它由装置在底座(1)上的机架(2)和装置在机架(2)上的抛秧成行机构组成,操作手座(3)反向装置在机架(2)的前端头处,其特征在于:贮秧箱(4)以底平面斜向操作手座(3)固装在机架(2)的顶端处,所述的抛秧成行机构中的钵苗传送带(6)位于贮秧箱(4)底平面下方,绷装在由动力传动装置(5)传动的,支承座固装在机架(2)上的主动滚筒和轴芯线与主动滚筒相平行的从动滚筒上,钵苗集约装置的呈无柄铲勺状的接苗斗(8)以转动轴两端的支承座固装在机架(2)上,承接装置在钵苗传送带(6)送出端的下方,固装在钵苗传送带(6)送出端的主动滚筒或从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萍汪绍牛
申请(专利权)人:汪绍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