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空气导流板结构的并联式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87895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空气导流板结构的并联式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前端设置有一次风进风口和二次回风口,箱体后端设置有送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一次风筒,箱体内设置有二次风风机;所述二次风风机倾斜设置,箱体内设置有隔离二次风风机进风口与一次风腔室的隔离板以及隔离一次风出口和二次风出口的空气导流板,所述隔离板、箱体末端以及空气导流板将箱体内部空间分隔为两个独立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二次风风机开启的情况下消除在一次风风阀下游产生高静压情况发生,减少对一次风风量的影响,从而有效保证了一次风的出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空气导流板结构的并联式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
本技术涉及中央空调
,特别是一种应用于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变风量末端装置。
技术介绍
变风量空调系统是因其节能、舒适、卫生、智能化等特点已经成为高级商用空调系统中一种普遍采用的智能化空调系统。而并联式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作为变风量空调系统中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种末端设备,对整个空调系统造价、整体运行效果以及节能水平等都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故此,对其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整个空调系统的整体效能也会有很大影响。 现有技术中,并联式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主要包括箱体,箱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送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一次风筒,箱体内设置有二次风风机,箱体外设置有电控装置。箱体内风机的安装结构形式一般是二次风风机和一次风筒呈平行状态或90°垂直相交状态;自一次风筒进入箱体的一次风和自二次风风机进入箱体的二次风在箱体内完成混合后在从送风口送出。这些结构形式,当二次风风机开启时,会在变风量末端箱体混合腔内,即一次风风阀下游形成一个较高的静压,这样会大大提高一次风阀入口的静压需求。很多情况下,会造成一次风风量不足,进而造成新风风量不足,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变差;而且,这些结构形式的风机运行阻力也会较大,风机运行能耗较高,噪声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央空调系统中、能够在二次风风机开启的情况下消除在一次风风阀下游产生高静压情况发生的并联式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以减轻对一次风风量的影响,并降低二次风风机运行阻力以及系统运行噪声和能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带空气导流板结构的并联式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前端设置有一次风进风口和二次回风口,箱体后端设置有送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一次风筒,箱体内设置有二次风风机;所述二次风风机倾斜设置,箱体内设置有隔离二次风风机进风口与一次风腔室的隔离板以及隔离一次风出口和二次风出口的空气导流板,所述隔离板、箱体末端以及空气导流板将箱体内部空间分隔为两个独立腔体;所述送风口的横截面不小于一次风筒出口面积与二次风风机出口横截面之和。 本技术的改进在于:所述隔离板的一侧安装在位于一次风筒与二次回风口之间的箱体内壁上,隔离板的另一侧安装在靠近二次风风机一侧的出风口一端的箱体内壁上,并与送风口方向一致;所述空气导流板包括过渡连接的圆弧段和竖直段,圆弧段的外端安装在隔离板安装二次风风机的平直面段靠近一次风筒的一侧,竖直段的外端安装在箱体送风口的中间位置,竖直段将送风口隔成一次风送风和二次风送风两部分。 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二次风风机的出风方向与一次风筒的出风方向成30° ~60°夹角。 本技术的改进还在于:所述二次风风机的出口侧设置有重力型止回阀。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技术能够在二次风风机开启的情况下消除在一次风风阀下游产生高静压情况发生,减少对一次风风量的影响,从而有效保证了一次风的出风量;同时还降低了二次风风机运行阻力,保证了一次风与二次风的相对稳定性,降低了系统的运行能耗及运行噪声,保证了设备在任何工作情况下的新风量,有效提高了人体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送风口方向的视图。 其中:1.箱体,2.—次风进风口,3.二次回风口,4.送风口,5.—次风筒,6.二次风风机,7.隔离板,8.空气导流板,9.重力型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带空气导流板结构的并联式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的前端设置有一次风进风口 2和二次回风口 3,箱体后端设置有送风口 4,进风口处设置有一次风筒5,箱体内设置有二次风风机6、隔离板7以及空气导流板8。 一次风筒5垂直设置在箱体的底壁上,并靠近左侧壁设置,一次风筒的出风口与送风口相对应。 二次风风机6倾斜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二次风风机成45°角倾斜设置。二次风风机设置在箱体内右半侧,二次风风机与一次风筒相对于箱体底壁与顶壁无重叠设置。本技术中二次风风机的安装角度还可以是30° ~60°之间的任意角度,以保证能够完整切合一次风和二次风的出风方向。 送风口 4设置在箱体的顶壁上,送风口位于一次风一侧的出口尺寸应能保证从箱体送风口方向向设备内部看去,可以完全看到一次风出风口,而没有任何部分遮挡;送风口位于二次风一侧的出口尺寸应不小于二次风风机的出口尺寸,保证从出口方向向设备内部看去,可以完全看到二次风出风口,如图2所示。 隔离板7设置在二次风风机进风口与一次风筒之间的箱体内,用于隔离一次风和二次风风机的送/回风腔。本技术中隔离板为平板状结构,隔离板的一侧安装在位于一次风筒与二次回风口之间的箱体内壁上,隔离板的另一侧安装在靠近二次风风机一侧的出风口一端的箱体内壁上,并与送风口方向一致;隔离板的其他侧边密封连接在箱体的顶板和底板上。 空气导流板8设置在一次风出口和二次风出口之间的箱体内,用于隔离一次风出风和二次风出风,并对二次风进行导流作用,对一次风起一定诱导作用。空气导流板结构形状呈“前弧后直”的特点,靠近二次风风机出口位置呈自然圆弧形状,而靠近箱体送风口位置则呈和一次风出口平行的平直形状。即空气导流板包括过渡连接的圆弧段和竖直段,如图1所示,圆弧段的外端安装在隔离板安装二次风风机的平直面段靠近一次风筒的一侧,竖直段的外端安装在箱体送风口的中间位置,圆弧段和竖直段的其他侧边密封连接在箱体的顶板和底板上。竖直段将送风口隔成一次风送风和二次风送风两部分。 本技术中隔离板、箱体末端以及空气导流板将箱体内部空间分隔为三个独立腔体。采用此种结构可在二次风风机开启时,二次风将会和一次风呈平行状态一起送出箱体,从而避免了二次风在一次风风阀下游聚集而产生过高的静压现象的发生,而且,由于二次风相对一次风具有较高的风速,从而会对一次风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减少一次风下游阻力,降低二次风风机运行阻力,降低系统运行能耗和噪声。 本技术中二次风风机的出口侧还设置了重力型止回阀9,用于保证二次风风机不运行时,一次风不会从该位置发生泄漏。重力型止回阀采用轻便的铝合金材料或防火塑料等其他轻质材料制作,不会对二次风风机运行带来过多的运行阻力。 本技术工作时,二次风风机开启,在二次风风机压力作用下,推开重力型止回阀,二次风气流在空气导流板的作用下,平顺地变成和一次风平行的气流方向并与一次风一起送出箱体的送风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空气导流板结构的并联式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的前端设置有一次风进风口(2)和二次回风口(3),箱体后端设置有送风口(4),进风口处设置有一次风筒(5),箱体内设置有二次风风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风机(6)倾斜设置,箱体内设置有隔离二次风风机进风口与一次风腔室的隔离板(7)以及隔离一次风出口和二次风出口的空气导流板(8),所述隔离板、箱体末端以及空气导流板将箱体内部空间分隔为两个独立腔体;所述送风口的横截面不小于一次风筒出口面积与二次风风机出口横截面之和。

【技术特征摘要】
1.带空气导流板结构的并联式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的前端设置有一次风进风口(2)和二次回风口(3),箱体后端设置有送风口(4),进风口处设置有一次风筒(5),箱体内设置有二次风风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风机(6)倾斜设置,箱体内设置有隔离二次风风机进风口与一次风腔室的隔离板(7)以及隔离一次风出口和二次风出口的空气导流板(8),所述隔离板、箱体末端以及空气导流板将箱体内部空间分隔为两个独立腔体;所述送风口的横截面不小于一次风筒出口面积与二次风风机出口横截面之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空气导流板结构的并联式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7)的一侧安装在位于一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淡建宇王立杜
申请(专利权)人:皇家空调设备工程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