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85366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1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块。该导光板包括一板体、一棱镜组件以及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该棱镜组件设置于该板体的至少一表面;该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设置于该棱镜组件的上棱,该光学微结构包括一第一导光单元以及至少二第二导光单元;该第一导光单元的二斜面形成一第一夹角,且该第一夹角实质介于45度至60度之间;该至少二第二导光单元对称地分设在该第一导光单元的相对侧,各第二导光单元的一斜面与一底面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实质介于10度至60度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增加亮度、遮掩瑕疵及改善亮线等光学现象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块,尤指一种具有光学微结构的导光板及其背光模块,以提高出光亮度及均匀度。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导光板的主要作用是将点光源导向成面光源。发光单元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侧,光线进入导光板后会由出光面透出导光板而形成面光源。为了使面光源的出光更均匀柔和,通常会在导光板的下表面、或者导光板的内部、或者导光板的上表面、或者导光板的入光侧设置光学微结构,用来破坏导光板的内部全反射以引导光线从出光面射出。传统的光学微结构包含半球形结构、V型结构与R型结构,但这些传统光学微结构具有出光不均、亮度较低及边缘漏光等缺点。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光学微结构的导光板及其背光模块,可有效提高出光亮度及均匀度以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板体、一棱镜组件以及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该棱镜组件设置于该板体的至少一表面;该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设置于该棱镜组件的上棱,该光学微结构包括一第一导光单元以及至少二第二导光单元;该第一导光单元的二斜面形成一第一夹角,且该第一夹角实质(substantially)介于45度至60度之间;该至少二第二导光单元对称地分设在该第一导光单元的相对侧,各第二导光单元的一斜面与一底面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实质介于10度至60度之间。本专利技术还公开该棱镜组件设置于该板体的一上表面、一下表面或一入光侧表面。本专利技术还公开各第二导光单元的二斜面的夹角实质等于90度。本专利技术还公开各第二导光单元具有一长斜面及一短斜面,且该短斜面邻近该第一导光单元。本专利技术还公开该光学微结构还包含至少二第三导光单元,对称分设在该第一导光单元的该相对侧。各第三导光单元位于该第一导光单元和该相对应第二导光单元之间。本专利技术还公开各第三导光单元的二斜面形成一第三夹角,且该第三夹角实质等于90度。本专利技术还公开各第三导光单元的二斜面以无转折连接方式形成一圆弧部。本专利技术还公开该板体为一矩形体。该棱镜组件以纵向排列、横向排列、对角线排列、直线型排列或折线型排列设置在该板体上。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背光模块,其包含有一光源以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含一板体、一棱镜组件以及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该板体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及一入光侧表面。该光源设置在该入光侧表面。该棱镜组件设置于该板体的至少一表面。该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设置于该棱镜组件的上棱。该光学微结构包含一第一导光单元以及至少二第二导光单元。该第一导光单元的二斜面形成一第一夹角,且该第一夹角实质介于45度至60度之间。两个第二导光单元对称地分设在该第一导光单元的相对侧。各第二导光单元的一斜面与一底面形成一第二夹角,且该第二夹角实质介于10度至60度之间。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包括:一光源;以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板体,该板体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及一入光侧表面,该光源设置在该入光侧表面;至少一棱镜组件,该至少一棱镜组件设置于该板体的至少一表面;以及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该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设置于该棱镜组件的上棱,该光学微结构包括:一第一导光单元,该第一导光单元的二斜面形成一第一夹角,且该第一夹角实质介于45度至60度之间;以及至少二第二导光单元,该至少二第二导光单元对称地分设在该第一导光单元的相对侧,各第二导光单元的一斜面与一底面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实质介于10度至60度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每一个光学微结构是数种导光单元的对称组合,光学微结构的材质可选择由聚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者聚碳酸酯等光学级聚合物。不同形状的导光单元提供不同的聚光和散光作用,使用者可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选择不同形状的导光单元及其组合,以形成适合的光学微结构。再者,光学微结构设置在棱镜组件的上棱,且棱镜组件较佳可设置在板体的上表面或入光侧表面。棱镜组件和板体可以一体成型,或者通过机械加工或热贴合成型方式设置在板体上。具有光学微结构的棱镜组件设置在入光侧表面时,可用来取代传统的V型导光结构与R型导光结构,解决传统导光板的侧边漏光缺陷。具有光学微结构的棱镜组件设置在上表面时,可根据导光板的实际需求进行聚光和调光,使得出光亮度更均匀柔和。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及其背光模块具有增加亮度、遮掩瑕疵及改善亮线等光学现象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微结构的部分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微结构的部分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微结构的部分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光学微结构的部分剖视图。图6与图7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的棱镜组件的部分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                     背光模块12                     光源14                     导光板16                     板体18                     棱镜组件181                    上棱20、20A、20B、20C、20D 光学微结构22                     上表面24                     下表面26                     入光侧表面28                     第一导光单元281                    斜面30                     第二导光单元301                    斜面301a                   长斜面301b                   短斜面303                    底面32                     第三导光单元321                    斜面323                    圆弧部θ1                    第一夹角θ2                    第二夹角θ3                    第三夹角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背光模块10的示意图。背光模块10包含一光源12以及一导光板14。光源12输出的光线由侧面进入导光板14,藉由全反射现象扩散到导光板14整体,再由出光面透出导光板14而形成面光源。导光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板体;一棱镜组件,该棱镜组件设置于该板体的至少一表面;以及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该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设置于该棱镜组件的上棱,该光学微结构包括:一第一导光单元,该第一导光单元的二斜面形成一第一夹角,且该第一夹角实质介于45度至60度之间;以及至少二第二导光单元,该至少二第二导光单元对称地分设在该第一导光单元的相对侧,各第二导光单元的一斜面与一底面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实质介于10度至60度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
一板体;
一棱镜组件,该棱镜组件设置于该板体的至少一表面;以及
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该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设置于该棱镜组件的上棱,该光学微结构包
括:
一第一导光单元,该第一导光单元的二斜面形成一第一夹角,且该第一夹角实质介
于45度至60度之间;以及
至少二第二导光单元,该至少二第二导光单元对称地分设在该第一导光单元的相对
侧,各第二导光单元的一斜面与一底面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实质介于10度至60
度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棱镜组件设置于该板体的一上表面、一下表
面或一入光侧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各第二导光单元的二斜面的夹角实质等于90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中各第二导光单元具有一长斜面及一短斜面,且
该短斜面邻近该第一导光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光学微结构还包括:
至少二第三导光单元,该至少二第三导光单元对称分设在该第一导光单元的该相对
侧,且各第三导光单元位于该第一导光单元和该相对应第二导光单元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中各第三导光单元的二斜面形成一第三夹角,且
该第三夹角实质等于90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中各第三导光单元的二斜面以无转折连接方式形
成一圆弧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板体为一矩形体,该棱镜组件以纵向排列、
横向排列、对角线排列、直线型排列或折线型排列设置在该板体上。
9.一种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包括:
一光源;以及
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雅萍刘金涌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纬视晶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